-
公开(公告)号:CN10340636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43798.5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00
Abstract: 一种模拟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冶金自动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数据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回放模块、过程跟踪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模型计算模块。该方法包括步骤1:基础自动化系统采集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的实际数据;步骤2:基础自动化系统周期性发送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的实际数据至过程控制系统;步骤3:对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进行模拟;本发明利用对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的实际数据进行存储和回放,实现了对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的模拟,避免了现有中厚板轧机轧制过程模拟方法的实现复杂且无法再现现场实际情况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厚板轧机过程控制系统进行离线功能测试、调试和优化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1566538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11740.4
申请日:2009-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厚板轧制过程中轧件塑性系数在线获取方法,属于轧制技术领域,方法如下:①确定轧件入口厚度;②获取实际轧件出口厚度;③求得塑性曲线上关键点;④拟合塑性曲线;⑤计算实际压下量点处的切线斜率,得到塑性系数;⑥将求得的塑性系数在线应用于AGC控制模型中;⑦下个周期触发,转入步骤①根据采集数据重新获取塑性系数;本发明的优点为:不依赖于过程计算机的投入,不受生产现场复杂因素的影响,结果无跳变现象,获取过程稳定,可直接嵌入基础自动化中进行应用,并且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根据轧制力的变化和辊缝的变化,不断的对塑性系数进行修正,从而提高AGC系统的厚度补偿精度,适用于高精度AGC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850374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46460.3
申请日:2006-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阶梯厚度钢板的轧制方法,首先按照常规轧制方法将坯料轧制到阶梯板的较大厚度H1;在设备能力允许范围内,调整轧辊辊缝,使之满足轧件出口厚度为阶梯板的较小厚度H2;辊缝调整完成后,进行低速轧制,轧辊转速不超过30r/min,使得厚度为H2的部分轧出长度等于L2;在钢板厚度为H2的部分轧出长度等于L2时,快速抬起轧辊。如果阶梯厚度差值太大,则采用两个道次或更多道次进行轧制,直至得到需要的阶梯厚度。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以方便快捷的工艺,连续轧制生产阶梯厚度板。
-
公开(公告)号:CN1246094C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310119007.7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厚板轧制技术,适合在中厚板轧制过程中无回缩变精度快速辊缝的设定,真正影响终轧产品精度的道次是最后三个道次,前面道次的辊缝设定精度对于成品尺寸的控制精度没有本质上的作用,这意味着对于前几个道次,电液联合设定不需要很高的设定精度,只需要在最后几个道次提高设定精度,从而可以在前几个道次完全利用电动压下丝杠进行辊缝设定后三个道次充分利用液压快且准的优势,进行全液压高精度设定。本发明最大的优点是:在不影响厚度控制精度的前提下,节省液压缸回缩的时间和液压微调的次数,提高了辊缝设定速度,从而提高轧制节奏和产量,对于轧钢厂,产量是第一要素,所以该方法适合于在国内各中厚板企业进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972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57287.9
申请日:2025-04-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远端横移检测的板材镰刀弯控制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轧制板材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可以先获取预设检测周期内板材轧件在轧制过程中远端横移量。再调用机理模型,并根据机理模型和远端横移量计算辊身单侧的辊缝倾斜调节量。从而基于辊缝倾斜调节量生成调节指令,以及将调节指令发送给轧制机的辊缝调节机构。其中,机理模型基于远端横移量,结合板材轧件的横移力臂、轧制宽度以及预设检测周期生成。所述方法可以通过解析板材轧件出口两侧速度差与镰刀弯弯曲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导出口板材轧件镰刀弯的需要调整的辊缝倾斜量,实现对板材轧件镰刀弯现象进行控制,以解决板材镰刀弯现象导致的精度值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072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27969.5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轧钢检测技术领域。一种宽厚板钢坯角度的抗干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转钢辊道区域内的钢坯图像的采集和矫正;步骤S2:钢坯图像的自适应增强处理,获取稳定的钢坯表面区域像素集合;步骤S3:在钢坯表面区域像素集合上构建基于外接的最小矩形,获取钢坯旋转角度的测量结果;步骤S4:利用队列管理方法对钢坯的旋转角度变化进行平滑处理,获取连续稳定的钢坯旋转角度变化。本发明通过改进的图像处理算法与创新的角度跟踪算法来减少环境因素对钢坯旋转角度测量的干扰,平滑处理转钢过程中钢坯旋转角度的变化,为宽厚板自动转钢控制提供支撑,实现精确稳定的自动化轧钢。
-
公开(公告)号:CN1177728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10599.5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推床预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辊道参数信息、钢坯参数信息和推床参数信息;根据推床参数信息和钢坯参数信息,计算推床预摆预测时间;根据辊道参数信息和钢坯参数信息,计算钢坯转钢到位预测时间;根据推床预摆预测时间和钢坯转钢到位预测时间,控制推床预摆,以使转钢到位时刻和推床对中到位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范围内。本申请计算推床预摆预测时间和钢坯转钢到位预测时间,控制推床预摆,以使转钢到位时刻和推床对中到位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范围内,实现了钢坯旋转到位与推床对中到位的匹配融合,减少了推床在对中过程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升转钢过程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114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317919.7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T7/00 , G06T5/80 , G06T7/194 , G06T7/155 , G06T5/73 , G06T7/181 , G06T7/187 , G06T7/60 , G06T7/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轧制图像分析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厚板转钢角度增强检测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方法包括:通过目标摄像机拍摄钢坯图像,并根据摄像机参数对钢坯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对钢坯图像依次进行去雾处理和对比度增强处理;基于钢坯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识别前景区域以及背景区域,并针对前景区域中的孔洞进行填充;对钢坯图像进行图像形态学的开操作;基于前景区域的连通关系确定目标连通区域,并拟合目标连通区域的边缘轮廓;根据边缘轮廓拟合目标连通区域对应的外接最小矩形,并根据矩形相对于预设参考方向的偏移角度确定钢坯角度。本申请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图像存在模糊、噪点等缺陷,无法获得稳定的角度检测结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72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10599.5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推床预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辊道参数信息、钢坯参数信息和推床参数信息;根据推床参数信息和钢坯参数信息,计算推床预摆预测时间;根据辊道参数信息和钢坯参数信息,计算钢坯转钢到位预测时间;根据推床预摆预测时间和钢坯转钢到位预测时间,控制推床预摆,以使转钢到位时刻和推床对中到位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范围内。本申请计算推床预摆预测时间和钢坯转钢到位预测时间,控制推床预摆,以使转钢到位时刻和推床对中到位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范围内,实现了钢坯旋转到位与推床对中到位的匹配融合,减少了推床在对中过程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升转钢过程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731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53302.X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制板材的区域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属于轧制图像分析技术领域,主要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阈值确定的板材区域误差大的问题,包括:获取包含轧制板材的边缘信息的待检测板材图像;评估待检测板材图像的亮度,得到亮度评估结果;若亮度评估结果不满足亮度要求,则采用图像增强处理得到满足亮度要求的目标亮度板材图像;若亮度评估结果满足亮度要求,则将待检测板材图像确定为目标亮度板材图像;提取目标亮度板材图像的轮廓线,并基于轮廓线像素值确定与所述待检测板材图像相对应的自适应阈值;基于自适应阈值对待检测板材图像进行自适应二值化处理,并基于自适应二值化处理结果确定轧制板材的目标区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