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4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40642.8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50/26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带式高膨胀率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组包括:高膨胀率锂离子电池单体(1),弹性泡沫板(2),夹板组件(3),拉带(4),加热带(5),导热带(6),隔热带(7);其中,所述高膨胀率锂离子电池单体(1)设置为至少两个,按照串并联关系排列;所述弹性泡沫板(2)设置在每两个相邻高膨胀率锂离子电池单体(1)之间;所述夹板组件(3)设置在由所述高膨胀率锂离子电池单体(1)和所述弹性泡沫板(2)组成的阵列的两端并夹紧;所述拉带(4)分布于阵列两侧面,其宽度与电池单体高度匹配,两端连接夹板组件(3),使整个阵列的弹性泡沫板(2)呈压缩状态;所述加热带(5)和所述导热带(6)依次放置于阵列底部;所述隔热带(7)设置于所述导热带(6)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08803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801572.8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2/30 , H01M2/04 , H01M2/0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火箭用高倍率锂电池极柱顶盖装置,该装置极柱对外导电连接为双螺孔结构,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导电单点失效故障;导电连接端面相对传统电池增大了导电接触面积,降低了大电流放电过程的压降和温升;两个对外导电连接螺孔为斜对角结构,可以在不降低连接平整性的基础上实现水平方向锂电池之间的互联,为后续电池组装配工艺的可行性提供保障。该装置顶盖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采用聚四氟乙烯的密封柱通过轴向受力使得横向变形并填充到注液孔内的多个环形刻痕中,实现注液孔的密封;注液孔采用螺钉密封方式,在运载火箭领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06577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01536.1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2/10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设计的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底板、支撑杆、电池堆、电连接器、盖板、支撑杆沉头螺钉、电连接器固定螺钉。底板、盖板周围有若干突出小支脚平台,小支脚平台上有与支撑杆外径匹配的沉孔,支撑杆插入沉孔,用支撑杆沉头螺钉进行固定安装,形成外壳结构。电池堆安装到底板与盖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本发明的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整体结构简单,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金属材料作为结构件,大大减轻了电池组的重量,结构件采取镂空薄壁结合加强筋的方式,实现了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高强度、轻量化设计的需求,本发明的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结构件比重约10%,相比其他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重量减轻了约20%。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03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699881.9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载火箭用锂电池振动测试固定装置,包括振动底板、定位组件、压条、拉杆和绑带;所述振动底板上设有沉头安装孔和紧固螺纹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垫板和固定钢带组件,所述固定钢带组件的一端通过垫板与垂直板的靠近水平板一侧固连,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收紧件;所述绑带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收紧件;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收紧件和第二收紧件上螺纹通孔适配的螺纹。本发明解决了无安装支脚或安装固定孔位的运载火箭用锂电池振动过程的安装固定,接近于运载火箭用锂电池在飞行阶段的真实状态,安装方便、结构强度高、固定可靠,可以有效固定运载火箭锂电池进行振动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457715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01635.5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轻型结构高比特性锌银贮备电池,包括:储液罐,其存储电解液;注液激活组件,其用于激活所述储液罐的电解液;电池堆,当所述电解液被激活时,所述电解液被推入所述电池堆,从而激活所述电池堆以进行供电。所述储液罐,所述注液激活组件,和所述电池堆的基础部分以轻型尼龙材料或非金属材制成,其结构可以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本发明储液灌采用尼龙一次成型技术,而不是不锈钢或铜材料;电池堆壳体亦采用相同材料及制备技术,而不是有机玻璃材料;此外省去了传统的环氧玻璃钢电池外壳,大大减小了电池重量,使锌银贮备电池质量比能量达100Wh/kg。
-
公开(公告)号:CN215240280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22782403.X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形电池堆叠用多面可视对准夹具,包括固定板、推进螺栓、转接板、滑动顶块、防倒绝缘板、插拔限位件、第一定位侧板、第二定位侧板和底板。该夹具不仅可以提高平整度,还可以实现对夹具内部的装配情况的及时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内部的电池单体的装配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内部单体电池进行对准,提高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内部单体电池装配平整度,部分零部件采用透明性好的非金属平板材料,解决了工装内部多个面的装配效果的及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3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14025.5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 , G01R31/382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间歇式均衡的浮充下电池内短路定量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磷酸铁锂电池包充电至浮充电状态;步骤S2,维持浮充电状态一段时间后,随机采集磷酸铁锂电池包的浮充电压数据,观察磷酸铁锂电池包中各个电芯的电压曲线来判断电芯是否存在内短路故障;步骤S3,判断对应电芯存在内短路故障后,通过判断电压极差是否超出阈值来启动或关闭均衡系统;步骤S4,记录间歇性均衡中的电压、均衡电阻阻值、均衡时间和非均衡时间;步骤S5,根据记录的电压和均衡电阻阻值计算出每一时刻的均衡电流,计算出均衡开启时间段的平均均衡电流,计算出平均漏电流;步骤S6,计算均衡关闭后到下一次均衡开启间的平均电压,计算出内短路阻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08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2766.8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92 , G01R31/385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云协同下的锂离子电池在线析锂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车端电池设置脉冲式充电工况,并采集电压变化量以及电流变化量,得到该次测试电池的脉冲内阻曲线;S2、车端将测试电池的脉冲阻值及对应荷电状态数据上传至云端;S3、云端对接收到的脉冲内阻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一变化曲线,进而云端进一步对设置脉冲的慢充工况数据进行计算,归一化后得到第二变化曲线;S4、云端根据第一变化曲线及第二变化曲线的相对脉冲阻值计算出平均差,进一步求出曲线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对平均差进行判断,得出电池内部未是否发生析锂。根据本发明,利用了车云协同下计算的高效性,具有快速对各类电池进行无损在线负极析锂检测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6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21796.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88 , G01R31/367 , G01R31/396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元‑铁锂混合电池组的SOC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三元锂电池SOC估计值,在此基础上,基于串联电池组同时间段内各单体电量变化量相同的特性,计算得到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值。由于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值仅依靠电量变化量,因此算法复杂度较低,几乎不会增加BMS的运算负担。而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合电池组配型的特殊性,在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满充条件下,采取了LFP的自校正机制,同时,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可能存在的自放电,引入可变化的修正系数Ki,在两次满充工况之间,能够进行持续的反馈修正,从而避免误差逐渐增大的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估算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精准度高且适应性强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0213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718563.9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元锂‑磷酸铁锂混合电池组均衡方法:步骤1,为两种体系的电池设定电压阈值;步骤2,当电池的单体充电电压和分别大于或等于各体系电压阈值时,计算单体的充电电流积分直至充电结束,得到每个电池单体对应的充电电量;步骤3,分别选取电池中充电电量最小的单体,使其对应的充电电量作差,获得异型电芯充电电量差异,进行充电电量差异迭代,得到迭代结果;步骤4,将迭代结果作为目标均衡放电电量;步骤5,反馈异型电芯充电电量差异的估计,判断异型电芯是否因自然演变导致充电电量差异增加或减小;步骤6,将目标均衡放电电量与放电均衡电量进行差值迭代;步骤7,根据差值与设定值的对比,判断电池组是否进行异型电芯均衡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