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25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76694.0
申请日:2022-04-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33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星三角变换网络解耦建模方法,其包括,LINE1和LINE2为配电网中两条无法实现长导线解耦的传输线,将其进行串联得到新线路LINE;所述新线路LINE进行星三角变换并进行等效变换,延长所述新线路LINE的波传播延时,实现延长传输线的目的,进行解耦和仿真;在仿真过程中,采用贝瑞隆模型对新线路LINE进行建模,得到仿真结果。该网络解耦方法拓展了传统长传输线解耦法的应用范围,从而为电磁暂态仿真空间并行计算提供了新的仿真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32593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77996.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多能源系统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及终端,包括采集配电网台区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关键数据;对所述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至相应设备。边缘计算利用靠近边缘侧设备端的特点,可为云端数据采集提供支持,服务云端应用的大数据,具备低延时、自组织、可定义、可调度、安全、标准开放等特点;边缘计算模型在边缘设备和云计算中心之间分配处理、存储和应用,使得其安全性高,边缘计算模型也降低了发生单点故障的可能性;边缘计算提供了更便宜的可扩展性路径,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和边缘数据中心的组合来扩展其计算能力,降低扩展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34275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17771.1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能源互联网的跟踪式光伏板,包括,支撑单元,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与所述支架连接的从动轮,以及位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从动轮啮合的主动轮;跟踪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支架上的调节件、与所述调节件连接的光伏板;第一旋转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支架边框上的第一旋转座、以及位于所述光伏板外围的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座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形成转动副;本发明通过支撑单元的设置,能够稳定的使光伏板固定再相应位置上,根据白天光照角度的不同调节方位角,能够旋转光伏板使其能够正对太阳;跟踪单元能够在确定面对太阳的角度后,对光伏板的俯仰角度进行微调,使其能够对太阳能得利用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337303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604222.9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40/76 , Y02E60/76 , Y04S10/545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它包括:步骤1、建立微电网系统模型;步骤2、在热电联产型微电网中引入热泵,制定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运行策略;步骤3、建立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步骤4、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热电联产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中,没有对减少常规能源,减少弃风量,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导致现有系统存在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11932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67187.5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主动配电网小水电与三联供协同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它包括三联供控制系统,在主动配电网中小水电接入处设置有小水电控制管理单元HMU,在三联供控制系统接入处布置三联供控制管理单元CMU,在小水电和三联供所在区域配电网布置小水电与三联供协同交互控制器CC,小水电控制管理单元HMU、三联供控制管理单元CMU和小水电控制管理单元HMU之间采用GOOSE通讯网络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水电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协调控制采用微电网形式组成的系统进行的微电网系统运行控制管理存在的不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消纳能力和整体运行的经济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7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03413.5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40/04 , G06Q50/06 , G06Q10/063 , G06F17/10 , G06Q30/0201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碳信用的电碳耦合市场交易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及碳交易技术领域,包括基于碳信用交易规则和碳信用交易模式构建碳信用交易机制;通过电力供应商和电力负荷用户构建电碳耦合市场主体售电利润与用电成本模型;根据负荷预测、设备优化和购电建议构建碳‑电耦合市场联合交易模型。本发明提供的考虑碳信用的电碳耦合市场交易方法基于碳信用交易规则和碳信用交易模式构建碳信用交易机制,达到减少碳排放、提升电力系统绿色发展的有益效果,根据负荷预测、设备优化和购电建议构建碳‑电耦合市场联合交易模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本发明在经济效益、信息安全以及适应性方面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2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89797.1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46 , H02J3/24 ,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极端天气下风光水不确定性的鲁棒机组组合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技术领域,包括采集电网数据和相关预测数据,并基于所述相关预测数据构建表征极端天气下风‑光‑水不确定性的盒式不确定集;根据所述表征极端天气下风‑光‑水不确定性的盒式不确定集构建三层min‑max‑min鲁棒机组组合模型;构建列‑约束生成算法框架,对所述三层min‑max‑min鲁棒机组组合模型进行计算,得到鲁棒机组组合方案。本发明通过利用鲁棒盒式不确定集,在风‑光‑水概率分布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制定日前机组组合方案,避免计算复杂度高和计算时间偏长的问题;考虑极端天气下风‑光‑水预测偏差最恶劣的影响,得到的机组组合方案具备应对极端天气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98912.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建模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搭建基于FPGA的硬件加速协同仿真平台架构;对FPGA硬件进行优化整体设计;针对仿真计算模块进行更新系统状态、计算综合注入电流、求解支路电压电流综合评估系统的电气性能。本发明对仿真计算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以更低的硬件资源成本提高了仿真计算的整体效率,可以能够满足在每个步长下仿真计算消耗的总时间低于仿真步长的需求,且并行效率高,有效提高FPGA与CPU异构并行的仿真速度,保障仿真实时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59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43168.2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自组织映射网络的多类型电源与新能源集成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新能源电站收集实时数据,包括产能、消耗、成本和环境影响;确定网络结构;调整胜出节点及其邻居节点的权值;根据自组织映射网络的输出,动态调整各电源的产能和调度;评估配置方案的稳定性和效率;实时监测整个电源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实时数据和预测模型调整控制策略。以解决现有技术并未将储能也纳入电能调度中,导致电能调度不够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16149.0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044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多类型电源协同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太阳能、风能和火力的历史数据;使用循环神经网络处理历史数据以训练预测模型;根据电力市场需求设定电源调度的目标函数;收集太阳能、风能和火力的实时数据,将实时数据输入预测模型获取预测结果;根据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则,设置约束条件;将和实时数据约束条件输入到优化算法中,求解最优解;根据优化算法提供的解,制定电源调度计划。以解决现有技术调度准确性随着时间越来越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