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5453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782837.0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IPC: A61K36/8905 , A61P19/08 , A61K35/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原料制备得到:香附5–10重量份、延胡索5–10重量份、防风5–10重量份、当归5–10重量份、赤芍5–10重量份、川芎1–10重量份、独活5–10重量份、盐补骨脂5–10重量份、炒土鳖虫5–10重量份、续断5–10重量份、制狗脊5–15重量份、盐炒牛膝5–10重量份、槲寄生5–15重量份、制没药1–10重量份和炒甘草1–10重量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行气祛瘀和益肾通络功效,临床实验显示其可明显改善由气滞血瘀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272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66381.3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45/06 , A61K31/7056 , A61K31/7016 , A61K31/4365 , A61P7/02 , A61P9/10 , A61P25/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alectin‑3抑制剂的用途及药物组合物,所述用途包括:所述Galectin‑3抑制剂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用途。基于心血管病人血液中Galectin‑3含量与血小板反应性或聚集性的正相关,经实验证明,抑制血浆中的Galectin‑3,可以达到血小板反应性或聚集性的效果,得到Galectin‑3抑制剂可以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使用,并具有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875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56302.8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IPC: A61K36/736 , A61P35/00 , A61K35/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736 , A61K35/64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结直肠腺瘤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由乌梅和僵蚕为原料药制成,乌梅和僵蚕的重量比为1:0.2~3,可由原料药乌梅和僵蚕粉碎后直接入药;或将原料药乌梅和僵蚕经溶剂提取后,取提取物浸膏入药。本发明同时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治疗结直肠腺瘤以及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的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110568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76421.8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其中,该纳米给药系统是以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聚合物作为载体的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粒;纳米粒的直径为10-2000nm;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5×103-9.5×106。丹参酮IIA和载体聚合物的摩尔比为1-60:1-60;聚合物中乳酸和羟基乙酸摩尔比为1-80:1-80,羟基乙酸和赖氨酸摩尔比为90-50:10-50,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和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摩尔比为1-60:1-60。本发明提供的载丹参酮IIA的纳米给药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丹参酮IIA的毒性,增强其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115762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247524.X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及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建立高效表达人环氧合酶2的重组人肠癌细胞株HCT-116COX-2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方法通过建立稳定转染含人环氧合酶2基因启动子编码序列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序列的永生化哺乳动物细胞系,经压力筛选和基因扩增后,获得稳定、灵敏、高效表达人环氧合酶2的肿瘤克隆细胞株,并将该细胞株应用于以人环氧合酶2基因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评价。本发明建立的重组人肠癌细胞株具有靶向性强、高效快速、反应灵敏等优点,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748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62445.7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IPC: A61K36/9066 , A61K36/708 , A61P19/08 , A61P19/02 , A61P19/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姜黄10~40份、大黄10~30份、桂枝20~45份、炒桑枝20~45份、葛根15~45份、苏木10~45份、伸筋草15~45份、川芎10~45份、川牛膝10~45份。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慢性筋骨病治疗理论与实践具有明显的优势,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特别是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有利于病因复杂的慢性筋骨病的治疗及减少复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6372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18611.5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Inventor: 李琦
IPC: A61K36/898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898 , A61K9/0095 , A61K9/1623 , A61K9/4866 , A61K36/185 , A61K36/284 , A61K36/481 , A61K36/487 , A61K36/73 , A61K36/804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该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50-450份,白术45-200份,地黄45-200份,补骨脂50-250份,蛇莓50-250份,山慈菇50-250份,八月札30-15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按该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得到质量和疗效稳定的粉状中药复方制剂。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可有效解决临床上结直肠癌的治疗问题,尤其是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或结直肠癌术后脾肾两虚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095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0810203814.X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IPC: C12N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向诱导软骨细胞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人类羊膜上皮细胞定向诱导软骨细胞的方法。本发明依据组织工程基因学原理,通过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进行羊膜上皮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观察调整羊膜上皮细胞基因型,利用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BMP-7诱导和调控其定向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诱导分化的细胞的软骨细胞特性及软骨细胞活性,明确人羊膜上皮细胞定向诱导软骨细胞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作为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种子源。本方法取材方便,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599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810040524.8
申请日:2008-07-11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含有COX-2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提取人COX-2基因启动子,以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Basic的质粒为载体,插入COX-2基因启动子,构建一种含COX-2基因启动子和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Basic-COX-2 promoter重组质粒。将构建的重组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到肿瘤细胞中,使其稳定表达。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反映COX-2基因启动子启动转录的活性,用于靶向筛选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具有靶向性强、高效快速、反应灵敏等优点,适用于以COX-2基因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大批量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2899344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61114.7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VEGFA基因3′UTR和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其中,该报告基因为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该重组质粒的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对载体质粒进行扩增和抽提;步骤2,对VEGFA基因的3′UTR序列进行克隆、酶切及纯化;步骤3,进行所述的VEGFA基因的3′UTR序列与所述的载体质粒的连接;步骤4,筛选重组子。本发明提供的含有VEGFA基因3′UTR和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在筛选血管生成相关的microRNA、研究血管生成与microRNA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研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机制等方面就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