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8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83591.2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H05H1/4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等离子体强度的气体放电方法,属于等离子体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复合电极放电装置实施,所述方法包括:由双电源驱动系统的第一高压驱动电源系统为所述装置的低压电极和第二高压电极提供驱动能量以在所述低压电极和所述第二高压电极之间产生径向放电;以及由双电源驱动系统的第二高压驱动电源系统为所述装置的低压电极和第一高压电极提供驱动能量以在所述低压电极和所述第一高压电极之间产生轴向放电;其中,在轴向放电和径向放电的耦合激励作用下,强化由两种放电方式产生的具有不同运动方向的带电粒子发生碰撞,从而在同时产生轴向放电和径向放电的交互放电区内激励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
-
公开(公告)号:CN11246918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110118198.3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制造粉末材料的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应用于棒料,所述棒料包括用于接受等离子弧作用的棒料端面,包括:等离子弧发生装置,所述等离子弧发生装置包括阴极,在所述等离子弧发生装置启用时,所述阴极发出作用在所述棒料端面上的等离子弧,其中,在所述棒料的纵向方向上,所述阴极与所述棒料具有间隔距离,以及所述阴极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等离子弧在所述棒料端面上的作用位置与所述棒料端面的中央位置具有偏移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偏移等离子弧与棒料头发生作用位置,使棒料外沿受热充分,从而及时形成液膜并顺利雾化成粉,避免出现翻边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242346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768972.8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H05H1/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该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阳极、阴极机构和旋转机构;其中,阳极的第一端开设有电弧出口;阴极机构偏心地悬设于阳极的内部且与阳极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阴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阴极头,旋转机构用于使阴极机构旋转,以使得任意一个阴极头与电弧出口相对应。本发明中,通过阴极机构偏心地悬设于阳极的内部,当阴极头使用完毕后仅需通过旋转机构将其余的阴极头旋转至与电弧出口相对应即可,无需停机更换阴极头,使得等离子发生器能够稳定地连续工作,延长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停机更换阴极头的风险,并减少了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961848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011242.3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H05H1/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有一个导电阳极、多个阴极组件和一个环形气体分配器,导电阳极为一具有气体流入端和气体流出端的变径圆管,阴极组件由圆形棒状导电阴极和出口段收缩的同轴套管,以及它们之间的旋气环组成,环形气体分配器壁上开设有切向气流通道,用于将流入的气体经环形气体分配器产生涡旋气流。本发明采用多个导电阴极和一个公共导电阳极放电,有效减少电极材料的烧蚀;通过调控多个导电阴极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强多个电弧弧柱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导电阴极与导电阳极间引入涡旋气流,以及变径圆管导电阳极进一步对耦合的多弧柱进行约束控制,得到体积较大、高温区温度均匀、能量密度高的稳定多弧等离子体。
-
公开(公告)号:CN11048617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719443.9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轨道式滑动弧激励器,包括激励器本体和数量至少为两条且用于产生电弧的电极,所述激励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头、旋流节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外形均为圆柱状,所述旋流节的外形为圆台状,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旋流节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三者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旋流节的小端设置在第一接头的一端,所述旋流节的大端设置在第二接头的一端。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拓宽了发动机的点火边界,提高了发动机的点火成功率和燃烧效率,可以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99648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88623.8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反馈环节控制电源的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和方法,包括等离子体产生组件、光电转换组件和PID控制组件,所述的PID控制组件分别与等离子体产生组件和光电转换组件电连接,所述的光电转换组件设置于等离子体产生组件的出气口处,用于测量谱线强度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所述的PID控制组件包括PID控制器、显示屏以及调节按钮,所述的PID控制器用于计算标准电离电压,所述的调节按钮用于调节等离子体产生组件内的实际电离电压,所述的显示屏用于显示标准电离电压和实际电离电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反馈调节控制等离子体射流强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0201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636462.5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H05H1/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面积高均匀性主动冷却的级联弧阴极结构,包括有阴极基板,在阴极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在阴极基板的内部设有连接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的蛇形水冷管道,在阴极基板的背面密封连接有气体缓冲腔,在阴极基板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电极针尖,在每个电极针尖的四周均开有多个阴极板出气孔,阴极板出气孔与所述的气体缓冲腔相通,所述的阴极基板内部的蛇形水冷管道与阴极板出气孔位置错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获得大面积的等离子体;2.等离子体具有较高的均匀性;3.放电过程稳定;4.阴极降温效率高,提高阴极的使用寿命。4.电极针尖可拆卸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519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69745.X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李学军 , 岑延华 , 中山市上的电器有限公司 , 缑小艳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加热电解制氢及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有杯体和座体,所述杯体包括外壳和非金属盛水容器,在非金属盛水容器的外表面有初级电磁线圈和次级电磁线圈,在其内腔中设有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第三电极部、制氢电解第一电极部和制氢电解第二电极部;本发明采用低压电磁感应的方法,通过与电源部连接的初级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使第三电极部产生电磁感应对水加热,使次级电磁线圈在磁场的影响下感应出电势,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产生电势差,从而在接触瞬间产生电弧,击穿水气泡,从而生成等离子电浆,另外,制氢电解第一电极部和制氢电解第二电极部也同时在水中进行电解制氢,本发明可同时实现加热、电解制氢和等离子电浆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192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480078374.3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辉光能源公司
Inventor: R·米尔斯
Abstract: 一种提供电和热动力中的至少一种的固体燃料动力源包括(i)用于催化原子氢以形成分数氢的至少一个反应电池,(ii)化学燃料混合物,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两个组分:H2O催化剂的源或H2O催化剂;原子氢的源或原子氢;用于形成H2O催化剂的源或H2O催化剂和原子氢的源或原子氢的反应物;用于启动原子氢的催化作用的一种或更多种反应物;用于致使燃料高度导电的材料,(iii)至少一组电极,约束燃料和电源,电源提供低电压、高电流电能的短脉冲以启动分数氢反应的快速反应动力学和由于形成分数氢而导致的能量增益,(iv)诸如蒸汽冷凝器的产物复原系统,(v)重新装载系统,(vi)用反应产物再生燃料的水合、热、化学和电化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vii)从动力生成反应接受热的散热器,(viii)包括聚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和至少一个三结光伏电池以及单晶电池、多晶电池、非晶电池、串/带硅电池、多结电池、同质结电池、异质结电池、p‑i‑n器件、薄膜电池、染料敏化电池和有机光伏电池和有机光伏电池、以及抗反射涂层、光阻匹配涂层和保护涂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光伏动力转换器。
-
公开(公告)号:CN109458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58072.0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大连民族大学
Inventor: 宋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燃料通道及进气斜孔的点火器工作方法,包括:位于电离空间a的气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电子及带有正电荷阳离子组成的非平衡等离子体;燃料持续通入,通入的燃料在电离空间a内形成向下的旋流;电离生成的非平衡等离子体继续向下运动、进入到电离空间b内;燃料进口停止通入燃料,电源断电;由于点火器喷口与发动机主燃烧室相连接,且主燃烧室内压力较大,因此将有部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经喷口逆流入电离空间b中;在整个放电过程中,由于用于点火的燃料由燃料进口通入,另有一部分空气-燃料混合气经喷口逆流入电离空间b,因此用于点火的混合气整体呈富油状态,能够进一步保证点火引燃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