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6430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00034.1

    申请日:2015-08-14

    Inventor: 李青云 郭伟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机械浮臂式水葫芦围拢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拦截网体、分别铰接安装在打捞船前方两侧底座的机械臂,机械臂从拦截网体正中穿过,所述机械臂包括一级臂和二级臂,一级臂的一端通过转动关节与底座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关节与二级臂相连,二级臂的末端设有通过电机驱动可向内侧偏转的旋转耙,一级臂与二级臂的转动关节处以及二级臂的末端配置有双向马达推进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双向马达推进器的输出动力和驱动方向实现拦截网体在水体中的自由移动和对水葫芦进行围拢。本发明可实现对漂浮水葫芦群体的快速围拢,提高清除作业效率。

    吸附-电解-曝气协同一体化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6041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64692.X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一种吸附—电解—曝气协同一体化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包括可移动漂浮平台及安装在可移动漂浮平台上的微孔曝气装置、微电流电解装置、吸附装置。所述微孔曝气装置包括小型空气压缩机、输气导管、超微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电流电解装置包括微电流电解电源、与微电流电解电源连接的微电流电解阳极及微电流电解阴极。微电流电解阳极及微电流电解阴极竖直插入水体中,吸附装置位于微电流电解阳极和微电流电解阴极之间,超微气泡发生器安装在微电流电解阳极和微电流电解阴极下方。本发明可同时有效处理氮磷及杀灭藻类,适用于小型湖泊、景观水体、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治理,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实现浅景深效果的多摄像头拍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521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195050.X

    申请日:2014-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浅景深效果的多摄像头拍摄方法,其应用在具备多个摄像头的立体摄像装置中,各摄像头可同时对被摄场景进行曝光获得照片,然后通过对上述多摄像头拍摄装置拍摄到的多幅照片进行多基线摄影测量计算,生成被摄场景的三维模型,再根据用户提供的光学参数对三维模型进行模拟成像,最终生成一幅带有浅景深效果照片。本发明可以在轻便的便携式移动设备上实现一般只能在更昂贵和笨重的专业摄影器材上才能实现的浅景深效果,并且由于使用了被摄体的深度信息,此浅景深效果十分自然,优于现有的不使用深度信息而生成浅景深的软件的效果。

    一种太阳能富营养化水体处理及磷回收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26560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10634468.6

    申请日:2014-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富营养化水体处理及磷回收一体化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及与其相连的浮筒,浮筒上设有污水泵、污泥泵、蓄电池、空压机,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污水泵、污泥泵和空压机分别与蓄电池连接;浮筒的中部设有厌氧区,厌氧区的底部通过泥水混合区与污泥沉降区联通,厌氧区的上部与设置在厌氧区外围的缺氧区连通,缺氧区的上部与下部分别与好氧区联通,厌氧区和好氧区中悬挂有生物绳,好氧区的底部设有与空压机连接的微孔曝气头,浮筒的上部两侧设有与好氧区联通的排水口。本发明无需将水体抽取到岸边处理,野外工作能力强,运行成本低,无化学药剂和材料投入,更无固体废物产生,不仅能够去除水体有机物和氮,还可以污泥形式回收磷。

    一种适用于山区溪流的柔性双管引水发电蓄水一体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35245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311154.8

    申请日:2013-07-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溪流的柔性双管引水发电蓄水一体化设备,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口沉沙段、输水段、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及出口蓄水段。输水段由两条柔性管道构成,柔性管道的引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进口沉沙段和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连通。柔性管道上设置检修阀和沉沙井,柔性管道采取分节布置的方式,每节管道之间设置检修阀。柔性管道的引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管道大致沿山体同一高程布置;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中安装有发电机构,出口蓄水段位于管道机电一体化发电段之后。本发明通过柔性输水管道与刚性承压发电管道组合,同时结合管道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小水电引水发电一体化,达到加快农村水电建设周期、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目的。

    一种水体排污巡游监控取证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940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22777.7

    申请日:2014-08-25

    Abstract: 一种水体排污巡游监控取证的系统,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上的排污信息获取单元、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水下视频摄像头、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动力推进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排污信息获取单元实时获得的水体排污数据计算污染物浓度值或综合毒性指数的超标程度,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识别到水域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值或综合毒性指数的超标程度达到最大值时启动水下视频摄像头进行排污过程拍摄取证。本发明可对单个排污口或取水口的各种水体隐蔽非法污染排放和突发水污染进行巡游监管,通过系统编组实现大面积水域、多个排污口以及突发水污染的时空连续性覆盖监控,杜绝水利或环保部门对水体隐蔽排污和其他非法排污行为的执法监管盲区。

    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24499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308276.2

    申请日:2011-10-12

    Inventor: 李青云 林莉 黄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Y02W10/37

    Abstract: 一种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可移动漂浮平台,所述可移动漂浮平台上设有水质处理装置,所述水质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吸附单元、微电流电解离子释放单元、微纳米曝气单元、水质交换单元,所述可移动漂浮平台上还设置有水质信息反馈装置及水质净化控制装置,水质净化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微电流电解离子释放单元、微纳米曝气单元、水质交换单元、指令显示单元连接。本发明水质处理装置中各处理单元通过与水域水体的直接接触,依靠过滤、吸附、电解产生活性离子的氧化、微纳米气泡的界面活性等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就地处理,可有效解决湖泊、水库、池塘、景观水体等缓流或封闭性水域的富营养化、农药、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问题。

    用土壤电导率进行膨胀土(岩)现场快速判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7879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217757.8

    申请日:2010-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土壤电导率进行膨胀土(岩)现场快速判别的方法,属于岩土力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本方法按以下次序的步骤进行:(1)事前的准备:建立通用的土壤自由膨胀率与电导率的关系曲线;或建立该特定现场的土壤自由膨胀率与电导率的关系曲线;(2)现场取样:配成含水率为70%的土膏,用玻璃棒将土水搅拌均匀,备用;(3)现场测试:用土壤电导率探头测试上述土样的电导率,并记录之;(4)膨胀性判别:用实测土样的电导率推测土样的自由膨胀率,按照《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确定膨胀土(岩)的等级。本方法简便实用,操作容易,快速准确,特别适用于工程现场,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247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414207.6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及其构建方法,所述浮岛包括网体、笼罩于网体内部空间的水葫芦、至少三个对称分布于网体四周的升降‑锚固系统,所述网体包括相互扣合且可拆卸连接的网罩和底网,所述升降‑锚固系统包括充气浮球、缆绳、配重球、滑动卡扣连接于缆绳的第二快连环、分别设于充气浮球上下两端的第二快连钩和第三快连钩,缆绳的上端连接与第二快连钩与充气浮球的结合处,缆绳末端与配重球连接,第二快连钩用于与网体挂接实现升降‑锚固系统与网体的连接,所述第三快连钩用于连接缆绳上的第二快连环。本发明构建成本和能耗低、管理维护简单、方便,具有节约成本、生态环保、抗冲击力强等特点。

    用于山区减脱水河道修复的防渗型阶梯-深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534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910044470.0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区减脱水河道修复的防渗型阶梯‑深潭系统,整体呈凹坑状,包括在山区减脱水河道内设置的具有防渗性能的深潭和挡水性能的阶梯,阶梯采用大小不同的石头以相互嵌套方式堆叠在深潭边缘,所述深潭从下至上依次由坑底砂卵石、衬底小碎石、衬底细沙、防渗层、垫层粗沙和表层砂卵石构成,潭坑深度为0.5~2m。本发明通过在砂卵质河床上构建兼具防渗、蓄水性能的阶梯‑深潭系统,可为山区减脱水河道内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基本的避难场所,满足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本发明设计简单,施工容易,布设形式和数量因地制宜,无需运行成本,适用于降雨丰富山区的小水电站减脱水河道生态修复,也可应用于降雨少但定期下泄一定流量的坝(闸)下游河道生态治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