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3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42005.6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3C22/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提高镁合金耐蚀和耐磨性能的方法,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镁合金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通过调控前驱体的摩尔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其表面原位生长LDH薄膜;经在带相反电荷的Mo2CTx分散液中交替沉积,得到所述镁合金表面LDH@Mo2CTx复合膜。本发明公开了制备复合膜的具体步骤,并进一步公开了各步骤所用前驱体的摩尔比、pH、处理时间及温度。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廉,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为LDH@Mo2CTx复合膜的防腐耐磨应用拓展了新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65967.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硫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以摩尔比为1:1:0.1:0.2的Ti粉、S粉、Si粉、Al粉组成的混合粉为原料,在激光线能量密度为0.8~1.0J/mm和选用栅格扫描方式的条件下,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坩埚装置中对所述原料进行处理,制备出杂相一硫化钛纳米材料;所述混合粉中:Ti粉和S粉的摩尔相同,均为0.2摩尔;Si粉为0.02摩尔;Al粉为0.04摩尔。本发明首次通过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方法合成出杂相一硫化钛粉体。通过球磨方式,可以去除含铝杂相和含硅杂相。此外,对材料进一步除硫,可成功获得纳米级的纯相一硫化钛粉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86128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245781.0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轻量化效果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机器人轻量化措施,并对每个轻量化措施进行评分;S2、确定机器人轻量化评价指标,并根据步骤S1中轻量化措施得分计算机器人轻量化评价指标得分;S3、根据步骤S2中机器人轻量化评价指标得分计算机器人轻量化效果得分。由于根据机器人轻量化措施的得分可以确定机器人轻量化评价指标的得分,根据机器人轻量化评价指标的得分可以确定机器人轻量化效果的得分。那么相关机构、用户、机器人生产厂商可以通过该轻量化效果的得分评估机器人的轻量化水平,从而推动机器人轻量化技术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19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93125.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液态硅肥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复合液态硅肥包含:硅藻土处理液40wt%、硅藻菌液30wt%、有机液肥30wt%。本发明设计出的复合液态硅肥发挥了单纯用硅藻土制造硅肥所达不到的效果。采用活性硅藻复合,不仅改善硅藻土的硅藻蛋白石表面原有的羟基等活性位点以及独特的生物微孔性能随沉积年限逐渐下降的问题,还能与水稻等作物形成共生的小型生态体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47995.6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藻土基复合有机硅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复合有机硅肥为颗粒状,其包含:二氧化硅70~90wt%,有机质5~15wt%,其余物质为粘结剂和其他辅助物质。本发明通过提纯、改性、复合等方法制备出的新型硅藻土基复合有机肥。具体的:(1)通过将纳米金属氧化物如TiO2、ZrO2与硅藻土复合,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可有效的吸附了重金属,起到了土壤吸附剂的作用;(2)通过引入了硅藻来弥补硅藻土的不足,改善硅藻土的硅藻蛋白石表面原有的羟基等活性位点以及独特的生物微孔性能随沉积年限逐渐下降的问题。因此,引入了硅藻后可以提高硅肥的吸附、负载等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772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44120.3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G23/00 , C23C4/04 , C23C4/134 , C10M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润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硫化钛颗粒、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用途与涂层材料。所述一硫化钛颗粒是由二维纳米片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TiS颗粒,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的一硫化钛用作耐高温涂层具有以下预想不到的优异性能: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这明显不同于传统材料,温度升高,摩擦系数降低的趋势);且在1000摄氏度下实现最低0.08的摩擦系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ZrO2@TiS复合材料。相比纯一硫化钛,ZrO2@TiS复合材料涂层的润滑性能相对降低,但制备成本的降低为ZrO2@TiS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22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97694.9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热真空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加热管、加热管抽真空装置、加热器。所述加热管内设置有挥发性有机物检验部件,所述挥发性有机物检验部件的表面为包含银、铁、镍或铜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镀层或涂层,或者所述挥发性有机物检验部件整体为银、铁、镍或铜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部件。本发明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中,如有有机物析出,则与挥发性有机物检验部件发生化学反应,使其产生颜色变化,这种颜色变化肉眼即可识别。因此,本发明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可以定性显示高分子材料中有机小分子挥发物的析出,即检测高分子材料的热真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55716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196874.2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01J23/889 , B01J35/10 , H01G11/30 , H01G1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复合硅藻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磁性复合硅藻土材料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纳米MnO2和纳米Fe2O3;所述载体为硅藻土;所述硅藻土的壳体尺寸为10μm~50μm,比表面积为1m2/g~4m2/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磁性复合硅藻土材料以硅藻土为载体,成功负载处于共生状态的纳米铁锰氧化物,且所述纳米铁锰氧化物的负载效果理想,在保证产品结构稳定的基础上,纳米颗粒尺寸均匀可控、形貌一致;并且,得到的磁性复合硅藻土材料的各组分实现协同作用,使产品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水处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7725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074753.1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10M161/00 , C10N30/0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复配添加剂,由硅烷偶联剂、石墨烯和铜纳米线制备得到;所述石墨烯与铜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5~2);所述石墨烯的质量与硅烷偶联剂的体积之比为1mg:(0.1~3.5)mL;所述铜纳米线的直径为20~50nm;所述铜纳米线的长度为10~900nm。铜纳米线和石墨烯复配体系和钢球表面作用形成了抗磨减摩性能良好的膜层;同时,铜纳米线和石墨烯的层状结构能够改善润滑油的减摩和抗磨性能,甚至达到一定的自修复效果性能,使润滑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硅烷化处理,提高了其在油中的溶解性,提高了其摩擦整体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润滑油复配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润滑油。
-
公开(公告)号:CN10684752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20974.6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G11/30 , H01M4/90 , B01J27/2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H01G11/30 , B01J27/232 , B01J35/004 , H01M4/9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氧铋‑镍锰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包括:碳酸氧铋;负载在所述碳酸氧铋表面的镍锰双金属氢氧化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镍锰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以碳酸氧铋为载体,碳酸氧铋表面负载有镍锰双金属氢氧化物,碳酸氧铋作为镍锰双金属氢氧化物生长的基体,能够引导和控制其形貌结构;而且碳酸氧铋与镍锰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紧密连接能够更充分、快速的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离子通道;在镍锰双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氧铋共同作用下,能够使得到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光催化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极材料和光催化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