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074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668413.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实地应力环境中多煤层沿空留巷的护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样准备;步骤二、准备多场耦合煤岩体动力灾害防控技术模拟系统安装;步骤三、施加真三轴预应力;步骤四、施加真三轴采动应力,改变Z方向4号加载装置的应力值为6、8、10MPa并进行卸载,直至煤层顶板发生破坏,破坏后保持σz4不变,以模拟采空区沿空留巷的护巷效果;步骤五、开启高速摄像机;对加载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并记录;步骤六、同组其他试验;步骤七、试验结束;能进行大尺寸的多煤层沿空留巷的护巷效果模拟,模拟过程更加真实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1480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668215.1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应力软岩地层在采动应力下变形模拟试验方法,通过选取细砂和粉质黏土按照重量比1:5配制好作为软岩地层模型材料,在试件箱内分层铺设并逐层压实,最大压制压力可达到10MPa,在每层材料的四个转角和中间位置处各埋设一个位移传感器,以模拟软岩地层;再将试件箱箱体吊装至转运架上,在施加真三轴预应力的基础上,进行采动应力的施加:维持水平的两向应力恒定,改变垂直方向不同压板的应力,进而模拟采动应力,设置4#压头的垂直应力为7MPa,3#压头的应力为20MPa,2#压头的应力为15MPa,1#压头的垂直应力为10MPa,实时监测采动过程中位移传感器监测到的位移数据,记录流量变形数据,能真实模拟高应力软岩底层在采动应力下的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9508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68410.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真实地应力环境中多点复杂渗流路径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多煤层试样准备;步骤二、准备多场耦合煤岩体动力灾害防控技术模拟系统安装;步骤三、施加真三轴应力;步骤四、渗流试验;步骤五、更换试样;步骤六、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五;步骤七、同组其他试验;步骤八、试验结束。通过长度方向不同作用力加载以及分级动荷载作用,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地下储层三轴应力状态。通过长度方向不同作用力加载以及分级动荷载作用,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地下储层三轴应力状态下,多煤层多点复杂渗流的路线,且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950805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668410.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真实地应力环境中多点复杂渗流路径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多煤层试样准备;步骤二、准备多场耦合煤岩体动力灾害防控技术模拟系统安装;步骤三、施加真三轴应力;步骤四、渗流试验;步骤五、更换试样;步骤六、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五;步骤七、同组其他试验;步骤八、试验结束。通过长度方向不同作用力加载以及分级动荷载作用,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地下储层三轴应力状态。通过长度方向不同作用力加载以及分级动荷载作用,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地下储层三轴应力状态下,多煤层多点复杂渗流的路线,且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97991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668414.2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静荷载复杂环境中裂隙岩体力学响应模拟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样准备;步骤二、准备多场耦合煤岩体动力灾害防控技术模拟系统安装;步骤三、施加真三轴应力;步骤四、动荷载使用前的准备与检查;步骤五、渗流试验;步骤六、利用电加热管加热岩体试样;步骤七、进行动荷载试验;步骤八、检测和调整;步骤九、更换岩体试样;步骤十、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八;步骤十一、同组其他试验;步骤十二、试验结束。通过长度方向不同作用力加载以及分级动荷载作用,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地下储层三轴应力状态,以及动静荷载下温度、应力、渗流耦合环境中裂隙岩体力学响应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595074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68413.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实地应力环境中多煤层沿空留巷的护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样准备;步骤二、准备多场耦合煤岩体动力灾害防控技术模拟系统安装;步骤三、施加真三轴预应力;步骤四、施加真三轴采动应力,改变Z方向4号加载装置的应力值为6、8、10MPa并进行卸载,直至煤层顶板发生破坏,破坏后保持σz4不变,以模拟采空区沿空留巷的护巷效果;步骤五、开启高速摄像机;对加载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并记录;步骤六、同组其他试验;步骤七、试验结束;能进行大尺寸的多煤层沿空留巷的护巷效果模拟,模拟过程更加真实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3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14774.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领域,涉及一种石门揭煤可控声震法增透系统及方法,在煤矿石门揭煤常规瓦斯抽采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声场的机械振动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扩散、渗流,大大降低煤层中瓦斯含量和压力,快速有效的消除石门揭煤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所述声场系统包括防爆型超声波发生器、防爆型换能器、封孔气囊;所述瓦斯抽采系统包括瓦斯抽采孔、高压气管、瓦斯抽采泵、瓦斯管等。本发明用于煤矿石门揭煤瓦斯抽采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08222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67844.X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轴多孔导向压裂实验装置,包括加载杆、加载压板和套设于试样外部的密封胶套,在试样设有压裂孔的一侧与密封胶套之间设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分流板,第一压板顶面与密封胶套贴合,第二压板底面与试样贴合,分流板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分流板上设有相互垂直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进液口与进液压裂管连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第一通道的出液口或第二通道两端的出液口与试样上的压裂孔连通。其能够根据导向压裂实验设计方案布置压裂孔的位置、数目和大小,能够对试样进行刚性加载和柔性同步压缩,实现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的真三轴导向压裂物理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93774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52531.7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用户用电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统计的特征提取:S2、基于KernelPCA的特征降维:为了数据能够更好的表现其特征,并使模型训练能够更加高效,需对基于统计特征提取的数据进行KernelPCA降维处理,形成最终预处理后的特征空间;预处理模型建立的KernelPCA算法步骤如下:S3、对矩阵YM×K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矩阵YM×K',使得yij'的取值在[0,1]之间;S4、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判断出是用电异常还是用电正常。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用户用电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没有对数据进行处理导致后续运算较大而导致分析计算运行时间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3536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88198.1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建国 , 吕有厂 , 尹光志 , 张东明 , 王满 , 张晋京 , 段守德 , 孙矩正 , 王英伟 , 宋真龙 , 陈召繁 , 王玉洁 , 谢志成 , 寇建新 , 刘超 , 高建成 , 王峰 , 李迎旭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一致裂孔的位置,在该致裂孔的周围钻设若干组对应该致裂孔的观测孔,同一组中的各观测孔与该致裂孔之间的距离相同;2)通过对各观测孔进行观测,获得观测数据;3)所得观测数据稳定后,钻设致裂孔,然后进行致裂;4)对各组观测孔进行观测,获得用以评估致裂增透范围的致裂后观测数据。首先在实验区域设计出合适的钻孔布置方式,在不影响抽采的同时,使得致裂孔与观测孔的距离成梯度分布,便于监测不同距离观测孔内变化情况,确定增透效果范围。能够解决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在煤矿作业中快速推广使用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