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FMCW雷达提取分析腹内压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29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99566.8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命体特征采集计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FMCW雷达提取分析腹内压力方法,通过FMCW雷达来采集测试对象含腹部呼吸信号的生命体特征信号,将该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而后输入至预先搭建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计算,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对多通道的腹部呼吸信号进行重要性计算,从不同重要性的通道自适应的提取出不同量的特征,并与通过离散小波变换所提取出的隐藏特征相结合,提高该神经网络算法的能力,获取更多的腹部呼吸信号中的时域信息,将时域信息与测试对象身体腹内压力相关联,从而推算出测试对象身体的腹内压力;相对与传统侵入式或接触式的测量腹内压力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无接触式的测量腹内压力的方法。

    一种耦合强弱放热的分级催化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47111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10067690.9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强弱放热的分级催化燃烧装置,包括内外筒、锥形套和空气进气圆管;外筒的一端与内筒之间密封,内筒的一端从外筒的密封端伸出,空气进气圆管伸入内筒的另一端内;锥形套密封连接在外筒和空气进气圆管之间;外筒的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与外筒内连通的空气进气管,相邻空气进气管之间设有与外筒内连通的燃气进气管;外筒的内壁以及内筒壁涂覆催化剂。本发明将内外管集中到一个反应装置中,进行分级催化燃烧,使之发生耦合反应,强化了氧化反应;进气管切向交叉布置,有利于燃气和空气的均匀混合和贴壁流动,而气体旋流,增加在微小空间内的停留时间,能够增强燃烧的稳定性,使反应更容易发生,燃烧更充分,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一种耦合强弱放热的分级催化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47111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67690.9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强弱放热的分级催化燃烧装置,包括内外筒、锥形套和空气进气圆管;外筒的一端与内筒之间密封,内筒的一端从外筒的密封端伸出,空气进气圆管伸入内筒的另一端内;锥形套密封连接在外筒和空气进气圆管之间;外筒的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与外筒内连通的空气进气管,相邻空气进气管之间设有与外筒内连通的燃气进气管;外筒的内壁以及内筒壁涂覆催化剂。本发明将内外管集中到一个反应装置中,进行分级催化燃烧,使之发生耦合反应,强化了氧化反应;进气管切向交叉布置,有利于燃气和空气的均匀混合和贴壁流动,而气体旋流,增加在微小空间内的停留时间,能够增强燃烧的稳定性,使反应更容易发生,燃烧更充分,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基于P-B相位的双螺旋信息传输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413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376240.8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的双螺旋信息传输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利用具有P‑B相位电磁波的特点,通过双螺旋结构的多传输节点设计实现了大规模的、定向的信息传输。相比于传统的非P‑B通信模式,该方法解决了通信干扰的问题,可以极大的降低非传输信道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实现定向的信息传输。进一步,将传输节点进行双螺旋排列,构造双螺旋信息传输结构,实现了大规模的信息传输。该结构具有稳定的通信效果,对结构的物理外形要求较低。此外,该方法不受工作频带限制,并且更适宜应用于微小尺度下的信息传输中。

    一体式电/磁交替吸波装置及天线阵多状态互耦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675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922226.2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磁交替吸波装置及天线阵多状态互耦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吸波结构的工作模式和结构参数设计达到H面相控阵在非扫描/任意波束扫描/差波束等多工作状态下的互耦显著抑制。相比于频率选择器件的电磁隔离方法,该抑制方法对天线阵的工作频率、驻波及方向图干扰很小;相比于传统材料型吸波加载,该吸波结构易于安装、成本低,对天线辐射效率和增益性能影响小;相比于常规吸波设计只能对特定天线工作状态进行耦合抑制,利用电/磁交替吸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天线在多种工作状态下的耦合。本发明所采用的电阻加载的椭圆形金属环结构,通过设计其与天线电场/电流极值的位置关系,同时实现了阵列互耦抑制和阵列辐射性能的保持。吸波结构利用电/磁交替吸收设计,使得天线阵在任意波束扫描的复杂工作状态下都能得到有效地互耦抑制。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心肺功能智能监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246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53397.3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心肺功能智能监测设备,包括:雷达生命体征信号提取模块、疾病分类预测模块;雷达生命体征信号提取模块包括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生命体征信号提取模块;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向急救病人的腹部发射毫米波雷达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生命体征信号提取模块电连接;从回波信号中提取出急救病人的生命体征信号;疾病分类预测模块与生命体征信号提取模块通信连接,使用自适应连续学习网络,对生命体征信号进行数据特征提取,并对正常或异常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类疾病预测。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根据急救病人不同的心跳、呼吸异常,对急救病人所患的疾病进行预判的技术问题。

    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422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00638.0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极化合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源控波束调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具有行零Jones矩阵的超表面,实现两个正交波束电磁波的能量合成,进而实现在不同馈源的情况下对超表面出射波的波束指向调控。相比于传统转极化器设计,该方法实现的超表面具有各向异性的转极化特点,即其中一个入射极化的能量进行转极化,而其正交入射极化沿原极化方向出射;相比于传统通过调控各个单元进行波束调控的超表面扫描机制,该方法利用馈源即可实现对辐射波束的控制,从而极大的降低超表面的衰减,缩减超表面的成本和设计难度。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向异性手性超表面单元结构,可以实现行零Jones矩阵的设计,同时其对称操作可实现转极化分量1Bt相位的调控,进而实现对电磁波的源控波束扫描。

    利用P-B相位实现多信道无线复用通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24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76260.5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实现多信道无线复用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携带P‑B相位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波,借助一维对称的收发天线作为电磁波的激励装置,实现信息的无线通信;同时通过对多信道收发装置的角度、位置进行控制,分配多信道电磁载波,实现P‑B通信所独有的多信道复用传输。相比于传统通信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电磁载波的幅度特性,还实现了幅度/相位的综合利用,增加了电磁波的可区分特征;相比于传统的复用技术,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复用理念和技术,可以实现同时、同频、同极化情况下的多信道复用传输。本发明所采用的电磁波收发设备,可有效激励携带P‑B相位的电磁波,鉴于简化系统的考虑,采用一维对称结构,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和加工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

    一体式电/磁交替吸收实现H面相控贴片天线阵的多状态互耦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67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22226.2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一体式电/磁交替吸收实现H面相控贴片天线阵的多状态互耦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吸波结构的工作模式和结构参数设计达到H面相控阵在非扫描/一波波束扫描/差波束等多工作状态下的互耦显著抑制。相比于频率选择器件的电磁隔离方法,该抑制方法对天线阵的工作频率、驻波及方向图干扰很小;相比于传统材料型吸波加载,该吸波结构易于安装、成本低,对天线辐射效率和增益性能影响小;相比于常规吸波设计只能对特定天线工作状态进行耦合抑制,利用电/磁交替吸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天线在多种工作状态下的耦合。本发明所采用的电阻加载的椭圆形金属环结构,通过设计其与天线电场/电流极值的位置关系,同时实现了阵列互耦抑制和阵列辐射性能的保持。吸波结构利用电/磁交替吸收设计,使得天线阵在任意波束扫描的复杂工作状态下都能得到有效地互耦抑制。

    笔筒式微型分级催化重整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202002103U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20075059.9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筒式微型分级催化重整燃烧器,包括内外筒、锥形套和空气进气圆管;外筒一端与内筒之间密封,内筒一端从外筒的密封端伸出,空气进气圆管伸入内筒的另一端内;锥形套密封连接在外筒和空气进气圆管之间;外筒的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与外筒内连通的空气进气管,相邻空气进气管之间设有与外筒内连通的燃气进气管;外筒的内壁以及内筒壁涂覆催化剂。本实用新型将内外管集中到一个反应装置中,进行分级催化燃烧,使之发生耦合反应,强化了氧化反应;进气管切向交叉布置,有利于燃气和空气的均匀混合和贴壁流动,而气体旋流,增加在微小空间内的停留时间,能够增强燃烧的稳定性,使反应更容易发生,燃烧更充分,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