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拱型凹槽气膜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59354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60124.4

    申请日:2016-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5/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拱型凹槽气膜冷却结构,通过在气膜孔出口设置拱形凹槽前缘与带倒圆角的凹槽后缘而成。拱形凹槽前缘通过将横向凹槽的底部与四分之一圆柱弧求差得到,且圆柱弧的半径小于槽深。拱形前缘有效地将气流离开气膜孔后的法向速度平顺过渡为流向速度,避免大量冷却气流直接射入主流造成冷气损失;冷却气流速度的平缓过渡,减小了射流的动量损失,使射流更好地贴覆壁面。带倒圆角的凹槽后缘减少了射流与后缘的碰撞,从而降低了冷却气流的流动阻力,使得射流更加容易的分向两边,增加冷气的展向覆盖,与此同时,还可使得爬升出凹槽的冷气紧紧贴覆在近壁面处,形成气膜对凹槽下游壁面保护,冷却效果好。

    一种用于涡轮端壁带凸起的泄漏槽气膜冷却结构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6233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097624.4

    申请日:2022-01-2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涡轮端壁带凸起的泄漏槽气膜冷却结构及应用,属于燃气轮机涡轮导叶端壁的冷却技术领域;所述涡轮端壁上游设置有泄漏槽结构和泄漏槽供气腔,泄漏槽结构位于泄漏槽供气腔的出口,作为冷却气流的通道;所述泄漏槽结构远离涡轮叶片一侧的内壁沿展向均布有多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涡轮叶片4的吸力面前缘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大部分冷却气流从相邻凸起结构之间的通道流出,并在冷却壁面上形成气膜。本发明中由泄漏槽流出的冷却气流B在主流气流A的带动下沿主流方向流动,并且在冷却壁面区域形成气膜;该结构能极大的削弱在冷却壁面上由于压力梯度C对泄漏冷气射流的影响,其次,进一步均匀泄漏槽冷气在冷却壁面的覆盖区域。

    一种贯穿缝型的半劈缝尾缘冷却结构及涡轮叶片

    公开(公告)号:CN113107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91299.8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贯穿缝型的半劈缝尾缘冷却结构,设置在涡轮叶片尾缘区域,通过将涡轮叶片尾缘压力面的部分壁面切去,只保留吸力面一侧的壁面以及设置若干分隔肋而形成;在分隔肋上开有沿冷却气流流向的贯穿缝;贯穿缝的中心线与尾缘冷气进气腔的中心线平行。本发明针对分隔肋的冷却需求,在分隔肋上开有矩形冷却孔,冷却气流在尾缘冷气腔出口处分成两部分,主体部分经出流缝冷却劈缝表面,剩余部分通过矩形冷却孔,冷却气流与分隔肋内部的对流换热冷却分隔肋,同时也增强与尾缘吸力面内壁面的内部换热,增强分隔肋处与吸力面侧的换热强度,提高尾缘的整体综合冷却效果。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分隔肋冷却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一种带L型冲击孔板的纵向波纹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17869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59453.0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带L型冲击孔板的纵向波纹冷却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技术领域;包括波纹气膜孔板和L型冲击孔板,所述波纹气膜孔板为圆筒波纹管结构,作为加力燃烧室内壁,其内为主燃气涵道,L型冲击孔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波纹气膜孔板的相邻波谷上;波纹气膜孔板的波纹包括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沿轴向均布2‑3排气膜孔,背风面沿轴向均布3‑4排气膜孔;L型冲击孔板垂直于波纹气膜孔板轴向的一侧板面为扰流柱,高度为H,其平行于波纹气膜孔板轴向的板面上开有多排冲击孔。其结构可在两方面强化换热:冷气涵道的L型冲击孔板上的L型肋扰流增加换热;冷气经冲击孔通过冲击对流换热方式带走波纹气膜板的冷量,冲击换热可以形成高换热区。

    一种带气膜孔双曲扰流柱的双层壁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17869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59378.8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带气膜孔双曲扰流柱的双层壁冷却结构,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包括气膜孔板、冲击孔板以及设置于两板之间的若干带气膜孔双曲扰流柱,形成双层壁冷却结构;冲击孔位于冲击孔板上,其轴向垂直于冲击孔板;气膜孔位于气膜孔板上,其轴向与涵道气流方向成20‑90°倾角;冲击孔和气膜孔沿气流方向呈周期性交错排列;带气膜孔双曲扰流柱为带有双曲扰流柱内气膜孔;使得冷却气流通过双曲扰流柱内气膜孔从冷气涵道一侧通入到燃气涵道一侧。相比传统结构,冷气的贴敷效果更好,沿程冷效大幅度提高。

    一种用于涡轮端壁的槽缝射流气膜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4969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18235.4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涡轮端壁的槽缝射流气膜冷却结构,属于燃气轮机涡轮导叶端壁的冷却领域;该冷却结构是在端壁上游的后向台阶的台阶面设置射流气膜孔而成。射流角度与端壁表面平行,并紧靠端壁表面。为了保证结构强度,要求气膜孔入口直径Df小于三分之二的台阶高度。平行于端壁表面的槽缝射流孔只有切向的射流速度,避免大量冷却气流直接射入主流造成冷气损失;另外,高动量槽缝射流冷气极大的削弱了叶片前缘的马蹄涡,使射流更好地贴覆壁面。与此同时,槽缝冷气射流还冲破了台阶下游形成的气体回流死区,避免了台阶下游处在一个高温区域,形成气膜对涡轮端壁表面的保护。

    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偏轴压缩试验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1351701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51892.8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偏轴压缩试验夹具,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与下座体通过滑动组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上座体和下座体相对的一端上均设有一用于夹持试验件端头的夹持结构,各座体均设有一用于沿纵向方向压紧试验件端头的压块以及一用于向对应压块施加载荷的加载结构;各座体上位于试验件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可拆卸连接有一用于限制试验件左右移动的侧挡块;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保证偏轴压缩试件受力均匀,适用于复合材料偏轴压缩试验使用的试验夹具。

    一种双层壁冷却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122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1388.0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双层壁冷却装置及应用,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冷侧平板、热侧波纹板和中空扰流柱,所述冷侧平板位于冷气通道一侧,所述热侧波纹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两层壁板之间形成截面积周期性变化的倒丘陵形中间通道;所述冷侧平板和热侧波纹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中空扰流柱,将冷气通道与高温燃气通道连通,且中空扰流柱与热侧波纹板的连接处位于热侧波纹板的波峰上。本发明采用中空柱扰流冷却和外部气膜冷却结合,使用较少的冷气达到高冷却效率的目的,同时减少结构内热应力,降低结构流动阻力。同时避免了传统波纹板冷气通道流阻较大的缺点,有效解决下游隔热屏和喷管隔热屏因冷气总压不足,无法出流的问题。

    一种折流冷却装置及应用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7648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1618.3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折流冷却装置及应用,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热侧平板、折流板、外侧盖板、中空扰流柱、折流前板和折流尾板,折流板与外侧盖板之间构成冷气通道,所述热侧平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热侧平板和折流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中空扰流柱,形成含中空扰流柱的中间通道;折流前板封装于折流板与外侧盖板的前端,折流尾板封装于热侧平板与外侧盖板的尾端,形成半封闭空间;冷却气进入中间通道形成冷却气流,经过若干中空扰流柱后在折流尾板处折返,形成反向折流通入冷气通道,最后经所述中空扰流柱内的中空孔流入高温燃气通道,在热侧平板内壁形成贴附壁面的冷却气膜。本发明由于冷气的折流,让整个冷却结构温度均匀,减小了内部的热应力。

    一种双层壁冲击冷却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7647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1613.0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双层壁冲击冷却装置及应用,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冷侧平板、热侧平板和中空扰流柱,所述冷侧平板位于冷气通道一侧,其上开有若干冲击孔;所述热侧平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所述冷侧平板和热侧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中空扰流柱,形成含中空扰流柱的中间通道,并通过中空扰流柱内的中空孔将冷气通道与高温燃气通道连通。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抽吸加强冲击对流冷却和中空孔易出流的形成气膜层的优点,减低隔热屏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梯度,达到高效冷却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