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干热式菇房或菇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9727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42833.0

    申请日:2010-08-03

    Abstract: 一种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干热式菇房或菇棚装置,其特征是:所建菇房或菇棚为座北朝南结构,菇房的两条长边位于一南一北位置,皆为东西方向,每间菇房内设8-10个菇床,在菇房内部建有2~4个室内加热炉灶以形成内置式加温炉灶结构,每个炉灶灶体为竖向直立的桶形结构,炉灶的排热烟气出口通到菇房中,炉灶的灶口选在朝南方向开设,且灶口离菇棚南侧棚壁边至少20cm;在每个炉灶的排热烟气出口上方设有能分散烟气的顶罩,在排热烟气出口处均匀分布有若干排气通孔。利用本发明进行二次发酵或进行巴氏灭菌消毒工作,具有操作简单,加温时间快,节能省工,能杀灭胡桃内状等有害杂菌,灭菌消毒效果好,作为菇房加温设备的炉灶建造数量少,有利改善和减轻环境污染。

    一种能提高大杯香菇子实体产量和单位SOD酶活量的栽培料组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1481279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910110987.1

    申请日:2009-02-04

    Abstract: 一种能提高大杯香菇子实体产量和单位SOD酶活量的栽培料组合物,以大杯香菇常用培养料为基础主原料,其特征是还添加有作为辅料的无机钾盐、镁盐和调节剂锌盐按比例混合而成,其培养料配方各原料中碳、氮、钾、镁的有效重量份分别为:碳1984-2088,氮45-48,钾7-8,镁1-3,调节剂锌盐用量是每100kg栽培料添加2-6g。采用上述的专用栽培料,是根据大杯香菇在生长过程中对碳、氮、钾、镁等的具体需求而定的,不仅能提高大杯香菇子实体产量达40%以上,而且菇朵圆整,美观,还有利于改善子实体品质和提高单位SOD酶活量(可提高2.9倍左右),增加产品附加值,每万袋可增收7500元左右。

    一种姬松茸的高产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79647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610045572.7

    申请日:2006-07-20

    Abstract: 一种姬松茸的高产栽培方法,它包括备料:按常规配比量称取各种原料,选择好菇房,并对菇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后备用,按照常规配方配比量制成培养料后装袋并灭菌,将料袋移入接种室消毒并接种,移入培养室的培养床上进行培养,待菌丝走透后覆土,原基成形且菌膜未破前,采收成品菇,其特征是所述菌丝走透后覆土,覆土后待菌丝爬到覆土层上后,按每平方米取干稻草0.5~1kg的用量,用水浸透滴干后进行均匀稀疏遮盖在菇床上,稻草的含水量控制在55~65%之间。本发明采用菌丝爬土后稻草稀疏覆盖,可保证覆土和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进行从菌丝营养阶段顺利转到生殖阶段的关键湿度调控,确保原基形成对水分的需要,解决原基形成少,容易死菇的问题,表现出菇体整齐,产量高,并且菇柄粗壮等优良农艺性状。

    一种用于食用菌生产的覆土阶段消毒管理的栽培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0289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013263.7

    申请日:2012-01-09

    Abstract: 一种用于食用菌生产的覆土阶段消毒管理的栽培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常规工艺步骤:备料、原料处理、选择菇房并对菇房进行消毒、培养料进菇房上床并进行第二次发酵、分床并播种、培养料菌丝培养及覆土管理、采收成品菇,其特征是:在进行培养料菌丝培养及覆土管理步骤时,是使用漂白粉代替福尔马林作为消毒材料,所述漂白粉消毒材料的用量是每平方米菇床使用1.25-1.75公斤。本发明采用漂白粉取代福尔马林作为食用菌覆土材料的消毒剂用,能实现减少甚至避免福尔马林的农残问题,以及解决覆土后易出现大面积的霉菌和胡桃内状菌等杂菌的感染造成减产或绝收的问题,且该方法操作容易无污染,消毒用料成本轻,有利环保及有利高品质食用菌的丰产栽培效果。

    利用白壤土作过滤层制作姬松茸麦粒菌种即麦粒原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9829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10235310.7

    申请日:2012-01-09

    Abstract: 一种利用白壤土作过滤层制作姬松茸麦粒菌种即麦粒原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一是生产母种、二是生产麦粒原种、三是生产麦粒栽培种,其特征在于:该制作麦粒原种或麦粒栽培种的工艺步骤包括:备料,包括加工制作麦粒培养基备用和取足够量天然白壤土备用;将白壤土含水量调到24-27%,pH值调到7.3-7.7;按照常规方法将麦粒培养基装瓶,之后再装入白壤土,使装入的白壤土位于麦粒培养基的上方并距离瓶口4-5cm,白壤土厚度为1.5-2cm;灭菌处理后接种;之后将培养瓶放置于培养室中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原种或栽培种的培养即可。本发明不仅起到过滤杂菌作用,可最大程度克服制作过程中杂菌污染现象,成品率可达99--100%,且这种过滤层取材容易,成本轻。

    利用白壤土作过滤层制作蘑菇麦粒菌种即麦粒原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9828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310235306.0

    申请日:2012-01-09

    Abstract: 一种利用白壤土作过滤层制作蘑菇麦粒菌种即麦粒原种的方法,制作该蘑菇麦粒原种的工艺步骤包括:一是生产母种、二是生产麦粒原种,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生产麦粒原种的工艺步骤又包括:备料,包括加工制作麦粒培养基和取足够量天然白壤土备用;将白壤土含水量调到24-27%,pH值调到7.3-7.7;按照常规方法将麦粒培养基装瓶,之后从瓶口处再装入白壤土,使装入的白壤土位于麦粒培养基的上方并距离瓶口4-5cm,白壤土厚度为1.5-2cm;灭菌处理后接种,即接入母种;之后将接好母种的原种瓶放置于培养室中按照常规培养原种的方法进行培养即可。本发明不仅起到过滤杂菌作用,可最大程度克服制作过程中杂菌污染现象,成品率可达99-100%,且这种过滤层取材容易,成本轻。

    一种用于大球盖菇生产的栽培料为全干稻草的栽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10790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49826.X

    申请日:2010-09-09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球盖菇生产的栽培料为全干稻草的栽培法,其特征是当每亩地原料配方组合为干稻草8000--10000kg和石膏粉10--15kg时,原料处理只须在下料播种前,将石膏粉用适量细土或谷壳拌匀备用;还可用全干稻草8000--10000kg作为单一原料,在下料播种前将稻草晒干备用即可;其栽培方法中,在下料播种时直接将大部分干稻草整齐地在水稻田上铺成畦,畦宽40-50cm,稻草厚度为15-35公分,当有使用石膏粉辅料时,应将用适量细土或谷壳拌匀的石膏粉均匀撒播在稻草上后即可播种,在覆土和灌水浸泡时,覆土厚度为4~6cm,覆土后再铺盖一层3~5cm厚稻草,然后灌水浸泡后将水排干。本发明能大幅减少原料数量,省工省力,栽培方法简单,同样能达到稳产高产。

    能防止栽培袋中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3925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13213.9

    申请日:2012-01-09

    Abstract: 一种能防止栽培袋中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备料、选择菇房、装袋、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接种培养及出菇管理、采收成品菇,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在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操作步骤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备料,包括加工制造防潮盖和取足够量棉花塞备用;按照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中,之后从栽培袋的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之后再从栽培袋的袋口处盖上防潮盖作为防止棉花塞潮湿的防潮湿封盖层;之后将栽培袋中的培养料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本发明可最大程度克服在生产栽培管理过程中产生杂菌污染现象,明显提高袋中菌种的成活率(成品率达到100%),且该方法操作容易,加工成本轻。

    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6602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910111076.0

    申请日:2009-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将培养料堆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即前发酵是指根据堆积发酵的原理,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将培养料多排堆积进行一次发酵处理,该堆积前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预堆步骤、建堆即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将培养料进房上床进行第二次发酵。采用本发明能克服分散堆制时边料暴露出太多、草料易干燥造成的湿度和温度不够,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生物能以利于有益微生物正常发酵的弊病,促进了对姬松茸有益的放线菌等菌类的大量繁殖,从而堆制出优质的培养料,利于姬松茸菌丝、子实体的生长,并解决了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大面积的胡桃内状菌等杂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提高产量30-50%,既能提高产量,又能省工省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