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1253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48905.8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将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将ZIF‑8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在管式炉内分别在氩气、空气氛围下连续高温煅烧,得到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将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所制备的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在100‑220℃工作温度区间,用于丙酮气体检测。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的气敏传感器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对丙酮气体气敏灵敏度呈现显著增强作用,且具有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等特点,该类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所具有的光助增敏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用于葡萄糖比色法检测的钒酸锌微球的水热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664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403897.8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葡萄糖比色法检测的Zn3V3O8微球的水热合成方法,其是分别以Zn(CH3COO)2·2H2O和Na3VO4·12H2O为锌源、钒源,通过添加CTAB、甘氨酸、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碳酸铵调节pH值,经高温水热反应得到微球状Zn3V3O8。本发明所得微球状Zn3V3O8具有分散性好、催化性高、稳定性佳等优点,并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用于葡萄糖的可视化比色法检测,对葡萄糖的检出限高达9.33×10-7 M,且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分步光催化制备二氧化锡-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890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534125.6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步光催化制备SnO2‑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以SnO2为光催化剂,先在氮气保护下,经紫外可见光照射,将硝酸银光催化还原为银离子,以形成定向生长的SnO2‑纳米银异质结构,然后在氮气保护、搅拌条件下,再次经紫外可见光照射光催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得SnO2‑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所得SnO2‑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分散性好、导电性高、稳定性佳等优点,可用于莱克多巴胺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

    一种光催化合成PbTiO3/RGO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86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092111.4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合成PbTiO3/RGO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以PbTiO3为光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经紫外-可见光照射,将氧化石墨烯(GO)光催化还原为石墨烯(RGO),形成以Ti-O-C键结合以提供电子快速转移通道的PbTiO3/RGO纳米复合材料,还公开了PbTiO3/RGO/GCE修饰电极及PbTiO3/RGO/GCE修饰电极在针对吡咯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方法中的应用。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且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导电性好、催化性高、稳定性佳,能够制作PbTiO3/RGO/GCE修饰电极用于吡咯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

    一种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溶胶-凝胶原位及自组装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4479A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200310122931.0

    申请日:2003-12-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溶胶-凝胶原位及自组装合成方法,它是属于一种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金属氯盐完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2)加入一定比例的邻苯二腈的混合液,在室温下充分搅拌1至2小时;3)加入适量的钛酸丁酯;4)加入适量盐酸作为水解抑制剂和pH值的调节剂;5)在室温中继续搅拌,形成的干凝胶经干燥及热处理后,获得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金属酞菁配合物与TiO2同时原位及自组装形成,所获得有机物与无机物间的界面清洁、结合性强、稳定性好,有利于光生电子与所吸收能量在两者之间的传递,制备无机TiO2基金属酞菁配合物复合光催化剂,可拓宽到可见光吸收频谱,大幅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

    具有光响应过氧化物酶活性球状钛酸锶纳米材料比色检测谷胱甘肽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7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06015.7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光响应过氧化物酶活性球状钛酸锶纳米材料比色检测谷胱甘肽的合成方法。将钛酸四丁酯溶解在乙二醇甲醚中,加入锶源与钛源进行充分的混合,接着加入表面活性剂,再缓慢滴加氢氧化钾,将混合后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得到的产物通过离心洗涤干燥,最终获得球状钛酸锶纳米材料。在紫外光照下,钛酸锶纳米材料具备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时也开启反应,通过催化过氧化氢产生自由基,使其进一步氧化无色TMB变为蓝色oxTMB,在波长652nm处出现吸收值。当谷胱甘肽的加入会导致oxTMB的还原,导致蓝色转化为无色并导致吸光度显着降低。本发明所制备的钛酸锶比色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限低、可控制反应起始时间的优点。

    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329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208972.6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Hb)的方法,其是利用血红蛋白自身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金纳米棒自身优异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实现了Hb多色比色检测。其主要检测原理是,以Hb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分子生成二亚胺2+ 2+基离子(TMB ),利用TMB 对金纳米棒的氧化刻蚀,实现Hb的多色比色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Hb多色比色检测方法具有裸眼可识别、高效便捷、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优点,其对Hb的检出限可低至1.23μg/mL,且在2‑50μg/mL内呈现线性检测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