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酶在催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聚合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32117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360964.2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漆酶在催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聚合中的应用,属于有机合成领域。使用漆酶催化合成两种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s)单体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的共聚物(p(HEMA‑co‑GDMA)),整个反应体系由漆酶、引发剂及单体底物组成,产物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进一步发展了漆酶作为绿色催化剂的应用潜力,为漆酶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一色齿毛菌来源漆酶及其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4358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077705.2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色齿毛菌来源漆酶及其基因与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来源于一色齿毛菌的LacB漆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基因全长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LacB漆酶的发酵生产方法,由一色齿毛菌发酵生产,发酵培养至第六天产漆酶量可达652 U/mL,具有产量高,产酶周期短的优点。LacB漆酶在环境激素降解中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对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β‑雌二醇、双酚A、氢化泼尼松的降解率在98%以上。LacB漆酶为环境污染物治理提供新途径,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耐热漆酶及其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218709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544899.6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漆酶及其基因与应用。所述漆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编码漆酶的基因其c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基因的全长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发酵培养包含Lac2基因的细胞,收集粗酶发酵液,并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等纯化手段分离出该细胞发酵培养所产的主要漆酶:Lac2漆酶。本发明耐热漆酶在70℃下仍具有较高活性,在70℃下仍能高效降解孔雀石绿。本发明的Lac2基因编码的漆酶具有很好热稳定性且具有良好的pH、有机溶剂和抑制剂耐受性,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能够为漆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稳定的新型漆酶酶源,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酸性缓冲溶液提取银耳多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2721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1021626.0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缓冲溶液提取银耳多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采用酸性缓冲溶液对银耳粉进行浸提,得到浸提料液;将所述浸提料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组分,所述液体组分中含有银耳多糖;将所述液体组分进行醇沉,得到的沉淀为银耳多糖。本发明所述方法银耳多糖的提取率能到达31.57%,为传统水提法的3~4倍,大大的提高了银耳多糖的提取率。

    中性缓冲溶液提取银耳多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86349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1021843.X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性缓冲溶液提取银耳多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采用中性缓冲溶液对银耳粉进行浸提,得到浸提料液;将所述浸提料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组分,所述液体组分中含有银耳多糖;将所述液体组分进行醇沉,得到的沉淀为银耳多糖。本发明所述方法银耳多糖的提取率能到达29.69%,为传统水提法的2~3倍,大大的提高了银耳多糖的提取率。

    一种高密度培养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9564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210056279.6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培养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的方法,以提高多粘类芽孢杆菌的菌体产量。该方法以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菌种,经活化后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优化,多粘类芽孢杆菌的细胞生物量可达5.3×109cfu/mL,比优化前(3.17×108cfu/mL)提高了15.72倍。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的研究,为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615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6296.X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方法,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产量。本发明提供的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该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为菌种,经活化后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优化,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生物量可达4.32×109cfu/mL,比优化前(1.33×108cfu/mL)提高了31.48倍。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的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