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42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43476.0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供流体流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分离结构,第一分离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流体的回旋空间,回旋空间与进气口连通;第二分离结构,第二分离结构分别与回旋空间和出气口连通,第二分离结构包括用于过滤流体的过滤部和遮挡结构,过滤部上设置有用于供流体通过的流通口;过滤部与遮挡结构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以使遮挡结构遮挡或避让流通口,从而调节通过流通口的流体的流速。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外置油分离装置对气相制冷剂与冷冻油分离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69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27890.2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换热组件包括壳体;布液器,所述布液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布液器的内部形成布液腔;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第二端与所述布液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利用第一连通管将冷凝工况下的气态制冷剂送入布液器内,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布液器流动至布液器下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内布液器和挡液板对气态制冷剂的阻挡,有效的提升了气态制冷剂与换热管的接触能力,达到提高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的目的。

    冷凝器及换热设备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4082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711391606.2

    申请日:2017-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及换热设备,其中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和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包括油分壳体,油分壳体设有进气口,油分壳体内设有过滤装置和位于过滤装置下方的均流板,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口进入油分壳体后,经均流板进入过滤装置进行油气分离,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均流孔的轮廓包括方向突变的折弯部,折弯部能够引导均流板表面的油液汇聚于折弯部。本发明中均流孔的轮廓包括方向突变的折弯部,折弯部对于积累在均流板表面的油液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能够使油液汇聚于折弯部,从而使油液顺利穿过均流孔,降低在均流板上所形成的油膜阻力的影响,提高油液滴落的效率,改善油气分离效果。

    油气分离装置及压缩机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26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86473.3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压缩机,其中,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分离腔,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气口和回油口均与分离腔连通;第一滤网,第一滤网设置在分离腔内并位于进气口与回油口之间;回油筒,回油筒设置在分离腔内并位于第一滤网与回油口之间;回油筒的筒壁上具有回气孔,回油筒的筒壁围成过油通道,过油通道的第一端朝向第一滤网,过油通道的第二端朝向分离腔底部,过油通道的截面积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过油板,过油板设置在第一滤网和回油筒之间,过油板上具有过油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回油效率低的问题。

    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067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41368.7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油分离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预设分离结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分离装置的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所述预设分离结构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将分离装置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使得油分离器能够根据应用的空调机组不同而选择是否安装分离装置,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空调机组的需求,油分离器的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到最大,增加了油分离器的适用范围。

    油分离器及制冷设备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81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6613.6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油分离器及制冷设备,包括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具有进气入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入口及所述出气口之间的过滤通道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滤芯的滤芯仓,所述滤芯仓具有连通滤芯两侧分离腔的通孔,所述滤芯仓具有位于所述分离腔外侧的滤芯装卸口,所述滤芯装卸口设置有密封盖。本发明通过在油分离器上设置滤芯仓,使得滤芯可以通过滤芯仓的滤芯装卸口方便的进行滤芯的跟换,的实现不同用户工况及冷量对滤芯的过滤需求。也可以通过更换、增减实现滤芯的精密过程程度调节及工况适应性调整,有效的提高油分分离能力及分离效率,同时提高结构的通用性及减少售后维护难度和成本。

    内置油分、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7884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129036.9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置油分,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分离区,且壳体上设有进气部和出气部,进气部将分离区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以使从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流至分离区,出气部将分离区与冷凝器的冷凝区连通,以使冷媒经由出气部从分离区流至冷凝区内,与冷凝区内的冷凝管换热;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分离区内,以与由进气部流向出气部的冷媒换热;和多个折流板,这多个折流板设置于分离区内,并使冷媒流经换热管时,进行折流流动,其中,所有折流板6的平均水力直径Dd和相邻两折流板6之间的距离为lb满足:基于此,可提高冷凝器的单相换热强度。

    油分离器、换热器及空调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0682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84124.8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换热器及空调,油分离器包括:内部设有分离腔的外壳,连通分离腔的进气组件,设在分离腔内用于分离油气混合物的油分离组件,且进气组件在分离腔内多方位出气,进气组件各个出气方向上设有油分离组件。本发明提出的油分离器仅采用一个进气组件,但是该进气组件可以多方位出气,且出气方向上都设有油分离组件,提高了回油效率也节省了空间,简化了结构,增强了适用性。其中,油气混合物向两侧流向分离组件的形式使油气混合物的流速降低、减小压损,使油气混合物均匀分布。

    导气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450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1259791.9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气结构,包括:进气口,进气口用于气态制冷剂进入;导气通道,导气通道为U形气流通道,导气通道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引导至换热器的换热区。本发明的导气结构,在原有换热器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换热器实现蒸发和冷凝两种工况,通过导气结构,有效阻挡气流大面积的向非换热区域流动,将气态制冷剂有效的导引到换热管表面,同时,气流通道能够进行汽液分离,气体流通流量可调,实用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