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288083.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涉及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关键参数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类型、性能设计指标及原材料;S2、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S3、根据S2中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所需要的钢渣规格,对对应的钢渣单颗粒进行三维扫描确定钢渣开口孔隙度#imgabs0#;S4、计算钢渣开口孔隙吸收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1#;S5、计算期望沥青膜厚度对应的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2#;S6、基于性能平衡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imgabs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精确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钢渣混合料所导致的水损害等路面病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3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449026.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30/25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三维细观结构的建模分析方法,包括步骤:拟定模型的形状和尺寸;拟定所述模型中各粒径范围内颗粒相的体积之和与颗粒数目;生成所有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模型;将颗粒模型压缩至实际尺寸;将模型空间离散为物质点;赋予各物质点以材料属性;随机删除基体相粒子。该方法适用于构建考虑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三维细观结构特征的物质点类的数值模型,尤其是在高骨料掺量的情况下,克服了一般随机骨料模型投放成功率低的缺点,可保证粒间接触紧密,该方法可方便地生成指定级配和颗粒形状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量化评价其颗粒骨架结构和空隙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443662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284889.5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锰尾矿渣的路基填筑材料,按重量份计,所述路基填筑材料的组分包括:锰尾矿渣30~70份、低液限细粒土30~70份、碱性pH调节剂1~3份、锰离子固化剂0.01~0.03份、水2~20份。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锰尾矿渣的路基填筑材料,其CBR可达133.8%,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35MPa,水稳系数可达98.2%,锰离子浸出浓度均在2mg/L以下。因此,其可广泛用于路基填筑,实现锰尾矿渣的大规模利用,并且能耗低、成本可控、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566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0226.9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试验系统,包括固定设置的支撑装置、冲刷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监测装置;所述冲刷装置包括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冲刷箱,所述冲刷箱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夹具,所述冲刷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冲刷压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刷压头;所述第二冲刷压头的与所述被测试样接触的一侧凹设有接触面;所述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所述冲刷箱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监测装置同时与所述第一冲刷压头和所述第二冲刷压力的传感器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真实地模拟道路基层材料所受到的冲刷场景,有效地对其中的泵吸效应和动水冲刷进行具体实现和监测,还能对冲刷力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929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539888.2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煤提钒尾矿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将石煤提钒尾矿利用球磨机磨细后进行脱酸脱碳处理,得到碳精矿和脱碳尾矿;将脱碳尾矿过滤、烘干,加入助磨剂进行粉磨活化,得到活化脱碳尾矿粉;将活化脱碳尾矿粉与高炉矿渣粉、脱硫石膏、粉煤灰、硅灰、激发增强剂混合均匀,得到新型固化剂;将未处理的原石煤提钒尾矿与电石渣、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合,加入固化剂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可用于铺筑道路基层或底基层的材料。本发明旨在提高石煤提钒尾矿的资源化利用率和附加值,并解决现有技术中道路基层材料没有充分利用石煤提钒尾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44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0442315.6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粗骨料残余砂浆覆盖率的测定及分级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标定试样,其中,所述标定试样为经破碎筛分后,粒径为4.75mm‑26.5mm的再生粗骨料;S2,获取所述标定试样的烘干质量mh1、比表面积S1和吸水率w1;S3,去除所述标定试样的表面砂浆,得去浆试样,然后获取所述去浆试样的烘干质量mh2、比表面积S2和吸水率w2;S4,提供待测试样,并获取所述待测试样的比表面积Sx和吸水率wx;S5,根据公式K=wx(S1‑S2)/w3Sx和公式w3=(mh1w1‑mh2w2)/(mh1‑mh2)计算所述待测试样的砂浆覆盖率K。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再生骨料的分级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3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449026.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30/25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三维细观结构的建模分析方法,包括步骤:拟定模型的形状和尺寸;拟定所述模型中各粒径范围内颗粒相的体积之和与颗粒数目;生成所有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模型;将颗粒模型压缩至实际尺寸;将模型空间离散为物质点;赋予各物质点以材料属性;随机删除基体相粒子。该方法适用于构建考虑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三维细观结构特征的物质点类的数值模型,尤其是在高骨料掺量的情况下,克服了一般随机骨料模型投放成功率低的缺点,可保证粒间接触紧密,该方法可方便地生成指定级配和颗粒形状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量化评价其颗粒骨架结构和空隙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2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88083.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涉及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关键参数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类型、性能设计指标及原材料;S2、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S3、根据S2中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所需要的钢渣规格,对对应的钢渣单颗粒进行三维扫描确定钢渣开口孔隙度#imgabs0#;S4、计算钢渣开口孔隙吸收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1#;S5、计算期望沥青膜厚度对应的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2#;S6、基于性能平衡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imgabs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精确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钢渣混合料所导致的水损害等路面病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03032.7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新型裂纹扩展模拟方法及其装置,包括:生成多个紧密堆积的圆形单颗粒模型;生成多面体,同时对多面体之间的接触赋予黏结;对每个多面体赋予初始强度属性,进行多面体集合体破碎离散元数值模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裂纹扩展模拟方法中,裂纹只能沿接触界面扩展的问题,与传统裂纹扩展模拟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模拟裂纹扩展方向上不必受原有颗粒影响,裂纹扩展路径可以穿过颗粒内部,实现裂纹扩展方向的任意性,为进一步认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机制和可破碎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1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3023.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元的新型黏结颗粒破碎快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单颗粒形状几何模型;生成黏结颗粒模型;进行颗粒集合体破碎离散元数值模拟。本发明方法解决了黏结颗粒破碎建模复杂、周期长、离散性大等问题。与传统的黏结颗粒破碎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能更快速建立不同颗粒形状和粒径的颗粒黏结体,无需提前制作黏结颗粒模版,且同档粒径的子颗粒粒径范围可相同,不再随粒径增大而增大,更易于校准微观力学参数,为进一步认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机制和可破碎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