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9348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73238.3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蚀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蚀刻液包含有浓度大于或等于5g/L的蚀刻剂,蚀刻剂选自酸性盐或碱性盐;酸性盐选自磷酸二氢盐和/或硫酸氢盐;碱性盐选自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乙酸盐、磷酸盐和次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该蚀刻液可实现对金属材料的蚀刻,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可控,蚀刻精度高,且蚀刻表面光滑平整,适用于蚀刻金属箔片以及具有复杂外形的三维金属器件,保证产品质量。

    一种工件的蚀刻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339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425512.8

    申请日:2020-05-19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工件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工件的蚀刻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在采用第一蚀刻速度对工件进行第一次数的蚀刻之后,获取工件的第一重量;基于第一重量、第一次数和工件的参数信息,确定采用第一蚀刻速度对工件进行蚀刻的第二次数;在采用第一蚀刻速度对工件进行第二次数的蚀刻之后,获取工件的第二重量;若第二重量大于预设重量范围,则提高蚀刻速度至第二蚀刻速度,并基于第二蚀刻速度蚀刻工件,直至工件满足预设重量范围;本申请通过获取工件的重量,进而通过重量计算蚀刻次数,避免了蚀刻中多次人工测量厚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蚀刻精度,同时通过调整蚀刻速度可以使蚀刻的工件精度更高。

    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51578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217980.6

    申请日:2016-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其包括: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的底部前方的防爬齿,分别与固定架及防爬齿可拆卸连接的吸能块,将防爬齿与固定架铰接的连接装置,及分别设置在连接装置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连接装置与防爬齿的连接处的剪切销。固定架为口字型,连接装置将防爬齿的两端、顶部均与固定架铰接,从而将传统的整体焊接框架型吸能装置改变为铰接式框架型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提高所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整体的垂向载荷能力。发生撞击时,吸能块发生堆叠变形,剪切销被剪断,连接装置产生转动,保护固定架不受损坏;碰撞结束后,可重新安装剪切销使连接装置复位并更换吸能块,实现易维护的框架型吸能结构重复利用。

    可折展模块及采用该可折展模块的曲面桁架天线支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90400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17579.2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可折展模块及采用该可折展模块的曲面桁架天线支撑机构,它涉及一种可折展模块和曲面桁架天线支撑机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天线支撑机构存在加工、制造、装配及精度调节周期长,重量大,展开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可折展模块的上基座和下基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中心杆穿设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上,第一驱动元件套装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的中心杆上,滑块套装在上基座和第一驱动元件之间的中心杆上,多个可折展肋单元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可转动设置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多个可折展模块设置在中心模块的多个可折展肋单元的外沿上,模块数量依次逐渐递增。本发明适用于航天工程领域可折展天线的支撑桁架机构中。

    一种缓冲力可变的胀管式防爬器

    公开(公告)号:CN207029193U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20878462.2

    申请日:2017-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力可变的胀管式防爬器,包括防爬齿、支撑管、膨胀管,支撑管设置在防爬齿上,支撑管上远离防爬齿的一端位于膨胀管内;膨胀管的内径小于支撑管本体的外径;膨胀管由内径相同、壁厚不同的若干个胀管一体设置而成;距离支撑管越近的胀管的壁厚越小;支撑管由一体设置的支撑管本体和推进部组成;推进部的外径小于支撑管本体的外径;膨胀管的初始内径小于支撑管本体的外径;推进部与壁厚最小的胀管的内壁接触。随着胀管壁厚的增大,其可吸收的缓冲力也增大,以对碰撞不同时期的缓冲力进行吸收,即使碰撞初期缓冲力较小时壁厚最小的胀管也可以被触发,解决了触发力太高及冲击加速度大等难题,降低了初始阶段冲击力的峰值。

    一种交错型多孔吸能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6386431U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20028890.6

    申请日:2017-0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错型多孔吸能机构,其包括:沿垂直线依次平行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吸能片,沿垂直线依次平行设置的若干个第二吸能片,并列设置在第一吸能片上的若干个第一波纹,及并列设置在第二吸能片上的若干个第二波纹;所述第一吸能片与所述第二吸能片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波纹与所述第二波纹交错设置。第一波纹与第二波纹相互交错一定角度,形成一个交错式半封闭三维空腔结构,改变了多孔吸能结构的力学特性,使得所述交错型多孔吸能机构可以承受来自多方向载荷。

    车辆座椅连接机构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72272U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20909247.4

    申请日:2017-07-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连接机构,分别与座椅、车体和车箱壁连接,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限位板、与限位板滑动连接的外轨道、设置在外轨道的一端并用于安装座椅的座椅安装面板、设置在外轨道的另一端用于限位外轨道的固定法兰、与外轨道滑动连接的内轨道以及设置在内轨道端部并与车箱壁连接的前端法兰,固定法兰位于限位板与车箱壁之间且与限位板间隔设置,外轨道与内轨道之间设有用于阻止使内轨道和外轨道发生滑动的固定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座椅连接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为司乘人员留出生存空间,有效减少了伤亡,保证了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防爬器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60058U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20840313.7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缓冲吸能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爬器,导向管的外表面具有轴向设置的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在所述导向管的轴向方向均等高,所述导向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被切削部,所述被切削部沿安装法兰至所述防爬齿板方向渐宽设置,所述安装法兰具有与所述被切削部相接触的切削部件,所述切削部件用于当撞击力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切削所述被切削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为所述切削部件提供了切削路径,使得所述安装法兰不仅能固定所述导向管,同时发挥导向作用;被切削部的渐宽结构,使得切削部件在切削过程中其切削缓冲力由小增大,避免了过大的起始切削缓冲力造成所述导向管的挤压变形,同时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和车体结构的安全。

    可快速组装的防爬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984868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265212.6

    申请日:2018-0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及套设于安装支架上的吸能单元;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座,穿设于安装座中并可引导安装座移动的导向柱,及固设于导向柱的正对于安装座所在端的一端并具有防爬齿的防撞板,吸能单元包括串联于安装座和防撞板的间隔处并套设于导向柱上的至少二吸能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预先设计好的具有标准化、系列化特点的吸能模块,依据客户需求按照特定数量和特定排列方式套设在导向柱上,再将安装座套接在导向柱上,通过安装座配合防撞板将吸能模块夹固后完成组装,实现防爬吸能装置的快速和大批量组装,从而解决了防爬吸能装置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无法保障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524285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249453.2

    申请日:2016-03-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包括排障吸能器高刚度支撑背架,所述排障吸能器高刚度支撑背架可拆卸式的设置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上;至少一个蜂窝式排障吸能单元,所述蜂窝式排障吸能单元螺接固定在所述排障吸能器高刚度支撑背架上,用于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撞击产生的冲击能;所述蜂窝式排障吸能单元包括蜂窝结构容纳腔,及设置在所述蜂窝结构容纳腔内的蜂窝结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排障吸能器高刚度支撑背架上加装蜂窝式排障吸能单元的方式,使障碍物与车体发生刚性撞击前,已经通过蜂窝式排障吸能单元吸收部分能量,从而削弱了车体所受到的较大冲击力,进而降低了障碍物对车体的破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