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16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19123.8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A61B5/16 , G06F18/214 , G06N20/10 , A61B5/0225 , A61B5/318 , A61B5/00 , A61B5/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理信号的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和系统,所述评价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采集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受试者的生理信号,并计算该工况下的生理信号特征参数。步骤二、采集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上时受试者的生理信号以及主观评价,计算该工况下的生理信号特征参数。步骤三、采集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下播放声信号时受试者的生理信号以及主观评价,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生理信号特征参数。步骤四、计算各受试者主观评价间的相关性,筛选主观评价结果,并计算生理信号特征参数与主观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剔除相关性差的参数。步骤五、以生理信号特征参数为输入变量,主观评价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乘坐舒适性主观评价预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98743.5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二维封闭轮廓的骨架提取方法,首先离散首尾相连的边界曲线,记录该曲线边界点,并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其内法线方向;基于边界点及相应法线方向,计算距离矩阵OptLengths,剔除距离矩阵中的0值,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得到最佳匹配点OptIndexs;随后计算两两边界点及其最优匹配点之间的面积,创建AllAreas和AllAreas_Indexs矩阵记录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及相关联边界点;最后提取边界点与最佳匹配点连线中点,通过比较不同四边形的骨架长度与高的方差之比,选择比值最大的四边形,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点作为骨架线的起始点和终点,形成包含骨架线起始点、中点以及终点的完整路径,实现提取复杂封闭轮廓骨架线这一过程,为复杂图像处理领域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691784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710218421.5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F16F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塞性活塞式颗粒阻尼器。其技术方案是:导向杆(8)的下部通过螺纹与阻尼器壳体(3)封闭端的螺孔固定联接,导向杆(8)下端通过螺纹与机座固定连接。活塞杆(1)的上端穿过盖板(6)和阻尼器盖(2)与外部的机械振动系统联接,活塞杆(1)的下部活套在导向杆(8)上部。盖板(6)下的腔体中填满颗粒阻尼材料(7)。活塞杆(1)是由杆身和回转体组成的整体,回转体为球体、或为椭球体、或为菱形体。活塞杆(1)的下端面沿轴线向内开有圆孔,圆孔直径与导向杆(8)为间隙配合。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减振效果稳定和运用范围广,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和能够对其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既适用于周期性振动设备的减振,也适用于冲击振动设备的减振。
-
公开(公告)号:CN11216179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1055206.6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M13/023 , G01M13/028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板带模态测试平台,其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包括包括框架、沉没辊单元、固定辊单元、张紧辊单元、液池、板带、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等。固定辊和张紧辊安装在安装架Ⅰ上沿;沉没辊安装在安装架Ⅱ下沿;张紧装置配合张紧辊安装;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模态力锤、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用于测试张紧力,通过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输入数据处理端,以进行模态分析。本平台简单有效的张紧装置、浸没装置使本平台可以准确、全面地测试板带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态。本发明解决了板带模态实验平台和技术缺乏的问题,功能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54283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899227.8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F16F9/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主动式减振缓冲装置,包括上层橡胶板、下层橡胶板、位于上层橡胶板与下层橡胶板之间的电磁颗粒隔振体、均匀布置在上层橡胶板与电磁颗粒隔振体及电磁颗粒隔振体与下层橡胶板之间的弹簧,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内至少设有一层沿水平面等间距平行分布的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填充有颗粒阻尼材料且两端均通过橡胶螺栓密封,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的表面缠绕有导电绕组。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有效提高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323542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23112.9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62D3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外侧壁上的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和驾驶室与车架之间的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和弹性控制减振元件,弹性控制减振元件包括第三减振弹簧和控制壳体,第三减振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第三减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壳体,控制壳体固定连接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的下端,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的下端还与销钉的外部衬套固定连接,销钉的外部衬套连接竖直设置在车架上端的导向杆。该装置可以通过调整颗粒阻尼减振物的种类,填充率,从而满足驾驶的平稳性,并且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917840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218421.5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F16F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塞性活塞式颗粒阻尼器。其技术方案是:导向杆(8)的下部通过螺纹与阻尼器壳体(3)封闭端的螺孔固定联接,导向杆(8)下端通过螺纹与机座固定连接。活塞杆(1)的上端穿过盖板(6)和阻尼器盖(2)与外部的机械振动系统联接,活塞杆(1)的下部活套在导向杆(8)上部。盖板(6)下的腔体中填满颗粒阻尼材料(7)。活塞杆(1)是由杆身和回转体组成的整体,回转体为球体、或为椭球体、或为菱形体。活塞杆(1)的下端面沿轴线向内开有圆孔,圆孔直径与导向杆(8)为间隙配合。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减振效果稳定和运用范围广,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和能够对其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既适用于周期性振动设备的减振,也适用于冲击振动设备的减振。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6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28455.3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8 , F25B41/34 , G06F119/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膨胀阀掺汽超空化降噪设计方法。针对汽车热泵空调制冷剂两相流致噪声,提出采用掺汽超空化优化策略,在电子膨胀阀出口段与蒸发器入口段增加掺汽构件,利用蒸发器入口段与电子膨胀阀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将制冷剂气体有效地引至电子膨胀阀的出口处,增加电子膨胀阀出口附近的局部气体含量,降低压力损失,抑制空化现象。提出掺汽构件关键结构参数,通过响应面优化算法得到结构最优参数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掺汽构件降低噪声9.95dB,为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降噪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327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509556.9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F04C29/02 , F04C29/04 , F04C18/3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滑片式压缩机的油路设计,包括前端盖、内端盖、上密封减震垫片、下密封减震垫片、设置在上下密封减震垫片之间的定子、设置在前端盖和内端盖之间的转子、定位销、滑片、轴套。所述前端盖腔体内设有环槽以及喷油孔和内端盖内设有回油孔以及连通定子与轴套之间的油道,前、内端盖分别与所述转子上下部轴颈通过冲压轴套间隙配合;所述转子偏心放置在所述定子中并位于前端盖和内端盖之间,并均布7条轴向矩形沟槽;所述定子内设有多处过油道和上下端面油槽;所述轴套通过过盈配合紧固在前、内端盖的轴承孔中,转子可以在轴套中自由转动;所述的滑片放置于转子上的滑片槽中;所述前端盖、内端盖、转子、轴套均保持同心且通过螺钉联接成一体。本发明解决滑片式压缩机工作时两轴套偏磨导致寿命短和改善机油工作温度抑制乳化问题,对定子降温和待机状态下存油,缩短下次启动轴套动力油膜润滑建立时间,延长轴套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4322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895264.8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6F18/21 , G06F18/2433 , G06F18/10 , G06F18/2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具体涉及基于VT‑ANM‑SWT的旋转机械异振源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旋转机械表面的振动激励源混合信号。运用优化过的自适应负熵极大化盲源分离算法将这些振动信号进行独立分量分析,结合预先估计的主要振源数量设定算法需要输出的结果个数;采用SWT稳态小波变换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各独立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结合旋转机械的先验知识,该方法能有效辨识旋转机械振源,并对非正常运行下的异振源也能做到有效识别。该方法成功解决旋转机械异振源问题,且为以后此类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套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