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0873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10785.1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冷媒水循环模块及蒸汽喷射模块,冷媒水循环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剂水入口和海水淡化装置的淡水出口接通,利用海水淡化装置生产的部分淡水对冷媒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媒水重新返回空调末端实现对集控室的制冷;再者,蒸汽喷射模块的废气锅炉内配置过热器,蒸汽喷射器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壳体内部,废气锅炉在过热器的作用下产生高压过热蒸汽,高压过热蒸汽作为蒸汽喷射器的引射蒸汽,使蒸汽喷射器的引射效率提高,如此不仅加快了第一换热器内冷剂水的汽化吸热速度,改善了系统的制冷性能,还使船舶柴油机产生的废热得到充分利用,减小了废热的排放量,有效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效益。

    一种离心泵的减震机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5406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27637.2

    申请日:2019-01-11

    Inventor: 洪清和 甘念重

    Abstract: 本发明了一种离心泵的减震机构,包括下基座,所述下基座的顶部设置有上基座,所述上基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联轴器。本发明通过设置下基座、上基座、电机、联轴器、离心泵本体、支架、第一减震槽、限位柱、减震柱、第二减震槽、橡胶块、第一减震弹簧、第一伸缩杆、固定板、滑轮、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三减震弹簧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离心泵减震的效果不良,离心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使自身与联轴器的零部件受到影响从而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离心泵的振动会产生异常噪音的问题,该离心泵的减震机构,具备高效减震的优点,便于使用,提高了离心泵的实用性。

    一种余热加热式船用除湿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430498U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21641454.8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加热式船用除湿空调系统,其包括溶液再生装置和空气除湿装置,溶液再生装置包括溶液再生室和固定设置在溶液再生室内的第一换热器,溶液再生室开设有稀溶液进口和浓溶液出口;船上的热机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空气除湿装置包括空气除湿室和固定设置在空气除湿室内的液体分布器,空气除湿室的侧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和稀溶液出口,所述稀溶液出口与稀溶液进口连通;所述液体分布器与浓溶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利用船舶热机提供的高温介质完成溶液再生,这种沸腾式溶液再生方式受环境空气湿度等参数影响小,克服了现有的空气式溶液再生方式效果不稳定的缺陷,充分发挥了溶液除湿空调的节能优势。

    一种海上平台空调系统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20395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636285.6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平台空调系统,包括空气处理单元、除湿单元和温度调节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平台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风机的送风,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第一风机、除湿器、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加热器,所述除湿单元可给所述除湿器中补充吸收水蒸气的浓溶液,所述除湿器中的浓溶液可对经过的空气除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可对经由所述除湿器除湿后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平台空调系统,可以适应室内热湿比的大范围变化,可同时兼顾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要求,提高室内人员舒适性。

    一种船用空调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291981U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20658888.7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空调,其包括箱体、换热件和送风件,箱体内具有换热腔,且箱体开设有连通换热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件内置于换热腔,且换热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换热件用以和换热腔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件连通换热腔,且向换热腔内射入朝向所述出风口的高速气流。上述的船用空调可以通过送风件向换热腔内导入新鲜空气,并在送风件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高速气流。在伯努利原理的作用下,换热腔内的空气会随高速气流一同从出风口导出,并从进风口将室内的空气导入换热腔。换热件和换热腔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则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利用上述船用空调,在调整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可以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使得室内环境更加舒适。

    发动机性能测试及余热供冷联合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483948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2183093.4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性能测试及余热供冷联合实验装置,包括:发动机余热和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机组测控模块、燃料供给模块、高温水回路模块、冷却水回路模块和排气模块;发动机余热及电辅热供冷系统,包括热源水回路模块和供冷回路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性能测试及余热供冷联合实验装置能够进行发动机的性能测试实验、发动机的性能与余热联合实验以及制冷机组的性能实验。

    一种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354497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0525058.8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管理系统,涉及烟气余热发电技术领域,包括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输送管道的底部且位于过滤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输送管道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汽轮机,所述汽轮机的底部设置有发电机,所述汽轮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汽轮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换热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汽轮机与发电机机组后段设置带有循环加热结构的换热箱,能够对经过发电利用之后的低温烟气进行二次加热,从而避免传统的对冷凝水进行加热的工序,极大的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同时还保证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987478U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21807564.3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上述主动式冷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静压腔、回风腔及出风道;定位管,定位管设于回风腔内,且定位管内设有拉瓦尔喷管,定位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静压腔连通;中空状连通体,定位管的另一端伸入连通体内,且连通体通过进风管与回风腔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伸入连通体内;以及换热器,换热器另一侧侧壁贴合于位于第二隔板上的贯穿孔上,且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换热器一侧侧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动式冷梁中利用少部分一次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温度较低的混合流,以降低换热器的能耗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一种船用空调系统的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105891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1744662.0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空调系统的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安装架和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气预处理模块、除湿模块、空气降温模块和模拟舱室,所述空气预处理模块、所述除湿模块、所述空气降温模块和所述模拟舱室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模拟舱室通过回风管道与所述空气预处理模块相连通,所述空气预处理模块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和所述模拟舱室的空气混合后输送至所述除湿模块。本实用新型方便各个模块的安装和拆卸,可灵活布置,能够通过不同模块的替换来模拟实船不同情景下的运行工况,进一步探究空调系统在不同场景工况下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分别调控所能实现的节能效果,教学更为直观。

    一种空调系统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838697U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20196735.0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新风管路、换热器、热回收转轮设备及回风管路;新风管路包括新风主管、第一新风支管及第二新风支管;换热器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有导热件;热回收转轮设备,其新风风道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新风支管,且新风风道的出口端用以连通空调箱的进风口;回风管路包括回风主管、第一回风支管及第二回风支管,第一回风支管与第二回风支管分别连通回风主管,且第一回风支管与第二回风支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本方案在不同情况下换热器与热回收转轮设备切换使用,可以在避免交叉感染、满足安全性能的同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具有节能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