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08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00298.5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掘进一体式处理较大孤石的系统及方法,通过掘进模块掘进隧道,并通过孤石探测模块探测孤石位置、大小和形状;孤石压裂模块基于孤石位置进行预处理、钻孔和压裂操作,分裂孤石形成孤石碎块;布置铁网包裹孤石碎块,并开槽取出所述孤石碎块,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孤石,提高掘进效率,减少施工成本,无需使用炸药拆除孤石,避免了爆破拆除方法炸药量不合理对施工安全的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89134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39507.8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微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震传感器安装的振动等级实时评估装置及方法,包括监测主体机构、实时评估机构和塌孔预测机构,塌孔预测机构包括岩屑收集网、实时称重器、装屑盒、重量显示表和收集网支撑杆;岩屑收集网用来受振动影响掉落的岩石碎屑,并通过岩屑掉落孔依次滑落在装屑盒中,最后再掉落在实时称重器称重,重量显示表实时显示实时称重器称到的重量,并传递给监测主体机构记录分析,收集网支撑杆用于支撑岩屑收集网,该装置可以预测预警塌孔概率,可以降低监测成本,避免振动引起的塌孔将传感器埋在岩体内,确保微震监测传感器可以连续工作,提高微震监测预警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57577.1
申请日:2024-03-27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类‑回归串联的岩爆多任务智能预警方法,制作集合“时、空、强”三要素和施工因素的微震二维矩阵数据集,同时搭建分类‑回归串联的多任务岩爆智能预警模型,以微震二维矩阵作为输入对多任务岩爆预警模型进行训练,在对多任务岩爆预警模型中的CNN‑FNN、CNN‑GRU、ResNet18‑GRU和UNet‑GRU的训练结果进行评价,提出长时岩爆预警与短时岩爆预警,最后根据预警信息进行短时预报确保人员安全、长时预报调整支护防控的岩爆动态防控策略。解决了目前缺乏同时预测岩爆时、空、强三要素的模型和方法的不足,提高岩爆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34197.9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试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锚固充填圆柱体岩石试样的装置及制备方法,通过在浇筑锚固充填围岩的过程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部充填岩石、充填材料和下部充填岩石,从而可得到所需的充填岩石试样,之后让上部充填岩石顶端与第一顶座相平齐,从而可制备得到锚固充填圆柱体岩石试样,再采用锚固充填圆柱体岩石试样来开展相应条件下力学特性试验和流变试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浇筑锚固充填围岩的过程中,很少有介绍锚固充填圆柱体岩石试样的技术,以至于难以开展相应条件下力学特性试验和流变试验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8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43099.8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E21D11/00 , E02D3/12 , E21D11/15 , E21D11/18 , E21D11/38 , E21D20/00 , E21D11/04 , E21D11/10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引水隧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水隧洞抗错断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注浆加固后围岩、厚壁钢管和锚杆,还包括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缓冲层管、薄壁钢管、混凝土管道、支撑拱架、防护构件和反馈调节构件,缓冲层管与厚壁钢管固定连接,薄壁钢管与缓冲层管固定连接,混凝土管道通过反馈调节构件与薄壁钢管连接,支撑拱架与混凝土管道固定连接,通过缓冲层管对围岩进行进一步的加固,通过反馈调节构件检测围岩错动并进行反馈,保证内部的混凝土管道不被破坏,在初次衬砌内部设置防护构件,保证隧洞主体结构不会因为错动产生破坏和漏水,从而实现提升引水隧洞的抗错断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20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35938.7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标准钢筋混凝土梁单元,水平连接钢板、混凝土转接梁、L型连接钢板、山子型连钢垫板、预埋钢板、预埋螺栓、螺杆、螺栓、螺母。其中标准钢筋混凝土梁单元两端的五个面为预埋钢板,钢板与梁内配筋有可靠连接,梁身采用高强混凝土,梁的两端各有一组水平和竖直贯通式开孔,通过螺杆、螺母与水平钢板连接构成本支护结构的基本单元。通过采用不同结构型形式的钢构件与各型号钢筋混凝土梁单元连接能够组合成各种基坑支护的支护形式,可以适应各种基坑支护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818107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435960.0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模拟采矿振动引起岩溶塌陷的试验方法。本方法使用的模型装置包括模型结构、振动系统和监测系统。模型结构包括岩溶模拟箱、覆盖层和岩溶地层,振动系统包括模拟采矿爆破的振动台、模拟矿机振动的激振器和对应的振动控制器,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土体局部沉降的沉降杆、监测土体整体沉降的钢尺与摄像机。通过外部控制激振器与振动台的振动来模拟采矿中的爆破振动与矿机振动,通过沉降杆与钢尺测量激振器周围土体的沉降位移和整体的沉降位移,利用摄像机记录塌陷的形成过程。本发明所用装置模型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很好地模拟采矿振动下岩溶塌陷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研究采矿振动下岩溶塌陷沉降规律与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874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14205.0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38/10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碱激发膨润土浆钢渣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数计,该碱激发膨润土浆钢渣泡沫混凝土的原料包括水泥400‑440份、膨胀土浆25‑60份、矿粉55‑60份、钢渣粉25‑30份、碱0.8‑1份、锰尾矿25‑30份、水260‑265份和泡沫30‑32份。本发明中的锰尾矿、钢渣粉、矿粉属于大宗工业固废,制得的泡沫混凝土大宗工业固废占比达25‑30%,节约了水泥用量,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97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02522.9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5D1/49 , G05D1/46 , G05D1/243 , G05D1/65 , G05D1/633 , G05D1/648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OS的无人机拒止环境下的飞行控制方法,属于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领域,实现控制方法的无人机系统包括机载电脑主控模块、飞控模块、动力模块、相机模块、光流模块、通信模块和上位机模块,上位机模块经通信模块与机载电脑主控模块连接,飞控模块、相机模块和光流模块均与机载电脑主控模块连接,飞控模块与动力模块连接,相机模块包括追踪相机模块和单目相机模块。本发明能够在GPS拒止情况下的自主起飞、定高悬停、定点飞行、自主降落等任务,实现了精准的控制,由于ROS分布式的设计思维,使得无人机的功能实现变得简单,只需要将用到的模块封装,然后写在launch程序中,就可以一键启动无需设置的相应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4543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483308.6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梯度策略计算卸载方法,具体为在多物联网终端设备与多边缘计算服务器节点协作式应用场景下建立终端设备任务卸载决策模型,通过分析边缘节点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竞争关系构建斯塔克尔伯格博弈模型,进而设计相应的多智能体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最后利用所设计的多智能体训练求解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有效降低边缘计算系统成本,并解决了传统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因探索动作空间维度长导致的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实现了在多终端及多边缘节点协作应急场景下的动态计算卸载决策,提高了应急场景下感知信息传输的时效性的同时降低了卸载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