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2221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111862.6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10/0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G33/00 , C01G33/006 , C01P2002/72 , C01P2004/60 , C01P2004/80 , C01P2006/12 , C01P2006/22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4/364 , H01M10/0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实现能够显示优异的容量维持率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复合体、复合体的制造方法、非水电解质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以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其一个方案提供复合体(10)。该复合体(10)具备石墨烯片材(13)、多个活性物质颗粒(11)和位于石墨烯片材(13)与活性物质颗粒(11)之间的碳层(12)。石墨烯片材(13)含有单原子层的平面状石墨烯片(13A)或十层以下的平面状石墨烯片的层叠体(13A)。活性物质颗粒(11)包含钛铌复合氧化物。碳层(12)包含具有π电子体系的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709574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061885.7
申请日:2012-03-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26 , H01M4/8605 , H01M4/8657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层、膜电极组件以及电化学电池。催化剂层包括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由片状单元催化剂和孔隙层压形成。所述片状单元催化剂的平均厚度是4至30nm。所述孔隙层夹在所述片状单元催化剂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035929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366102.6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2 , H01M4/8605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催化剂层、膜电极接合体和电化学电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催化剂层5、7、膜电极接合体1和电化学电池。提供具有充分的耐溶解性和高催化剂活性的催化剂层5、7以及含有该催化剂层5、7的膜电极接合体1和电化学电池。根据实施方式,提供催化剂层5、7,其包含催化剂材料,具有20-90体积%的多孔度,通过用Cu的Kα线对催化剂层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光谱中的比R1与通过用Cu的Kα线对粉末状态的前述催化剂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光谱中的比R0满足R1≥R0×1.2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468112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7267.5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22 , H01L51/0023 , H01L51/5206 , H01L51/5215 , H01L51/5234 , H05B33/28 , Y10T428/2481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透明电极层积体(10)包括透明基板(11)、以及形成在透明基板上并包括金属纳米线的三维网络的电极层(12)。电极层包括第一导电区域(14)和与第一导电区域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13)。第一导电区域(14)中的金属纳米线的表面起反应以形成反应产物。第二导电区域(13)中的金属纳米线的表面未反应。第二区域(13)具有比第一导电区域(14)的电导率高的电导率,并具有光透明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688664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10053672.X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30 , C25B9/10 , F25D17/042 , F25D2317/04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化反应得以抑制的效率高的电解装置以及冰箱。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至少具备具有膜电极接合体的电解池,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由阳极、具有引入了氮的碳合金催化剂的阴极、以及配置于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电解质构成,并且所述电解装置对阳极和阴极施加电压,电解质是酸性、中性或碱性中的任一种,当电解质是酸性时,通过电解装置在阴极生成水,当电解质是中性或碱性时,通过电解装置在阳极生成氢氧根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811773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66034.2
申请日:2013-11-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4/9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8605 , H01M4/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导通大电流的碳材料。实施方式的碳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碳纤维,该碳纤维具有由包含碳原子的一部分被氮原子置换的结构的具有石墨烯骨架的碳化合物紧密层叠而成的柱状结构,碳化合物的石墨烯骨架面相对于柱状结构的柱轴方向以5度以上80度以下的角度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3021533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433510.9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02 , B82Y10/00 , H01B1/04 , H01B1/06 , H01B1/08 , H01B1/10 , H01L29/1606 , H01L29/413 , H05B33/28 , Y10T428/251 , Y10T428/26 , Y10T428/265 , Y10T428/266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例,该透明电极层积体(10)包括透明基板(11)以及形成在透明基板上的光学透明电极层(13)。该电极层包括直径为20至200nm的金属纳米线(21)的三维网络(22)。每个金属纳米线具有在其部分表面上的组成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的反应无机产物(23)。
-
公开(公告)号:CN10268866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53672.X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30 , C25B9/10 , F25D17/042 , F25D2317/04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化反应得以抑制的效率高的电解装置以及冰箱。实施方式的电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至少具备具有膜电极接合体的电解池,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由阳极、具有引入了氮的碳合金催化剂的阴极、以及配置于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电解质构成,并且所述电解装置对阳极和阴极施加电压,电解质是酸性、中性或碱性中的任一种,当电解质是酸性时,通过电解装置在阴极生成水,当电解质是中性或碱性时,通过电解装置在阳极生成氢氧根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15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86933.1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11 , H01M8/0234 , H01M8/0239 , H01M8/0243 , H01M8/0245 ,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其不妨害在高电流密度区的顺利的电流利用,可充分确保电池输出,作为燃料电池可确保长时间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具备:在阳极催化层(20)和阳极GDL层(70)之间设置的第1燃料调整层(40)、第2燃料调整层(50)、第3燃料调整层(60),第3燃料调整层(60)具有比第2燃料调整层(50)小的细孔,第1燃料调整层(40)具有比第2燃料调整层(50)小的细孔、并具有比第3燃料调整层(60)大的细孔。
-
公开(公告)号:CN101271979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83098.6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11 , H01M8/04186 , H01M8/04194 , H01M8/04197 , H01M8/04201 , Y02E60/523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长期在维持高发电效率状态下运行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箱(2),其储存燃料;燃料供给部(3),其从燃料箱(2)供给燃料;混合箱(4),其储存稀释了燃料的燃料水溶液;发电部(7),其具有包含电解质膜、和通过电解质膜而相互对置的阳极及阴极的膜电极复合体,并通过供给阳极的燃料水溶液与供给阴极的空气的反应进行发电;燃料循环部(5),其从混合箱(4)向阳极供给燃料水溶液;空气供给部(6),其向阴极供给空气;以及,气液分离部(8),其连接在阳极和混合箱(4)之间,把从阳极排出的、通过反应生成的流体分离成液体和气体;其中,向阳极供给空气,向混合箱(4)排出阳极内的燃料水溶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