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36686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510065715.6
申请日:2005-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4 , B60R22/4633 , B60R2022/4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带装置(10、100),在该装置中,电动机(44)以其旋转轴(50)与卷轴20正交的状态,置于一对支撑板(16、18)之间,且配置在卷轴(20)的正下方,在一个支撑板(16)的侧方配置有离合器(26)。并且,电动机齿轮部(46)的齿轮(76)可分离地与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杆(34)连结,而且,安装撑架(84)通过螺丝(86)可装卸地安装在壳体(30)上,电动机(44)及电动机齿轮部(46)在保持组装的状态下可独立从壳体(30)上分离。另外,卷筒(118)的一端侧配置有预张紧机构(156)及传感器机构(182),卷筒(118)的另一端侧配置有施力机构(136)。
-
公开(公告)号:CN1331694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63511.9
申请日:2005-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nventor: 鹰松均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36 , B60R22/4633 , B60R22/4676 , B60R2022/287
Abstract: 在该带卷收器中,锁定板由圆形轴支撑,以便通过将所述锁定板的圆形轴插入齿轮箱的支撑孔中而由齿轮箱的树脂支撑部分使其可自由地呈圆形运动。即使在大的载荷作用在支撑部分侧的锁定板时,也可由于所述锁定板的圆形轴的末端与所述盖板的金属止挡部分接触,而可防止由于所述锁定板朝向支撑部分侧运动而引起的所述支撑部分的变形。因此,可防止由支撑部分对于所述锁定板支撑的松脱。
-
公开(公告)号:CN1894123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480037666.9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633 , B60R22/405 , B60R2022/4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控制零件数量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具有锁定机构和预张紧机构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这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具有多功能化的锁定齿轮(70)。构成预张紧机构(50)的套筒(72)和套筒延伸部(73)一体形成于构成锁定机构(130)的锁定齿轮(70)的轴心部分。这样,锁定齿轮(70)通过一体形成锁定机构(130)的锁定齿轮主体(74)和棘齿(76)、预张紧机构(50)的套筒(72)和套筒延伸部(73)而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824551A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610008390.2
申请日:2006-0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676 , B60R22/36 , B60R22/4633 , B60R2022/286 , B60R2022/287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包括:卷绕安全带的卷绕轴;轴向支承卷绕轴的金属框架;和锁定机构,其包括锁定板,该锁定板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卷绕轴接合而阻止卷绕轴沿安全带拉出方向转动。锁定板通过在金属板上进行压冲加工和压弯加工而形成,并具有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形成为使其一端侧与和卷绕轴接合的锁定部分连续。该连接部分横跨在框架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820985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7707.0
申请日:2006-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36
Abstract: 一种锁定板(46)防震结构,其在预定条件下直接或间接与卷绕限制乘员的安全带的卷绕轴接合以阻止卷绕轴沿安全带拉出方向的转动。该锁定板防震结构包括:支承件,其可转动地支承锁定板(46);和推动部分(128),其从所述支承件连续形成。所述推动部分包括压触锁定板的一个轴向端部(116)并朝另一轴向端推动锁定板的前端(128B)。
-
公开(公告)号:CN1814480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610003720.9
申请日:2006-0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05
Abstract: 一种保持结构,其用于通过保持件保持设在所述保持件中的待保持部件。该保持结构包括:保持棘爪,其设在所述保持件中,具有位于所述待保持部件的侧面上的基底部和设在所述基底部顶端部分中的棘爪部分,所述保持棘爪通过与所述待保持部件接合的所述棘爪部分保持所述待保持部件;和限定装置,当所述基底部沿着其与所述待保持部件分开的方向变形时,该限定装置与所述保持棘爪接合以限制所述基底部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814479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610002928.9
申请日:2006-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628 , B60R22/4633 , B60R2022/468
Abstract: 在一种预张紧器装置中,小齿轮(转动体)的接合齿具有朝着凸轮部分的周向另一侧伸出的第一凸起。离合器板的啮合爪具有朝着凸轮部分的周向一侧伸出的第二凸起,且该第二凸起的齿轮部分侧的端面与第一凸起相对。在预张紧器装置操作之前的状态中,由于第二凸起与第一凸起接合,因此离合器板相对于小齿轮朝着轴向一侧的运动受到限制。因此,在该预张紧装置中,在操作之前的状态下,即使向离合器板施加某种外力,也能防止离合器板相对于小齿轮朝着轴向一侧的位置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672989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60165.9
申请日:2005-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676 , B60R22/4633 , B60R2022/287 , B60R2022/4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带装置、卷带方法以及具有该卷带装置的车辆,该卷带装置在预拉机构运转后减少拉出的带量。在卷带装置(10)中,锁紧爪(78)处于不能与锁紧齿轮(26)相啮合的不可啮合状态。运转预拉机构(34)使离合器摩擦片(42)向卷绕方向旋转时,止动锁(86)与离合器摩擦片(42)一起旋转,解除与锁紧爪(78)的卡合。由此,锁紧爪(78)在压缩螺旋弹簧(70)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变成可啮合状态。这样,在预拉机构(34)运转后的来自乘客的负荷的作用下,锁紧齿轮(26)受到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后,锁紧爪(78)与锁紧齿轮(26)相啮合,从而阻止拉出带子(20)。由此,可减少带子(20)被拉出的带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133886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025110.X
申请日:2011-0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减小锁定机构中的主动体的倾斜对从动体造成的影响。周壁(110)从形成于构成锁定机构(40)的传感器齿轮(58)的透孔(108)的缘部向联杆部件(94)侧延伸,在形成于该周壁(110)的前端的底壁(112)形成有引导孔(114)。联杆部件(94)的卡合销(102)在比突出方向前端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贯通引导孔(114)。并且,从引导孔(114)突出的卡合销(106)的前端侧的外周部从周壁(110)的内周部离开。因此,即便传感器齿轮(58)倾斜,卡合销(106)的前端侧也不会与引导孔(114)的内周部或周壁(110)的内周部干涉,因此联杆部件(94)的动作不会受到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079289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66059.9
申请日:2010-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IPC: B60R22/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05 , B60R2022/3419
Abstract: 一种带卷收装置,包括卷轴和锁定单元,该锁定单元具有锁定单元主体和旋转加速度检测单元,其中,该旋转加速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旋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处的旋转传递部件、具有挤压部并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处的惯性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处的施力装置、以及保持部,该保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处,以与被所述施力装置施力的所述惯性质量体一起夹紧所述旋转传递部件,由此将所述旋转传递部件保持在其中该旋转传递部件不与所述第一旋转体接合的状态下,并且在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惯性质量体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时释放所述旋转传递部件的保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