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67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880115093.5
申请日:2008-11-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68 , H01G11/70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667 , H01M10/0525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容量化的、而且抑制了活性物质伴随着充放电的剥离的、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特性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为解决该课题,在本发明中,在电化学元件用电极(1)的集电体(2)与形成于集电体(2)上的活性物质层(4)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薄膜层(3)。另外,用在与形成集电体(2)的成分之间不形成化学键的活性物质等形成活性物质层(4),用极化率比形成集电体(2)的成分大的成分形成薄膜层(3)。
-
公开(公告)号:CN101241986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090052.7
申请日:2005-11-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0419 , H01M4/0421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用于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和该集电器上承载的活性材料层。该活性材料层包含硅和氧。在该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活性材料的氧比在与该集电器接触的活性材料层一侧高于不与该集电器接触的活性材料层一侧。所述活性材料层不含粘着剂。通过采用上述负极,可提供大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有优异的高速充放电特性和优异的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14631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260899.X
申请日:2006-07-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66 , H01M4/4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23 , H01M4/0426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片状集电体和担载于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含有多数的柱状粒子,所述活性物质层含有选自含硅和氧的化合物、含硅和氮的化合物、不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元素M与硅的合金、以及它们的组合之中的至少1种,所述柱状粒子相对于所述集电体的法线方向倾斜,所述柱状粒子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活性物质层中的包含所述空隙在内的全部空隙的比例,即空隙率P为10%≤P≤70%。
-
公开(公告)号:CN100553025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80003187.4
申请日:2006-01-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 , H01M4/131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隔膜、在隔膜上固定的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隔膜的相反侧上形成的集电体层。负极活性包含选自硅单质、硅合金、含有硅和氧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氮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氟的化合物、锡单质、锡合金、含有锡和氧的化合物、含有锡和氮的化合物和含有锡和氟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1507022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780031200.1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 , H01M4/66 , H01M4/662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从平坦面突出的第1突起和从第1突起的顶部突出的第2突起。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和从平坦面突出的第1突起,所述第1突起的顶部的粗化率为3~20。通过使用这样的集电体,在使用高容量的、锂离子吸藏时的膨胀较大的活性物质时,可抑制活性物质从集电体剥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1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4942.1
申请日:2007-08-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86 , H01M4/40 ,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是使用Li嵌入性元素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可以防止负极的变形或负极活性物质层从负极集电体的剥离,锂不会向负极集电体析出,循环特性、大电流放电特性和低温的放电特性优良。本发明的负极具备:在厚度方向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和形成集电体表面朝向集电体的外部生长、包含多个含有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状体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本发明的负极的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柱状体相对于垂直于集电体表面的方向有角度地倾斜,并且所述柱状体的倾斜角度对应于负极活性物质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而可逆地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308927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135692.5
申请日:2008-07-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2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78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基材部、多个凸部、以及缺损部位的集电体。其中,基材部为金属片材,凸部形成于基材部的表面上。缺损部位为2个以上、优选为2~10个微小凸部的集合体。微小凸部形成于基材部表面,是高度低于凸部平均高度的35%的突起。当在该集电体的形成有凸部的表面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而制作电极时,可以明显地抑制该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剥离以及剥离传播。如果使用该电极,则可以获得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较高,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且可以长期稳定地维持高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228652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680026637.1
申请日:2006-07-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7 , H01M4/0428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4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集电体和附载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含有用通式:LiaSiOx表示的活性物质,式中,0.5≤a-x≤1.1,0.2≤x≤1.2;所述活性物质是通过在包含具有硅和氧的活性物质前体的层上蒸镀锂,并且使所述活性物质前体和所述锂发生反应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0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52710.6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具有片状的集电体以及附载在该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集电体包括基材部以及比基材部容易塑性变形的表层部。表层部具有凹凸,活性物质层包括含硅的多个柱状粒子,所述柱状粒子附载在表层部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136466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67925.5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2/1022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4/661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用电极板以及采用该电极板的锂二次电池。该电池用电极板具备:包含基材和附载在上述基材上的多个突起部的集电体、以及附载在上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上述突起部含有比上述基材更容易塑性变形的导电性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