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51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91026.1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的前池、与前池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反硝化池、与反硝化池通过管道连通的硝化池、与硝化池通过管道或沟渠连通的后池;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添加的絮凝剂;所述反硝化池还包括添加的碳源;所述硝化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后池内种植后绿藻藻种,且后池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本发明既能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同时降低循环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水污染,且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脱氮除磷效率高。

    一种第三代测序浮游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37955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811490739.X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代测序浮游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缓冲液GA中加入18%~20%(V/V)β-巯基乙醇,然后加入浮游动物进行研磨,得到组织缓冲液;(2)向组织缓冲液中加入蛋白酶PK进行消化,然后加入RNase A,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剂,离心,取上清液;最后加入缓冲液GB,混匀后加入无水乙醇,得到混合液;(3)将混合液加入到吸附柱CB3中,进行漂洗和洗脱,得到浮游动物基因组DNA。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且能够有效的去除色素,获得的浮游动物基因组DNA片段完整、纯度高、浓度高,为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的第三代测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拟柱孢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070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26166.6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拟柱孢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备KLH-CYN连接物;步骤二,用所述KLH-CYN连接物免疫实验动物;步骤三,对所述步骤二的所述实验动物血清进行效价测定;步骤四,取血清效价大于1:104的所述实验动物进行加强免疫、细胞融合、并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本申请中的拟柱孢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为首次实现拟柱孢藻毒素抗体产品的制备,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发更敏感、有效的监测拟柱孢藻毒素污染提供了方法基础,以便对有毒物质的出现进行有效预警,减少毒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供水安全。

    水葫芦打捞船及打捞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73018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58447.5

    申请日:2015-09-0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自动作业,效率高的水葫芦打捞船。它包括船体;在船体上具有收集仓,收集仓具有使得漂浮的水葫芦能够进入的入口;收集仓内有抽水泵;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一端伸入到收集仓,另一端下方具有网兜;船体尾部有挂钩。本技术还提供能够自动作业,效率高的水葫芦打捞方法,该方法是,抽水泵工作,使得水葫芦漂移到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一端,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把水葫芦提升,并落入网兜内;网兜装满水葫芦后,捆扎网兜口;网兜置于水体水面并挂在船体尾部的挂钩上;通过水葫芦打捞船的移动,带动漂浮在水面的网兜移动;到达岸边后,把装满水葫芦的网兜送上岸。

    一种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643261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42069.X

    申请日:2009-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64.52~86.42%的红土、7.41~19.35%的聚合氯化铝和6.17~16.13%的三氯化铁混合,研磨,得到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本发明所述的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较单独加入三氯化铁或聚合氯化铝,可得到更高的浊度以及叶绿素a去除率,即除藻和净水的效果好。而且,相近的浊度及叶绿素去除率下,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中所含有的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的量,较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单独使用的投加量少,可节约成本,增加絮凝剂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的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制备工序简单、成本适中、除藻净水效果均好,尤其适用于水华应急处理。

    一种黑臭河道充氧装置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0238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1007069.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黑臭河道充氧装置;包括: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三将其分割为左腔室及右腔室;挡板四;出水孔,进水孔;位于右腔室处设置有用于提供絮凝剂的絮凝剂模块;本发明通过絮凝剂模块在转动中将絮凝剂喷出,增大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水体的絮凝效果,同时,将含有高浓度营养盐的水体进入左腔室后,弹性橡胶囊的作用,使得流速降低,水力滞留时间延长,藻类大量生长并产氧,溶氧饱和甚至超饱和,富氧水(包含藻类)随着出水通道流向下游,给下游补氧。

    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5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291026.1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的前池、与前池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反硝化池、与反硝化池通过管道连通的硝化池、与硝化池通过管道或沟渠连通的后池;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添加的絮凝剂;所述反硝化池还包括添加的碳源;所述硝化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后池内种植后绿藻藻种,且后池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本发明既能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同时降低循环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水污染,且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脱氮除磷效率高。

    一种黑臭河道充氧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3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7069.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黑臭河道充氧装置;包括: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三将其分割为左腔室及右腔室;挡板四;出水孔,进水孔;位于右腔室处设置有用于提供絮凝剂的絮凝剂模块;本发明通过絮凝剂模块在转动中将絮凝剂喷出,增大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水体的絮凝效果,同时,将含有高浓度营养盐的水体进入左腔室后,弹性橡胶囊的作用,使得流速降低,水力滞留时间延长,藻类大量生长并产氧,溶氧饱和甚至超饱和,富氧水(包含藻类)随着出水通道流向下游,给下游补氧。

    一种生态导流装置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484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413274.7

    申请日:2017-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态导流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浮体、配重、用于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配重的围隔;其中,所述围隔用于分隔所述围隔两边的水体;所述浮体设置有与其他浮体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各围隔设置有与其他围隔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各围隔的长度为所述浮体长度的整数倍。以此通过生态导流装置对水体进行隔离处理,以便对水体环境进行控制,再造流场,并对局部水域进行水质改善,便于水体的生态恢复。

    一种喷洒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2362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02444.1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B9/0403 B05B15/20 B05B15/62 C02F1/50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喷洒装置,包括:泵、匀浆桶、能浮在水面的负载装置;其中,所述泵固定在所述负载装置上,所述匀浆桶上设置有进水口,以使所述匀浆桶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所述进水口实现自动进水;所述匀浆桶还设置有添加口;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匀浆桶的泵进水管接口通过进水管实现连接,且所述进水管深入所述匀浆桶达到预定深度,以使得所述进水管的末端低于所述匀浆桶的所述进水口所在的位置;所述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有两个,其中一个出水端与所述匀浆桶的泵出水管接口连接并深入至所述匀浆桶的底端;另一个出水端连接有喷洒头。以此有效实现了在水域的喷洒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