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8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07231.6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F18/2433 ,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群点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后向轨迹模型的海上风电尾流干扰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每台风机在每个采集时刻的风电数据,以及每台风机在每个采样时刻的相对每个尾流来源的尾流轨迹二值图,结合该尾流轨迹二值图以及每台风机相对每个尾流来源的位置向量,确定每台风机在每个采样时刻的信息素修正系数,从而确定每台风机在每个采集时刻的修正后的初始信息素,并基于该修正后的初始信息素,对每台风机在各个采集时刻的风电数据进行异常识别。本发明有效提高了风电数据的数据异常识别准确性,保证了风电数据的监测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9204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553645.7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F03B1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波浪能发电系统,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发电设备和可转动的滚筒,所述滚筒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腔室,各腔室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封口板和第二封口板,相邻腔室之间设有可开合的单向板,第一封口板和相邻腔室的第二封口板之间设有第一触发结构,机架上设有第二触发结构,单向板能够朝最近的第一封口板所在侧打开,当滚筒转动至第一触发结构与第二触发结构配合时,对应的第一封口板关闭且相邻腔室的第二封口板打开。海浪较低时驱动腔室不损失海水,增加了两侧的力差,提高了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92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53645.7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F03B1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波浪能发电系统,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发电设备和可转动的滚筒,所述滚筒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腔室,各腔室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封口板和第二封口板,相邻腔室之间设有可开合的单向板,第一封口板和相邻腔室的第二封口板之间设有第一触发结构,机架上设有第二触发结构,单向板能够朝最近的第一封口板所在侧打开,当滚筒转动至第一触发结构与第二触发结构配合时,对应的第一封口板关闭且相邻腔室的第二封口板打开。海浪较低时驱动腔室不损失海水,增加了两侧的力差,提高了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970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402917.4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33/00 , G01C21/20 , G06F30/28 , G06F30/25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靶区指向的大气污染源溯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基础数据集并确定待检测区域;通过街区空气质量模型对待检测区域进行空气质量模拟,确定污染靶区;确定无人机的预设飞行路径信息并进行实时流场监测与随机粒子模拟跟踪,构建污染靶区气流轨迹;获取目标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并结合污染靶区气流轨迹对无人机的预设飞行路径信息进行修正处理;根据修正后的无人机预设飞行路径信息确定目标污染物的排放源区的位置,生成大气污染源溯源报告。本发明能够快速追踪并定位到目标污染物的排放源区的精确位置。本发明作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靶区指向的大气污染源溯源方法及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52113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80232.1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航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用于LNG加注的智能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S1:实时收集设定范围内每一航行船的航行信息;步骤S2:计算航行船从当前位置到达航道目的地所需要的目标燃料量,获取第一待加气船;步骤S3:根据导航单元获取第一待加气船的第一航行轨迹,还获取相邻航道上每一第二待加气船的第二航行轨迹,并基于第一航行轨迹和多个第二航行轨迹获取多个待加注位置及待加注时间;步骤S4:计算每一待加注位置第一待加气船和第二待加气船的燃料添加总量,在附近设定范围搜索加注船,并将满足条件的加注船作为目标加注船。本发明解决了LNG加注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LNG加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68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53237.3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生态退化评定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拍摄红树林的初始生态图像以及现存生态图像;S2、对现存生态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待监测生态图像;S3、根据初始生态图像以及待监测生态图像,提取像素延迟序列;S4、根据像素延迟序列,确定初始生态图像与待监测生态图像之间的分割程度;S5、根据初始生态图像与待监测生态图像之间的分割程度,确定红树林是否发生生态退化。本发明保证红树林发生生态退化时能够及时被发现,减少红树林生态问题,提高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356676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719460.3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 , G01N29/225 , G01N29/265 , G01N2291/0234 , G01N2291/0289 , G01N2291/055 , G01N2291/056 , G01N2291/105 , G01N2291/2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槽型轨探伤装置包括车体、轨道轮和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与轨道轮同轴设置;槽型轨探伤装置还包括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第四探头、第五探头、第六探头和第七探头;第一探头为37度探头,第二探头为70度探头,第三探头为70度探头,第四探头为70度探头,第五探头为70度探头,第六探头为37度探头,第七探头为0度探头;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相对于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具有第一横移距离,第六探头和第七探头相对于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具有第二横移距离,通过设置多个不同角度探头的横向位置和探头偏角,以实现对槽型轨轨头、轨唇、轨腰和轨底多个伤损区域进行全面的探伤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32886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719456.7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30 , G01N229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槽型轨伤损静态样块包括轨头、轨槽、轨唇、轨腰和轨底,轨头设有第一横向孔、第二横向孔、第六横向孔和斜向孔,轨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横向孔,轨腰与轨底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横向孔,第二横向孔和第四横向孔均为通孔;轨腰上设置有横向孔组,横向孔组中多个第五横向孔在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均等距设置;轨底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槽型轨伤损静态样块根据槽型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多个伤损区域而设置分别位于轨头、轨唇、轨腰和轨底的多个探测用孔,以提供多个伤损区域的伤损检测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207281016U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21050034.7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槽型轨伤损静态样块包括轨头、轨槽、轨唇、轨腰和轨底,轨头设有第一横向孔、第二横向孔、第六横向孔和斜向孔,轨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横向孔,轨腰与轨底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横向孔,第二横向孔和第四横向孔均为通孔;轨腰上设置有横向孔组,横向孔组中多个第五横向孔在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均等距设置;轨底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槽型轨伤损静态样块根据槽型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多个伤损区域而设置分别位于轨头、轨唇、轨腰和轨底的多个探测用孔,以提供多个伤损区域的伤损检测标准。(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281006U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21051654.2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槽型轨探伤装置包括车体、轨道轮和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与轨道轮同轴设置;槽型轨探伤装置还包括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第四探头、第五探头、第六探头和第七探头;第一探头为37度探头,第二探头为70度探头,第三探头为70度探头,第四探头为70度探头,第五探头为70度探头,第六探头为37度探头,第七探头为0度探头;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相对于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具有第一横移距离,第六探头和第七探头相对于第三探头、第四探头和第五探头具有第二横移距离,通过设置多个不同角度探头的横向位置和探头偏角,以实现对槽型轨轨头、轨唇、轨腰和轨底多个伤损区域进行全面的探伤检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