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96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75192.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混合储能系统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混合储能系统的运行特点,给出混合储能系统的运行模型;结合调峰和波动平抑的场景,建立含电力系统经济性的目标函数;根据电力系统的储能需求,结合混合储能系统的运行模型,确定针对混合储能系统的配置优化约束;基于目标函数,结合配置优化约束,对混合储能系统的配置进行优化,给出优化结果。本发明通过建立重力储能子系统和电化学储能子系统的运行模型,根据调峰和波动平抑的场景,建立以电力系统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目标函数,结合设置的配置优化约束,完成对混合储能系统的配置,实现了对混合储能系统性能以及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2047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09096.5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内变电站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和系统,该计算方法基于所述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以及所述户内变电站所在区域的环境数据,构建考虑空调设备碳排放、照明以及通风设备碳排以及机柜设备碳排放的户内变电站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并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碳排放的计算。该方法结合户内变电站所包含的设备,充分考虑空调设备碳排放、照明以及通风设备碳排以及机柜设备碳排放,考虑因素充分且更切合实际户内变电站运行阶段运行情况,降低对碳排放计算量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6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50311.0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色变电站建设方案评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绿色变电站建设方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建设方案信息提取、居民居住信息采集、遮挡物信息采集、环境合理性分析、供水管道信息采集分析和变电站建设方案确认;本发明通过分析各建设方案对应环境层面和水源层面的合理性评价指数,从而分析各建设方案的综合合理性评价指数,提高了各建设方案的综合合理性分析的覆盖面,降低了目标城区中计划修建变电站的建设方案确认的误差性,提高了变电站的建设方案确认结果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同时通过分析噪音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对居住居民的影响以及变电站对水源的影响,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了城区的绿色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9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12881.4
申请日:2023-08-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392 , G01R31/367 , H01M10/48 , G06N3/0442 , G06N3/006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储能系统电池故障隔离方法及装置,首先,实时采集串联电池组各节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值;然后计算各节电池充电过程中容量增量,记录容量增量曲线中峰值ICmax|x对应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值;再构建HPO‑LSTM网络模型,利用该HPO‑LSTM网络预测电池SOH值,最终根据电池SOH分布进行故障诊断并进行隔离,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更高实时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45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31750.8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30/018 , G06Q50/08 , G06F30/13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快速评估法,步骤包括:计算两种典型结构变电站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强度;计算典型变电站建筑运行阶段空调房间供暖制冷能耗强度;计算目标变电站建筑的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目标变电站建筑的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目标变电站建筑的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目标变电站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目标变电站建筑的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目标变电站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该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快速评估法能够帮助设计师和决策者在短时间内计算变电站建筑的碳排放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优化和决策,也能够在初步设计阶段为相关人员提供关键的碳排放信息,以便更早地采取减排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04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120120.5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气速率与产气量测量装置及方法,在电池热失控下,控制惰性气体以恒定流量流过第一质量流量计和第二质量流量计的同时,热失控释放气体流过第二质量流量计,从而实现在不受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直接测量热失控过程中的产气速率及产气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高、测量装置操作简单,还可根据需要实时监控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电池温度、气体浓度和电压变化情况,为电池热失控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为该类电池在以后的热失控早期预警及防控设计方面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3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20119.2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轮询抽取式集装箱储能热失控检测方法及消防装置,按照轮询顺序依次控制各电池模组的电磁阀打开与闭合,抽取呈打开状态的电磁阀所对应的电池模组的内部气体,并用于热失控检测;当检测到发生热失控时,当前呈打开状态的电磁阀所对应的电池模组为热失控故障发生位置;对发生热失控故障的电池模组实施消防措施。只需要在采集管道的干路上安装一套热失控探测器,不需要在每个电池簇或电池pack内安装探测器,有效降低检测装置的成本;通讯方式简单,结构简单,可行性高;管道不易损坏,探测器和真空泵更换方便,便于后期维护;可准确定位集装箱内发生热失控的电池簇或电池pack;实现集装箱内的定点灭火,提高灭火效率,不损坏其它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04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20120.5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气速率与产气量测量装置及方法,在电池热失控下,控制惰性气体以恒定流量流过第一质量流量计和第二质量流量计的同时,热失控释放气体流过第二质量流量计,从而实现在不受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直接测量热失控过程中的产气速率及产气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高、测量装置操作简单,还可根据需要实时监控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的电池温度、气体浓度和电压变化情况,为电池热失控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为该类电池在以后的热失控早期预警及防控设计方面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09000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248958.4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舱消防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信息以及采集所述电池模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信息和电池温度信息;判断单体电池所在电池模组的状态;如果电池模组处于热失控临界状态,则通过总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开启第一开度使得相应的细水雾喷头朝处于热失控临界状态的电池模组喷射细水雾,如果电池模组处于热失控状态,则通过总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开启第二开度使得相应的细水雾喷头朝处于热失控状态的电池模组喷射细水雾;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站预制舱发生火灾时全面灭火造成的资源浪费、影响范围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0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09988.9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评估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调频指令;根据重力储能子系统的输出特性,给出调频指令对应的重力功率范围;比较重力控制指令和重力功率范围,分析重力控制指令对应的电化学功率;结合混合储能系统的工作状态,给出混合储能系统的总功率范围。本发明通过及时获取电力系统发出的调频指令,根据调频指令结合重力储能子系统的输出特性,确定重力功率范围,并基于此确定电化学功率,最终得到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混合储能系统的总功率范围。根据能够反映电力系统实际需求的调频指令来依次确定重力功率范围和电化学功率,最终得到混合储能系统的总功率范围,提高了对混合储能系统功率评估的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