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7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56425.1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8/27 , H02J3/48 , H02J3/24 , G06F18/10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WRARMAX和LSTM的惯量提取与修正方法,具体包括:获取电力系统在不同时刻的有功功率数据和频率数据,对有功功率数据和频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有功功率和频率偏移值序列;构建ARMAX模型,基于递归最小二乘法对有功功率和频率偏移值序列进行辨识,得到ARMAX模型的离散传递函数;将ARMAX模型的离散传递函数通过双线性变化法转化为连续传递函数;根据连续传递函数获取不同时刻的阶跃响应曲线,根据不同时刻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电力系统在不同时刻的惯性时间常数,得到惯性时间常数序列;构建LSTM模型,对所述惯性时间常数序列进行修正。以此方式,解决了ARMAX模型无法反映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和因输入数据多且计算次数多产生的算力大、耗时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26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88333.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8/23 , G06F18/2431 , G06F18/243 , G06N3/088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荷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空间聚类的负荷异常值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各负荷监测区域的空间特性参量和负荷监测时间点的时间特性参量,并处理得到各负荷监测区域的区域特征向量可行域,根据各负荷监测区域的区域特征向量可行域匹配得到各负荷监测区域的负荷异常评估阈值,对各负荷监测区域的负荷异常进行评估。本发明根据负荷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进行聚类分析,针对各个区域的特异性设定阈值,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区域负荷的个体差异,提高异常评估的针对性,有利于识别出区域特有的异常模式,为负荷异常的精细化管理和针对性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88333.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8/23 , G06F18/2431 , G06F18/243 , G06N3/088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荷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空间聚类的负荷异常值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各负荷监测区域的空间特性参量和负荷监测时间点的时间特性参量,并处理得到各负荷监测区域的区域特征向量可行域,根据各负荷监测区域的区域特征向量可行域匹配得到各负荷监测区域的负荷异常评估阈值,对各负荷监测区域的负荷异常进行评估。本发明根据负荷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进行聚类分析,针对各个区域的特异性设定阈值,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区域负荷的个体差异,提高异常评估的针对性,有利于识别出区域特有的异常模式,为负荷异常的精细化管理和针对性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5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55491.0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8/27 , G06Q30/018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碳市场关联的电‑碳价格传导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碳价格传导层级划分为各电‑碳价格传导子层级,根据电碳市场关联数据分别评估各电‑碳价格传导子层级对应的实际电碳市场传导率,并对所述各电‑碳价格传导子层级对应的权重系数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生成电‑碳价格传导数据综合分析方案。本发明通过构建四层电‑碳价格传导子层级的电碳市场传导率模型,匹配分析得到对应的预定义权重系数并生成电‑碳价格传导数据综合分析方案,达到了有效提高评估电‑碳价格传导率的准确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有效提高评估电‑碳价格传导率的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23455.7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依赖不确定性的主动微电网光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光伏出力误差和光伏限电功率,建立光伏出力决策依赖不确定集;根据微电网潮流约束、节点电压约束和弃光范围约束,建立确定性优化模型;根据所述确定性优化模型和光伏出力决策依赖型不确定集建立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将所述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进行转换,得到光伏控制线性规划模型;调用求解器对所述光伏控制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到光伏限电策略。以此方式,可以在确保微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减少了光伏弃光现象进而提升了光伏消纳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90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13461.4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碳成本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适应“电‑碳”市场协同发展的减碳成本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指定区域电力消耗信息采集分析、指定区域减碳方案筛分和减碳方案优先级排列管理,本发明通过采集输电区的电力消耗信息,并计算输电区对应的电力排碳影响程度指数,不仅可以更精准的分析减碳成本的预估效果,且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灵活性,为后续分析指定区域内的减碳状况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指定区域的各减碳方案进行优先级排列管理,为电力行业制定减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不仅能够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保障了电碳市场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60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50600.6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电动汽车参与需求响应优化运行方法,该方法包括:S1、目标区域供电网电量获取、S2、目标区域供电网电量供需平衡分析、S3、目标区域电量调配分析、S4、目标区域电量供需平衡判断、S5、目标区域调配信息分析、S6、目标区域修正信息分析、S7、适宜调配电动汽车处理和S8、适宜修正充电电动汽车处理,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电网为客体的缺陷,进而体现了电网的主体作用,提高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紧密度,保障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高效运行,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降提高了适宜调配电动汽车分析的参考性和价值性,将电动汽车与电网优化电量紧密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7396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05752.7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30/0201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40/04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GDT的含碳交易机制的综合能源站优化运行方法,包括:获取供给侧能源类型、设备类型及参数,获取所在地的电价信息、天然气价格、碳价、电/热负荷的需求数据;建立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碳价和光伏出力不确定性模型;提出考虑碳交易机制的区域综合能源站规划运行目标函数;求解能源站运行调度情况,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年外部费用、碳排放量的结果。本发明通过构建的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可以更有效的降低外部费用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利用信息间隙决策理论模型描述不确定信息,同时能够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决策者提供不同的调度策略,克服了计算量大以及保守决策的问题,为处理综合能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供了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67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725527.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台式电力杆塔安装施工系统及安装方法,包括包括移动支座与辅助装置,移动支座上设置有辅助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使用吊装设备将杆塔吊起移动到安装的位置后,被吊起后会出现一定角度的倾斜,在人工的辅助下,将杆塔的下端与基座进行对准,这样不仅会给工人带来一定的风险,人工是很难将其摆正到竖直的状态;没有合适的辅助设备对吊起的电力杆塔进行角度的摆正,这样电力杆塔无法处于竖直状态与基座进行连接,之后再使用螺栓对杆塔端和基座进行固定时,由于杆塔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会导致基座上不同位置的螺栓拧紧效果不同,从而使得杆塔的安装稳定性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9904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404963.6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任曦骏 , 张允林 , 赵锋 , 朱刘柱 , 施天成 , 王绪利 , 刘忠健 , 李志伟 , 张辉 , 丁羽頔 , 刘辉舟 , 张理 , 吕龙彪 , 刘浩 , 赵迎迎 , 叶钰童 , 金子冉 , 刘宇峰 , 仇雪澳 , 王磊 , 聂元弘 , 种亚林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碳协同配电网动态分区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分区管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约束条件,并对配电网进行初始划分,得到初始分区集;对初始分区集进行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改进的贪婪算法对初始分区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分区向外逐层扩展相邻区域,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层分区进行电碳关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继续进行分层扩展并更新修正范围;根据修正范围对分区边界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进行分区管理,解决了现有配电网在进行分区划分时,划分规则固定,无法适应实时调度需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