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57324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510009773.7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电信电源维护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F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房的空气冷却换热装置。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铝箔材质的换热芯体(8)中开有若干条纵向风道(8-1)和若干条横向风道(8-2),送风管(5)的一端穿入壳体(10)并与(8-1)的一端连通,回风管(6)的一端穿入(10)并与(8-1)的另一端连通,冷却风进管(7)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一端连通,冷却风出管(9)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另一端连通,一号风机(3)设置在(6)的管路中,二号风机(4)设置在(9)的管路中,(5)的另一端和(6)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在机房(1)内,(7)的另一端和(9)的另一端分别与(1)外相连通。本发明中没有使用压缩机等设备,因此成本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互相隔绝,避免了室外空气中的尘埃对机房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不存在新风过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561343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66938.2
申请日:2009-05-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自然通风盐水模型实验装置,其特点是:设置盐水储箱、清水箱和高位盐水箱,高位盐水箱与盐水储箱连接,在清水箱内设置的模型建筑水槽内放置模型建筑,置于模型建筑上方的分液器通过其上的闸阀与模型建筑对应的盐水进口连通,分液器通过管路的闸阀、流量计和调节阀与高位盐水箱连通,在集水箱内置的潜水泵与清水箱连通,利用本装置能在缩尺模型实验中用盐水在重力驱动下的向下运动模拟热空气由浮力驱动的向上运动,用盐水和清水产生的密度差来模拟实际建筑内的温度场,清水比拟周围环境的冷空气,盐水比拟房间内热源。已知模型和实型建筑中相应变量的比例,就能通过模型实验来预测实际建筑内的温度场和通风量,使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似,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958849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10197946.5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D3/10
Abstract: 热力站分布式双侧联合蓄热装置,它涉及一种供热系统,以解决在热负荷显著存在较大的日内波动时,现有的两种蓄热方案不能有效地增加基础热源的利用小时数,蓄热温差小,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高,区域供热经济性较低的问题,它包括置换式常压蓄热器、二次网循环泵、一次网和二次网,它还包括换热器、蓄热泵、放热泵、供水侧蓄热阀、回水侧蓄热阀和放热阀;一次网和二次网之间布置有换热器,供水侧管上安装有供水侧蓄热阀,蓄热管上安装有蓄热泵,一次放热管上安装有放热阀,二次放热管上安装有放热泵,回水侧管上安装有回水侧蓄热阀。本发明用于供热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1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35945.1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构建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模型的整合方法,它属于集中供热系统领域,该方法主要步骤:管道模型建立,管道的动态热力模型由节点法建立;节点模型建立,节点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建立;管网动态热力建模,基于所发明的整合方法,构建流入管道矩阵、流入管道的起始节点矩阵、流入管道数量矩阵和管道起始节点矩阵,进而整合所有节点和管道建立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模型。利用本发明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可以模拟获得供热系统的动态热力工况,本发明可用在多热源、环状、非对称和动态水力工况的供热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72932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66395.7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壳管式换热器,它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壳管式换热器中制冷剂的流速都较低,容易形成层流底流,流体与固体壁之间的传热热阻较大,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它包括污水入口管、总排水管、污水出口管、冷剂入口管、冷剂出口管、壳体、端盖、分布板、多根一级旋流管、多根连接管、多根二级旋流管和多个折流板;一级旋流管和二级旋流管均主要由制成一体的进水管、圆柱管和圆锥管组成;多根一级旋流管和多根二级旋流管通过多个折流板支撑固定,多根一级旋流管的进水管与污水入口管连通,总排水管的一端与多根二级旋流管的圆锥管连通,总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污水出口管连通。本发明用于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701739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910209259.6
申请日:2009-10-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具有除霜与旁通送风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在过渡季节中对于运用室外新风的冷量消除室内负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利用的问题。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送风风阀,第五风道通口与旁通送风风道相通,隔板的一端设置在机壳的内侧壁上,隔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换热器框架上,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五风道通口处且通过第二合页与换热器框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挡板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二滑块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电机固装在隔板的底端面上,电源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第二电机连接。本发明用于回收室内热量、冷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686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910071611.4
申请日:2009-03-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具有旁通除霜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因结霜而不能正常使用及结霜造成的换热效率下降、排风风量减小的问题。本发明的换热器框架与机壳内的顶端固接,换热器安装在换热器框架内,排风风机安装在排风室内,新风风机安装在新风室内,换热器框架上分别设有排风通口、新风通口、第一风道通口和第二风道通口,所述旁通风阀设置在新风进口处且通过合页与机壳铰接,连杆的一端与旁通风阀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滑块与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本发明可切换为除霜状态,除霜后,恢复为换热状态,使得本发明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因结霜也能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83037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10144584.X
申请日:2007-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开思拓维设备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重力循环供暖/冷末端设备,它涉及一种供暖/供冷末端设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重力循环空调无法在冬季作为供暖设备、夏季工况下换热效率低、系统无法正常排气、装置运行过程中毛细管栅易变形扰乱原有结构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排气阀(4)设置在供水干管(1)的一端,所述可调固定支架(5)分别固接在外壳(9)的上、下端内,毛细管栅(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可调固定支架(5)并分别固定在可调固定支架(5)上,所述固定拉环(11)固接在外壳(9)上并套在毛细管栅(3)上。本发明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合理、排气正常、毛细管栅管道畅通、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水平失调和结构紊乱等现象,本发明可兼顾用于夏季和冬季工况下的末端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126524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144406.7
申请日:2007-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开思拓维设备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4D3/12
Abstract: 立体装饰辐射板,它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的末端供暖供冷装置。针对普通二维水源辐射平面板存在占用空间大、结构重量大、施工周期长、维修困难、施工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保温层(1);本发明还包括毛细管网栅(2),所述毛细管网栅(2)设置在保温层(1)内,保温层(1)的上表面设有与毛细管网栅(2)相通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6),由所述保温层(1)和毛细管网栅(2)构成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为弯折面形或曲面形。本发明具有散热散冷效果好、耗能小、施工周期短、占用空间小、结构重量轻、维修方便的优点。可用于新建和已有建筑,能够与现代室内装修相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2767889Y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20020313.X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电信电源维护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F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房的空气冷却换热装置。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它由一号风机3、二号风机4、送风管5、回风管6、冷却风进管7、冷却风出管9和换热器组成,换热器由壳体10和换热芯体8组成,铝箔材质的8中开有若干条纵向风道8-1和若干条横向风道8-2,5的一端穿入10并与8-1的一端连通,6的一端穿入10并与8-1的另一端连通,7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一端连通,9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另一端连通,3设置在6的管路中,4设置在9的管路中。本实用新型中没有使用压缩机等设备,因此成本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互相隔绝,避免了室外空气中的尘埃对机房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不存在新风过滤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