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341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11027.3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节点渐进式的大口径KDP晶体元件表面全域微缺陷修复用自动对刀工艺规划方法,涉及光学工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自动对刀方法对对刀阶段的划分准确性不高、缺少安全判据、自动对刀过程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对晶体口径外三点标定的方法,建立晶体待修复表面的拟合平面方程,并考虑重力变形的影响,划分粗对刀阶段与精对刀阶段;确定粗对刀阶段进给参数和进式进刀策略,通过修复显微镜系统辅助测距,对刀尖到晶体待修复表面运动过程的距离进行修正,增设安全判据;确定精对刀阶段的进给参数和进给策略,对比每次进给前后扫描显微镜采集到的图像并进行处理,以视野中出现对刀凹坑作为对刀成功标志。实现准确、安全和高效的对刀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705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241690.9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KDP晶体元件表面微缺陷DPN修复过程液桥全范围计算方法,属于微纳制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方法不适用于高环境湿度下液桥会覆盖延伸到锥形主体区域,及液桥形貌曲线与元件表面接触点处的斜率接近无穷大的极端情况,同时计算纳米尺度液桥形貌的误差曲线存在双解现象,极易求得错误的结果。本发明将AFM针尖模型构建为针尖球头和锥形本体根据探针针尖、KDP晶体元件和液桥形貌曲线的几何关系,构建液桥形貌曲线的参数化常微分方程及探针针尖复合轮廓的几何方程;采用粗寻根和精寻根两个步骤,并结合二分法对液桥形貌曲线进行求解。本发明方法更适用于高环境湿度条件下水溶性KDP晶体元件DPN修复过程液桥形貌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65557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35520.9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3C24/1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弹簧钢材料表面高耐腐蚀性沉积层熔覆加工方法,属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熔覆加工方法未设置有效搭接率,多层熔覆时难以排出下层的气泡,造成熔覆层中存在孔隙和裂纹的微观缺陷,导致熔覆层对基体材料表面耐腐蚀性强化效果不理想问题。对金属粉末和弹簧钢基体预处理,进行单道熔覆加工并测量熔宽,以熔宽的50%‑60%作为单道间同向偏移位移进行单层熔覆加工,充分冷却后抬高熔覆头,按照单道加工方向与前一层相同,搭接方向相反进行下一层熔覆加工,至达到预定层数后完成熔覆。可有效提高熔覆层表面平整度、防止熔覆层塌陷、减少熔覆层孔隙率,可在弹簧钢基体上熔覆出高耐腐蚀性沉积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0848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616295.4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C3/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确定KDP晶体表面缺陷全塑性域微铣削修复工艺参数的方法,涉及光学元件加工领域,为解决现有方法未建立多种铣削方式下的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且并未考虑表面缺陷对未变形切削厚度的影响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测量KDP晶体表面缺陷的深度;步骤二、选择球头微铣削修复工艺参数;步骤三、分别构建正铣、负铣,顺铣和逆铣四种铣削模式下的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并计算;步骤四、调整修复工艺参数,至各个铣削方式的最大未变形铣削厚度均小于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步骤五、确定表面缺陷全塑性域修复工艺参数。本发明以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分析结果为基础对KDP晶体全塑性域微铣削修复工艺参数进行确定,可提高修复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86705.0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7/00 , C23C24/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涉及激光增材修复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针对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不足,得到的熔覆层孔隙率高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建立单道熔覆层激光熔覆过程仿真模型,采用稀释率作为单道熔覆层成形效果的评价指标,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初始范围;然后,开展单道熔覆层单因素实验,分析单道熔覆层的成型规律,确定多道多层熔覆层工艺参数范围;最后,以工艺参数为待优化参数,熔覆层孔隙率降低为目标开展多道多层熔覆正交实验,确定最低孔隙率的工艺参数组合。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在铝合金基材上成功制备出形貌良好、与铝合金基材冶金结合并且具有极低孔隙率的熔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1376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53702.X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金属增材制造熔融沉积层的微观组织形貌预测方法,属于属于激光金属增材制造领域,为解决现有方法对于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数值模拟主要集中在分析熔池附近温度场、应力场和熔体流场,以分析熔池凝固过程和缺陷产生原因,缺少针对增材制造熔融沉积层微观组织形貌和尺寸预测的数值模拟方法。本发明通过构建激光金属增材制造熔融沉积层的几何模型,构建数值模型包括激光热源模型、熔池表面动态追踪模型、相变传热模型与液态金属流动模型,对熔融沉积层熔池瞬态温度场分布截面进行求解,进一步计算形态参数与冷却速率,以预测熔融沉积层微观组织形貌与尺寸。本发明可快速预测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熔融沉积层微观组织形貌与尺寸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974676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81629.3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轴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球杆仪夹具,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多轴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球杆仪夹具包括底板、可伸缩杆、连杆、前段条、磁力球碗,所述磁力球碗安装在前段条的一端,所述前段条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可伸缩杆上,所述可伸缩杆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固定在机床上,所述前段条与连杆相互垂直,所述磁力球碗的中心线垂直于前段条与连杆。只确定一次夹具的位置,即可使球杆仪在多平面内运行测量。具有操作简便、安装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372917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010487.7
申请日:2006-09-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0M135/10 , C10M133/04 , C10N40/22
Abstract: 一种用于功能晶体磷酸二氢钾超精密铣削时的冷却液,涉及一种冷却液。由于KDP晶体具有易潮解、质软、脆性高、对温度变化敏感和易开裂等特点,使用冷却时易在其加工表面出现“雾化”现象,严重时会出现晶体的开裂情况,为此本发明研制的冷却液由航空煤油、EDTA和磺基水杨酸组成,其中采用航空煤油作为基体,EDTA的添加量为1.598mg/l~3.2mg/l,磺基水杨酸的添加量为0.031mg/l~0.1mg/l。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该冷却液可显著降低零件的加工表面粗糙度;该冷却液有利于减小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冷却液可明显减少零件表面的脆性损伤;使用该冷却液并不会在加工表面产生“雾化”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27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621353.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激光损伤阈值预测方法,它属于工程光学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方法,会破坏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耗费大量试验材料,且适用性不够广泛问题,本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基于变激发光波长荧光探测实验,确定光学元件加工表面缺陷能级结构;步骤二、基于电子跃迁理论和原子轨道理论,建立光学元件加工表面非线性离化模型;步骤三、给定服役激光波长,计算熔融石英光学元件达到激光损伤阈值时临界自由电子密度;步骤四、获取熔融石英光学元件无缺陷表面各个能级电子密度随时间演变曲线;步骤五、获得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被检位置的激光损伤预测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39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1621354.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缺陷区引发激光损伤初期能量沉积计算方法,它属于工程光学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方法用于计算或表征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缺陷区引发激光损伤初期能量沉积的问题;本发明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确定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缺陷区缺陷能级结构;步骤二、获取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缺陷区和无缺陷区受激发产生的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强度;步骤三、建立光学元件加工表面缺陷区材料非线性离化模型;步骤四、获取熔融石英光学元件无缺陷表面各能级电子密度随时间演变曲线及能量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步骤五、获取表征熔融石英光学元件加工表面引发激光损伤初期能量沉积(56)对比文件赵兴海;高杨;徐美健;段文涛;於海武.纳秒激光诱导石英光纤端面损伤特性研究.物理学报.2008,(第08期),第5027-5034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