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189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16369.5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2/162
Abstract: 一种在镍网上生长大管径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属于纳米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称取柠檬酸和尿素,溶解于无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获得前驱体溶液;进行烘烧,自然降温,获得柠檬酸和尿素衍生的块状固体生成物;进行研磨成粉末,取粉末均匀铺于水平放置的石英试管的内管壁,取镍网放置于粉末上,置于管式炉中高温处理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在镍网上生长的大管径碳纳米管阵列。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同时具有管径大、呈阵列分布的特点,管径可达200~700nm,有望赋予碳材料性能及应用上更多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9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3208.9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大管径碳纳米管复合的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管径碳纳米管,通过二氧化硅溶胶包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室温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高温烧结,通过氢氟酸刻蚀表面的二氧化硅,得到大管径碳纳米管。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在大管径碳纳米管中填充有机相变材料石蜡。本发明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碳管所特有的一维大管径结构能够保证石蜡有效进入碳管内部,碳管与石蜡间形成有效的界面相互作用复合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具有导热性能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在中低温储热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26190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96203.3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北京中卓时代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空救援专用消防车,包括车架本体,设于车架本体上方的举升平台,设于举升平台上方的中梯结构和中梯举升机构,连接于中梯结构下端的下梯结构,还包括连接于中梯结构上端的上梯结构,所述上梯结构上端设置顶部平台;所述中梯结构与所述上梯结构之间设有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能够驱动所述上梯结构进行360°转动。本发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节省成本的优点;同时,能够带动上梯结构进行转动,实现上梯结构的360度转动,对空间要求较小,具有满足在狭窄空间内实现多方位救援和灭火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03984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034216.8
申请日:2018-01-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32B9/00 , B32B5/02 , B32B9/04 , B32B17/04 , B32B17/10 , B32B17/12 , B32B27/36 , H05K9/00 , B32B27/02 , B32B27/04 , B32B27/38 , B32B3/12 , B32B3/08 , B32B7/12 , B32B33/00 ,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蝴蝶结状Co/C纳米吸波材料填充的蜂窝夹芯结构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电磁隐身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以硝酸钴和明胶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蝴蝶结形状的钴离子-明胶聚合物前驱体;然后热处理制备得到一种具有蝴蝶结形状分级结构的Co/C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将制备得到的Co/C纳米吸波材料填充到周期性芳纶蜂窝的蜂窝中,并在填充蜂窝的上下侧分别覆盖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蒙皮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蒙皮,得到蝴蝶结状Co/C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填充的蜂窝夹芯吸波复合材料。在解决了传统吸波材料有效吸收频带窄,力学承载能力差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21176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909239.4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夹芯结构的雷达隐身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薄膜是由芯材以及芯材两侧的蒙皮构成的一体化夹芯结构体,所述蒙皮为石墨烯,所述芯材包括纳米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和导电高分子,所述纳米纤维及包覆在纳米纤维上的导电高分子组成核壳结构;具体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静电纺丝法制备无纺布;二、然后采用氧化反应在构成无纺布的纳米纤维上包覆导电高分子;三、然后浸渍石墨烯并致密化处理。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替代现有吸波涂料,广泛应用于飞机、水面舰艇和地面装甲等对雷达波需要隐身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171757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126929.4
申请日:2013-04-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4C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自适应后缘驱动装置,属于后缘驱动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在基板的上下两侧的表面上。所述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呈阵列式粘贴在基板上,所用粘贴剂为环氧树脂。所述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各自连接一个独立的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的输出范围为-500V~+1500V。本发明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所使用的高压电源相互独立,输出电压互不干扰,因此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输出的驱动力相互独立,可驱动基板发生多种形态的变形,将本发明安装到机翼上可替代常规舵面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本发明利用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响应速度快、轻质、易于控制的优点,可驱动基板发生连续光滑的多种形态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373495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032349.3
申请日:2014-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41D31/00
Abstract: 一种超轻保暖服内部填充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可用于保暖服内部填充物的海绵材料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保暖服中填充材料的保暖性和美观性相冲突的问题。制备方法:一、采用天然鳞片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二、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三、采用碳纳米管和表面活性剂制备分散液;四、制备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溶液;五、对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六、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海绵;七、干燥完成超轻质海绵的制备。应用:将制备得到的超轻质石墨烯-碳纳米管海绵填充到保暖服的外层布和衬里布之间。该海绵具有超低密度,同时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降低保暖服的厚度,使得保暖服轻便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03723718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32347.4
申请日:2014-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超低密度、超高弹性和超低热导率性能的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航空、航天飞行器隔热材料密度大、弹性低和导热系数高的问题。本发明是按照下述步骤实现的:一、制备氧化石墨烯;二、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三、配置碳纳米管分散液;四、制备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溶液;五、冷冻干燥;六、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海绵;七、干燥,得到具有超低密度、超高弹性和超低热导率性能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海绵,即完成具有超低密度、超高弹性和超低热导率性能的隔热材料的制备。本发明应用在航空、航天材料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15886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87915.6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由形状记忆合金和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组合驱动的可变后缘机翼,它涉及一种用两种驱动器进行驱动的可变后缘的变体机翼,以解决单独采用SMA进行驱动响应速度慢和用MFC进行驱动的驱动力小的问题,它包括蒙皮、固定件、活动件、至少一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至少一对弹性部件和至少一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固定件通过至少一对弹性部件活动件连接,位于至少一对弹性部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至少一对形状记忆合金丝均分别与固定件和活动件连接,活动件能绕固定件转动,蒙皮包裹在固定件和活动件的外表面上,活动件包括上板、下板和连接板,上板、下板和连接板连接为一体呈环状结构。本发明用于制作飞机的机翼。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8885.7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524 , C04B35/622 , C04B35/63 , C04B35/632 , H05K9/00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级三维网络结构SiO2/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碳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碳基多孔材料受外力易坍塌以及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将CTAB溶于SiO2溶胶,随后加入助纺剂,通过静电纺丝制得含CTAB的SiO2纤维毡;将柠檬酸、硝酸铁和硝酸钴的乙醇溶液与尿素的乙醇溶液混合成小分子前驱体溶液;将纤维毡浸润在小分子前驱体溶液中,然后加热交联反应,再碳化处理,得到复合材料。本发明以SiO2纤维作为支撑,同时引入CTAB对小分子交联反应产生的碳结构进行调节。实现了碳材料的可控生长,将其作为吸波材料应用,满足吸波材料对电磁波多次反射与散射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