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5554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121738.8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一种测量碎石混合料空隙率的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测量混合料空隙率的方法,为解决传统的空隙率测量方法需要进行多次不同状态下集料质量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水密度的温度修正系数其修正系数αT不易得到的问题。方法:一、将碎石混合料浸水24小时;二、拆下四个脚螺旋;三、利用击实仪将碎石混合料振动击实;四、数次测量碎石混合料上表面距测量桶顶面的高度,取高度均值记为h1;五、拆下封口阀,装上导水管,并调节脚螺旋保证底板水平;六、向测量桶内注水,直至水从出水口流出后停止注水,并记录注水过程中加入水的体积Vf2和从出水口流出水的体积Vf0;七、通过上述步骤测量结果计算碎石混合料空隙率本发明用于计算碎石混合料空隙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0686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91446.3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2
Abstract: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影响区域的划分方法,它涉及一种对沥青疲劳性能影响区域的划分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两种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性能差异显著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将应力、应变两种控制模式下复数模量-相位角曲线转折点处的累积耗散能取平均值再取整作为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影响的阈值,即当累积耗散能小于该值时,疲劳过程不受控制模式影响,为疲劳过程第Ⅰ阶段,当累积耗散能达到该值时,疲劳过程开始受控制模式的影响,为疲劳过程第Ⅱ阶段。本发明将应力、应变两种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影响区域进行划分,揭示了不同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特性。本发明属于荷载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影响区域的划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88805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936550.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1N21/3577 , G16C20/20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18/241 , G06F18/2135 , G06F18/2411 , G06F18/23213 , G06F18/243 , G06N5/01 , G06N3/0985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沥青油源鉴别模型及自动化实现方法,属于沥青油源自动化鉴别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不同沥青样本的红外光谱特征及油源构建沥青数据集;提出适用于沥青数据集的数据增广方法;基于特征降维思想对沥青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特征提取确定模型最终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构建沥青油源鉴别模型;确定最佳的沥青油源鉴别模型;设计沥青油源鉴别模型的可视化操作平台。该方法实现了沥青油源鉴别模型的准确建立和沥青油源自动预测,有效加速了沥青油源鉴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16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1423.7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基于真实质量分布的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构建方法,涉及公路再生混合料试验技术领域。扫描试件获取沥青混合料的体素模型与CT断面图像;对CT断面图像进行处理并筛选集料,导出集料与空隙的切面图像;在切面图像基础上进行三维重构;导出集料颗粒的表面网格模型;导入到离散元软件,对集料进行旋转,创建集料颗粒模型模板;对集料的切面图像序列进行三维重构,计算集料的信息;生成沥青混合料骨架模型;填充砂浆颗粒模拟砂浆,构建沥青混合料三维离散元模型;参数调整直至满足建模要求。能够同时兼顾模型构建的真实性与高效性,更加还原沥青混合料的真实组成结构,提高模型运行效率,有效模拟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3204.2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N3/045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虚拟沥青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不同沥青样本的组成‑性能数据构建了沥青试验数据集;确定了VAE‑GAN混合生成模型的建立方法;验证了虚拟沥青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考虑虚拟沥青数据的合理性和模型复杂程度确定了混合生成模型的网络结构;提出了递进式数据扩充策略克服了生成数据质量差的问题;基于虚拟数据和试验数据构建了沥青融合数据集,基于沥青融合数据集建立了沥青组成‑性能关系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效果。本发明克服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生成虚拟数据所面临的模式崩溃问题,实现了虚拟沥青数据的准确快速生成,有效提升了沥青组成‑性能关系模型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5440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619262.2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3/32
Abstract: 双机制作用下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自愈性测试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应力扫描试验确定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的线性黏弹范围,确定疲劳试验控制荷载;然后进行疲劳试验,分析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动态模量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接着在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试件两端通直流电,使其在“自修复‑热诱导”双机制作用下间歇一段时间;间歇时间结束后再次对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进行疲劳试验,对比间歇前后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性能恢复情况,验证双机制愈合效果。该测试方法能够更准确的评价双机制作用下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的自愈合效果,对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的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25480.9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N2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子成像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测试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测试技术领域。该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制备待测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其次在中子成像系统控制软件操作界面观察旋转过程中试件的投影是否在转换屏和相机视场范围内;然后对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层析成像试验;试验结束后关闭中子源,对试件进行重构,并输出断层图像;最后对中子断层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和阈值分割,分别对图像中的集料、砂浆和空隙进行提取,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细观结构。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中子成像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测试方法,为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是对现阶段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测试方法的有益补充。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7764.4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15/00 , G01B15/08 ,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境扫描电镜的沥青二维形貌测定方法,属于沥青微观结构确定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制备沥青试样;然后基于环境扫描电镜的一次电子束扫描获取沥青二维形貌图像;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环境扫描图像进行二值化、降噪及填充处理,提取沥青二维形貌特征参数。本发明规范了基于扫描电镜的沥青二维形貌测试方法,避免电子束对沥青表面形貌造成影响,提高沥青二维形貌图像质量,有助于建立沥青宏微观性能关系,对沥青的评价及改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13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975355.2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沥青动态黏弹特性预测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了样本的动态黏弹特性,采用元素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测试了样本的微观组成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观组成结构参数进行了特征提取;通过距离相关系数法确定了动态黏弹特性参数与微观组成结构参数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算法的沥青动态黏弹特性预测模型。该方法揭示了沥青材料动态黏弹特性与微观组成结构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快速获取沥青的动态黏弹力学响应,为沥青材料的设计生产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对于指导沥青及其他材料的按需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64331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59364.5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T图像的冷再生混合料新旧集料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工业CT扫描设备获取新旧集料包裹物与冷再生混合料试件的CT扫描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新旧集料灰度分布特征参数以及冷再生混合料的集料切面图像;利用先对集料颗粒灰度进行统计再进行阈值分割的方法实现了对新旧集料的分割,完整保留了新旧集料的原始轮廓、大小、形状等信息。该方法对研究冷再生混合料中的旧集料颗粒的形态、分布等特征以及RAP存在对冷再生混合料骨架形成、损伤破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