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703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75233.4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消色差微透镜阵列超表面。该超表面器件由不同旋转角度的介质纳米柱及衬底构成,依据Pancharatnam Berry相移的产生,将不同旋转角度的金属纳米柱进行阵列式排布,实现对出射电磁波波前的操纵。入射到器件的不同波长平面波经过超表面的相位调制,均能够以汇聚球面波的形式出射,并且将汇聚到同一焦点,实现消色差微透镜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小型超薄的高分辨率高效率的介质型平面光学器件,在显微镜、望远镜、相机等成像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63494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727667.7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1G23/047 , C25D11/26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实现自动剥离的二氧化钛纳米管。该材料通过一步阳极氧化法制备,阳极为待加工的钛片,阴极为惰性金属,加工电压为U,氧化时间为t,加工温度为T,试剂为含有氟离子的醇溶液,氟离子浓度为ω。该材料可于一步阳极氧化制备过程中在样品、溶液、空气三相接触区域实现多孔层和阻挡层的自动分离,对尺寸为A×B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样品,自剥离区域宽度为d。自剥离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可以打碎制成溶液作为吸波涂料。超连续激光以角度θ入射材料自剥离区域时,自剥离区域m个采样点的镜面方向反射率差别较大,相同波长最大反射率差为Δr,且较大反射率区域的反射光场呈现出多重散射特性。本发明在光电传感、隐身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05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1305829.1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对液体中四环素含量进行即时分析的传感装置,该系统由智能手机、光栅、光纤耦合器、凸透镜、二氧化钛纳米管结构组成。装置需要暴露在自然光下,首先将待测液体滴在二氧化钛纳米管上,二氧化钛纳米管在凸透镜聚焦的紫外光的作用下与液体中的四环素发生反应;然后使用手机自带的手电筒作为光源入射光纤端面,照射到反应后的液体上,经其反射后由手机摄像头接收;最后利用手机软件对捕获到的图像进行处理,根据获得的光谱数据对四环素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控制二氧化钛纳米管的表面形貌可以调整该装置的灵敏度,检测范围等。该装置具有集成化、智能化、成本低和大批量生产的优点,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88847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31177.8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提出一种增强涡旋光束定向传输能力的纳米双蝶形天线阵列。涡旋光束由海豚形元胞圆阵列超表面产生的局域复合偏振光场生成,经片上纳米双蝶形天线阵列得到定向辐射增强。每组双蝶形天线由四个相同的三角天线元构成,一共N组(且N为正整数),各组双蝶形天线绕圆心等角度旋转排布构成圆形阵列。纳米双蝶形天线阵列通过优化透射光场z方向分量的强度占比,增加海豚形元胞圆阵列超表面透射场能量强度,改善了涡旋光束的通信能力。本结构具有良好的定向场增强、辐射的作用,能够显著增强涡旋光束的强度占比,这对于涡旋光束的通信有重要意义。本发明结构简单,促进光学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提高光通信的稳定度、灵敏度,对宽带光通信、光学成像、纳米操控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597578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1222888.9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产生局域复合偏振光场的新月风车型超结构表面。该超结构的基底为光学介质材料,超结构表面为风车型纳米金属结构,由多个扇叶等角度排列构成,每个扇叶为新月形。风车型结构将入射光能量束缚到超结构表面,并最终在每个新月形扇叶尖端产生局域强场;由于风车的扇叶等角度排列,同时可以将入射的线偏光转化为局域复合偏振。改变扇叶数N和新月形因子m可调控聚焦场的聚焦点数、增强因子以及局域偏振态。本发明可用作偏振转换器、粒子操控波导,对光场偏振调制、纳米操纵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467600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16554.X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G02B2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0927 , G02B27/0938
Abstract: 一种能够产生加速光场、实现能量转移并用于微光学整形、实现特定区域粒子捕获和筛选的非线性介质微螺旋器件。该非线性介质微螺旋器件由介质微螺旋结构构成,当入射光垂直于非线性介质微螺旋器件底面入射并通过该器件之后,光场沿着双曲线状的轨道向前传播,产生角加速度,并形成微聚焦和涡旋光场,通过改变该器件的非线性因子N(1
-
公开(公告)号:CN1193759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24961.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G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透镜阵列制造相关技术,公开发明了一种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包括通孔材料和光学UV胶;所述通孔材料为硅片,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低的同时还能利用激光通孔技术实现通孔,光学UV胶用于制作微透镜的材料,具有折射率高、透光性能良好、紫外可固化的优点,方便制作。该方法包括:利用硅激光通孔技术对硅片加工;加工后的硅片作为微透镜阵列的基底;利用液态光学UV胶制作透镜;利用紫外光进行固化即可实现每个透镜具有一定间隔的微透镜阵列。本发明的微透镜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微透镜之间的间隔有效解决了现有微透镜阵列串扰太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9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08617.7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卫星遥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镜扫描式的多谱卫星遥感方法,包括沿着光路传输方向依次布置的振镜扫描系统、反射镜组、探测系统、计算机控制与处理系统;振镜扫描系统实现对待测目标的扫描和回波光束的收集;反射镜组实现对回波光束的收集和聚焦;探测系统实现对回波光束的探测和向计算机传输;计算机控制与处理系统实现对振镜扫描的控制、回波数据的处理和图像重构。本振镜扫描式的多谱卫星遥感方法提高了扫描速度和扫描精度,保证了扫描过程中卫星的稳定性,使最终的重构图像质量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9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07252.6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级衍射结构的轻小型大视场望远成像系统,该系统为六片式结构,第一片为用于光程差补偿的阶梯形玻璃平板,光焦度为零;第二片透镜为表面具有衍射结构的主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片透镜为弯月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片透镜为弯月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片弯月形透镜和第六片凸透镜构成一组双胶合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本发明采用球面型多级衍射主透镜和传统的折射透镜组合形成折衍混合透镜,增加光学设计自由度。球面型多级衍射主透镜取代传统望远系统中的球面折射主透镜,所述球面型多级衍射主透镜具有更薄的厚度,更小的像差和色差,有效降低了系统的重量和复杂度,全视场5°下的成像质量良好,适用于大视场、轻量化的空间遥感光学成像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39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65774.8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29/16 , H01L29/7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和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本发明的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纳米球,边缘规则紧凑,颗粒分布显示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可以用其激发波长控制场效应晶体管,同时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中石墨烯点电极间稳定连接,保障了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纳米球和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稳定性。石墨烯的零带隙和非线性反应特性一直限制着其实际应用,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具有宽带非线性光学响应,在超快光学开关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有效地改进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