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4352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622968.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淬火钢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预测方法,通过建立曲轴‑线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曲轴‑线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感应加热过程进行磁热耦合数值仿真、对冷却过程进行热机耦合数值仿真,获得曲轴在冷却后的残余应力应变状态等步骤、通过对钢质曲轴的电磁感应淬火强化工艺,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其三维磁热耦合模型,并对其感应加热‑冷却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获得曲轴在经过处理后的残余应力场。在此基础上结合曲轴自身的结构与材料特性,与KBM多轴疲劳模型相结合对淬火后的曲轴的弯曲疲劳强度进行预测。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减小了预测误差,具有更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5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22968.8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淬火钢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预测方法,通过建立曲轴‑线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曲轴‑线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感应加热过程进行磁热耦合数值仿真、对冷却过程进行热机耦合数值仿真,获得曲轴在冷却后的残余应力应变状态等步骤、通过对钢质曲轴的电磁感应淬火强化工艺,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其三维磁热耦合模型,并对其感应加热‑冷却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获得曲轴在经过处理后的残余应力场。在此基础上结合曲轴自身的结构与材料特性,与KBM多轴疲劳模型相结合对淬火后的曲轴的弯曲疲劳强度进行预测。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减小了预测误差,具有更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088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32951.6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61H3/00
Abstract: 一种无需动力的下肢外骨骼。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行走时对人体下肢起辅助支撑的外骨骼装置,不需要外接动力,具有结构简单、穿戴和使用方便、可靠的特点。主要包括支撑座、大腿部、小腿部、足部和关节锁止器,支撑座能支撑住人的胯部,大腿部上端通过杆端轴承与支撑座活动连接,下端通过轴销与小腿部上端转动连接,小腿部下端与足部通过滑套方式连接,关节锁止器安装在小腿部,关节锁止器通过拉索与足部连接,当脚踩向地面时,通过足部和关节锁止器将小腿部与大腿部固定,使人的体重通过支撑座、大腿部和小腿部传到地面,使下肢得到辅助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01798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439040.9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多轴疲劳模型的曲轴疲劳极限载荷预测方法,包括步骤:选取同种材料、不同圆角结构的两款曲轴,获取曲轴自身材料的抗拉强度,曲轴自身材料的剪切疲劳极限;两款曲轴分别为第一款曲轴和第二款曲轴;对第一款曲轴在疲劳极限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张量进行分析,确定临界平面以及临界平面内的剪切应力幅值和最大法向应力;确定改进多轴疲劳模型;计算得到第一款曲轴的等效极限应力值;确定第二款曲轴1000N·m载荷作用下的剪切应力和法向应力;得到第二款曲轴疲劳极限载荷的预测方程,对预测方程进行求解,求解得到第二款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值。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同种材料、不同结构的曲轴的疲劳极限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126433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257050.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树圆周分段挖切式挖树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轻便、效率高和作业安全性好,而且树根土球的形状规整,泥土与树根结合性好的特点。主要包括推车,挖掘刀具和树夹,挖掘刀具包括摆臂、球面导板、动力源、锯链和传动机构。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锯链在球面导板边缘往复运动,球面导板通过摆臂实现在垂直平面内上下摆动,一次完整的摆动完成一段挖切,挖掘刀具又通过推车和树夹的作用实现绕树干的圆周运动,将整个圆周分成若干段,每段挖切一次,就可以完成整个土球的挖切。
-
公开(公告)号:CN10829443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1370137.6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5C5/14 , B60B33/0005 , B60B33/0042 , B60B33/0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拉杆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杆箱的万向轮减振机构。该机构是为了拉杆箱能在不平整路面上平稳移动,减少抖动。该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轮子,拉杆箱可以通过镶嵌在固定板和圆形T形架的旋转片可以360°旋转,万向轮收到地面的多余反作用力,图钉形架的连接轮架可以向上移动,带动轮子向上移动,进一步的压缩弹簧,通过弹簧的阻尼作用,来抵消路面的反作用力,使拉杆箱能平稳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57352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57515.0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F02P5/15
Abstract: 一种汽油发动机点火信号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串联在发动机ECU与点火模块之间,该装置包括主控芯片、输入调理电路、输出电路、电位计、输入插头、切换开关、输出插头和显示器。点火控制信号经输入插头和输入调理电路进入主控芯片,电位计产生可调节的直流电压信号送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根据点火信号的频率和电位计的电压值确定延迟的时间参数,并将原点火信号延时后通过输出电路和输出插头送到点火模块,切换开关用于选择是否延时,延时参数能在显示器上显示。本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一片单片机及少量电路,就可以实现发动机点火信号的延时控制,满足点火提前角调节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30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71967.7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C21/34 , G01C21/20 , G06Q10/047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改进A*算法与DWA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步骤1将车辆从起点到终点所需经过的平面区域采用栅格法建立栅格地图,在所述栅格地图中预先设置起点与终点位置;步骤2运行改进A*算法,从所述的栅格地图的起点进行全局路径规划,获得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全局最优路径;步骤3运行改进DWA算法,以步骤2所述的全局最优路径为参考路径,从步骤1所述的起点到终点位置进行局部动态避障路径规划,为步骤1所述的车辆规划出一条最优的动态避障路径。本发明为智能车辆的运动提供了一条高效可靠的全局最优路径,并赋予了其实时躲避动态障碍物的能力,实现了多方面的显著效益,提高了搜索效率,改善了路径质量,更适应复杂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398764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1257813.5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辅助点的机场滑行道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电子地图选定路点,根据路点生成图模型顶点,根据路点连接关系确定图模型包含的边,并记录边与顶点的相互对应关系;通过是否具有共同顶点确定边与边的邻接关系;针对电子地图上的各个路点,在每个与路点相连的边上靠近路点的位置添加辅助点;建立边、顶点与辅助点的对应关系;建立基于端点坐标的夹角计算公式;基于相邻边的共同顶点及其辅助点计算夹角,确定相邻边的可达性;依据相邻边可达性,在邻接矩阵基础上生成可达矩阵。利用本发明可基于机场电子地图生成用于直接搜索可行滑行路径的图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5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04968.3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3/08 , G01B21/32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3/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改进Maxwell模型的重组竹材压缩蠕变应变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对重组竹材进行2种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试验,并采用一种新的基于变阶次的Captou分数阶理论定义的Maxwell黏弹性力学本构关系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获得模型在这2种应力水平下的黏性系数与阶次;其次分别采用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对应力水平‑阶次及应力水平‑黏性系数关系进行拟合,获得这两个参数在其他任意指定应力水平下的数值;最后基于前一步获得的参数值及Maxwell模型,对重组竹在其他应力水平下的压缩蠕变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面基于该方法能够有效克服重组竹自身力学性能分散性强的缺陷,准确预测多款重组竹试件的压缩蠕变应变,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