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8830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17968.9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8G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目标优化的城市交通信号灯动态配时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初步指定交叉路口的绿信比、最大绿灯时间、最小绿灯时间以及信号周期T,并指定转换步长B;在给定的信号周期T下,依据相位依次开启交叉路口的绿灯信号;实时监测交叉路口的交通数据并计算交叉路口绿灯相位车辆排队长度p和下一绿灯相位的车辆排队长度q,由模糊逻辑控制器实时调整交叉路口各相位的绿信比u;计算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由周期优化控制器确定下一阶段的信号周期值T’和各相位的绿灯时长gei’。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平均停车次数和平均延误时间,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使得交通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合理,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259268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054434.0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反应堆零部件领域的一种双层水棒组件结构改善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方法。该方法是在超临界水冷堆中采用双层的水棒结构,增加一层水棒壁,即吊篮与组件外壁器间通道两端分别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双层水棒的水棒内管壁下端与下腔室连通,水棒外管壁上端与上腔室连通,水棒外管壁与组件外壁及燃料棒表面之间形成燃料通道,燃料棒竖着排列在燃料通道内;因此改变工质流动方式,从而得到比采用单层水棒更加均匀的轴向慢化剂温度分布,进而使组件轴向功率分布更加均匀。由此可以降低相同平均热流密度条件下的最大燃料包壳温度,该结构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同时增加提升反应堆总功率的空间。具有结构简单,对原始设计改进较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789821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196918.9
申请日:2012-06-1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能发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新型钍基反应堆装置。该装置包括了中子产生装置、堆芯分区装置和安全控制装置三个部分。依靠加速器产生质子来轰击铅质靶核产生中子,232Th吸收中子后进行衰变产生并积累易裂变核素233U,当233U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会发生裂变。同时235U吸收经过钍燃料区的中子进行裂变,产生能量和中子。本发明能够实现钍燃料增值,从而解决我国核资源短缺的问题。本发明实现了钍燃料的增值,使用钍燃料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更少。由于堆芯还使用了铀燃料,可以为钍燃料提供中子,也能减小加速器的工作负荷量。另外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控制棒来进行控制,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863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42340.6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MOX燃料组件结构属于核能发电领域。若干个水盒组成方形的壳体,在水盒组成的壳体内布置若干水棒,在水棒的间隙内布置直径为R的MOX燃料棒;水棒分为大水棒和小水棒两种形式,大水棒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其长和宽分别为3R,小水棒的横截面为矩形,其长为3R,宽为R;水棒与水棒之间、水棒与水盒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均为R,由整齐排列的MOX燃料棒填充;MOX燃料棒与水棒之间的空隙或MOX燃料棒与水盒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燃料剂冷却通道。在超临界水冷堆中采用此种MOX组件结构,可以达到与原结构只使用UO2组件设计同样效果,可以改善组件的功率分布不均匀因子。具有结构简单,对原超临界水堆组件设计改进较小的特点,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9268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4434.0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反应堆零部件领域的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双层水棒结构,该结构是在超临界水冷堆中采用双层的水棒结构,增加一层水棒壁,即吊篮与组件外壁间通道两端分别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双层水棒的水棒内管壁下端与下腔室连通,水棒外管壁上端与上腔室连通,水棒外管壁与组件外壁及燃料棒表面之间形成燃料通道,燃料棒竖着排列在燃料通道内;因此改变工质流动方式,从而得到比采用单层水棒更加均匀的轴向温度分布,进而使组件轴向功率分布更加均匀。由此可以降低相同平均热流密度条件下的最大燃料包壳温度,该结构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同时增加提升反应堆总功率的空间。具有结构简单,对原始设计改进较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3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0917212.1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及核反应堆控制棒组件,该控制棒包括I型控制棒和II型控制棒,其中,I型控制棒为非均匀控制棒,放置在核反应堆的中央,II型控制棒为均匀控制棒,放置在核反应堆的边缘。本发明在核电厂反应堆的反应性控制领域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不仅能使核反应堆堆芯径向功率与轴向功率的畸变峰分解并展平,而且能够削弱温度场震荡对反应性控制的影响,提升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0927.0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燃料棒包壳,该包壳包括芯体(1)和芯体外保护层(4);其中,所述芯体(1)由纯钼或钼合金组成,所述芯体外保护层(4)为金属涂层。其中,金属涂层选自的Fe‑Cr‑Si涂层,不锈钢涂层或Si‑Mo涂层。本发明为核反应堆燃料棒提供了一种新型包壳材料,有效提高了燃料组件包壳的抗冲击性和耐疲劳性,以及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0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13841.X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与无人船的海洋辐射与核素扩散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无人机探测子系统、无人船探测子系统和控制中心子系统,所述无人机探测子系统与无人船探测子系统分别与控制中心子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无人机探测子系统用于探测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信息数据,所述无人船探测子系统用于收集气象数据和探测放射性核素信息数据。本发明通过收集附近海域气象信息和核素扩散信息,在事故工况下,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得到实时扩散数据,经过处理后传输至远程终端。本发明的监测系统及方法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对附近海域环境进行监测,在核电站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得到核心数据,从而采取更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32599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0910824.0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一种基于类八叉树索引的显著性特征强化采样方法,首先在类八叉树空间分割的基础上,对局部缺失严重的模型进行自适应点云特征强化;然后采用基于子空间的最邻近采样算法对增强后的点云进行下采样;最后,依据所得的采样点在增强后的点云中提取骨架。实验结果表明:类八叉树空间能实现对点云的高效管理,提升骨架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自适应点云增强采样策略使提取的骨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描述性;本发明中的优化后的算法适用于多种领域的点云模型,且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5083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392462.7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式超临界水细颗粒热泳脱除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3)、脱除段和出口段(8),超临界水从入口段(3)进入到装置中,经过脱除段脱除细颗粒,从出口段(8)离开所述装置,完成脱除过程,实现细颗粒的脱除。本装置通过利用流体在内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热泳力、湍流力以及扩缩效应等多种力学效应综合影响而产生强力细颗粒脱除效果,同时利用气凝胶材料的强吸附性进一步加强脱除效果,能够有效脱除超临界水中的细颗粒杂质,保证流体的安全稳定流动。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起到良好的细颗粒脱除效果,满足实验需求及工程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