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49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780184.2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D19/10 , F24D3/10 , F24D3/14 , F28D20/00 , F28F27/00 , G06F30/20 , G06F111/06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网动态供热策略确定方法,属于供热领域,首先通过结合供热系统中换热器、管道、围护结构的动态标准热阻模型,构建供热系统的整体动态热量流模型,从而建立了热源供水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函数关系,然后确定以室内温度波动最小和全天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热网动态协调优化模型,最后根据实时的室外温度,迭代计算维持室内温度稳定的热源供水温度,为基于温度调节的热网动态优化运行提供了供热策略,在降低了碳排放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76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73489.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4D19/10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热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区域清洁供热技术领域。该供热系统控制方法首先优化获得供热系统在整体运行条件下的最优节点温度,然后建立包含节点温度与工质热容量流逻辑关系的多变量耦合比例控制器,从而利用多变量耦合比例控制器输出实时工质热容量流,去控制供热系统,直至供热系统的节点温度达到最优节点温度,为供热系统制定了最优调控策略,解决了供热系统的动态变流量控制问题,使供热系统保持在稳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088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20554.7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京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5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并联执行机构动作量优化分配装置,包括:分解单元、分配单元、求和单元、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将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分解为一个大幅分解分量,以及多个递减的小幅分解分量或一个小幅分解分量,再将模拟量常数0和各小幅分解分量分别与大幅分解分量叠加后的信号作为各并联执行机构各自的控制信号,实现了控制器输出大幅变化时,所有执行机构同步动作保证系统控制品质;控制器输出小幅变化时,执行机构依次动作。本发明实现了控制器输出大幅变化时,所有执行机构同步动作保证系统控制品质;控制器输出小幅变化时,执行机构依次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25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59976.2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掺烧湿污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二次风量控制方法,在一次风量前馈指令计算逻辑中增加一个参数可调整的非最小相位动态补偿环节,利用湿污泥投入量与给煤量的比值信号调整非最小相位环节的惯性时间,利用床温信号调整非最小相位环节的反向微分时间,实现一次风量变化的时机、幅值同给煤量变化相匹配;同时,采用给煤量指令信号经过多点折线函数计算总风量前馈指令信号,经过惯性时间可调的一阶惯性环节滤波后,减去一次风量前馈指令信号后得到二次风量前馈指令信号,利用床温信号调整一阶惯性环节的惯性时间,能够在给煤量、一次风量变化时保证燃烧过程中总空气供给的时机、幅值同给煤量变化相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08708775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810427678.6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火电机组变负荷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热电负荷转换模型的热电联产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将供热抽汽调节与传统协调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变负荷初期的负荷变化主要由供热抽汽流量调节承担,随着燃料量调节作用的逐渐发挥,供热抽汽流量开始出现反调直至回复初始值;到变负荷控制末期,供热抽汽流量对负荷的控制作用逐渐消失,负荷变化完全由燃料量调节完成。通过供热抽汽蓄热调节与机炉协调相结合,系统无论从初始阶段的响应时间,中间过渡阶段的响应速率,以及最终稳定阶段的调节精度都有所提升优化,本发明既能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又能改善机组的变负荷特性,对于新能源电力的接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1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196117.6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柔性协调控制系统的平衡跟踪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在采用柔性协调控制系统对火电机组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数目的控制周期设置一个跟踪周期,在跟踪周期内允许柔性因子发生变化,锅炉侧控制输出和汽机侧控制输出维持不变,所有锅炉侧控制器均跟踪锅炉侧控制输出信号,所有汽机侧控制器均跟踪汽机侧控制输出信号;在其余控制周期内,柔性因子信号维持不变。本发明在柔性协调控制系统中增加了平衡跟踪控制逻辑,彻底消除了柔性因子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扰动,而且不会对系统控制品质造成可观测到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火电机组的控制品质。本发明方法逻辑结构简单,不需要现场调试,特别适合于深度调峰运行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270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26709.0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无自平衡能力对象的串联控制方法,目的是使被控变量响应设定值变化性能和抗对象侧扰动性能同时达到最优。其技术方案是,采用由主控制器和子控制器构成的控制系统,所述主控制器为PID控制器,子控制器为PD控制器,设定值和反馈值求偏差后的信号进入主控制器的输入端,主控制器输出和反馈值求偏差后的信号进入子控制器的输入端,子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入。本发明采用串联控制方法,被控变量具有很好的跟随设定值变化的能力和很好的抗对象侧扰动的能力,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单回路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响应设定值变化性能和抗对象侧扰动的性能不能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而且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十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93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758309.5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1/36
Abstract: 一种限幅微分控制方法,用于提高大惯性、大滞后、被控对象的控制品质,其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采用限幅微分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当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小于或等于限幅值时,不对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进行限制;当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大于限幅值时,在对限幅微分控制器的输出进行限幅的同时,对微分环节中的惯性时间进行闭环调整,通过增加微分控制惯性时间的方法减小微分输出幅度并使总的微分控制量保持不变。本发明在保持总的微分控制作用不变的条件下,将微分的输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大滞后、大惯性对象以及需要大的微分作用进行动态补偿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微分控方法。本发明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现场调试简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5159243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452211.3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煤可磨性补偿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利用磨煤机磨制标准煤种的电机电流除以磨制实际煤种的电机电流,得到相对可磨性系数;再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台磨煤机并列运行时煤的平均相对可磨性系数;然后对平均相对可磨性系数进行非线性滤波;最后将滤波后的平均相对可磨性系数作为煤可磨性修正系数,令其以乘积的形式对协调控制系统锅炉侧控制器的偏差输入进行修正,实现对控制器增益的补偿。本发明根据煤的可磨性与磨煤机制粉电耗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这一特点计算煤可磨性修正系数,进而实现对控制器增益的补偿。该方法消除了煤可磨性变化对协调控制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了协调控制系统适应煤种变化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63553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06500.4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5B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火电机组变负荷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冷端系统冷却工质调节的火电机组变负荷控制方法。火电机组变负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动态特性好的冷却工质控制回路和稳态性能好的给煤量控制回路。以冷却工质控制回路作为主回路,给煤量控制回路作为副控制回路。通过采用联合冷端系统冷却工质调节和机炉协调共同作用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负荷响应起始段速率的大大加快,现场实施方便、安全,控制性能优。对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接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