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139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86309.1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图的实时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利用深度相机获得拍摄场景的深度图和RGB彩色图;对每一帧深度图进行如下处理:对深度信息进行补全,然后其像素点转换第一类三维坐标点,并计算每一个像素点处的法向量;将深度图对应的第一类三维坐标点转换为第二类三维坐标点;为深度图所对应的每一个第二类三维坐标点分配体素块,并利用哈希表索引体素块;通过对体素块加权融合更新体素块中每一个体素的sdf值,然后提取场景表面;获得场景表面的纹理信息,并计算场景表面每一个体素处的表面法向量。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重建速度和重建质量,并且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的场景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89210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15507.6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虚拟现实图像处理系统,包括:视线计算模块、多层次渲染模块以及显示模块;视线计算模块用于控制移动端的摄像头实时获取用户脸部图像,通过用户脸部图像实时确定用户瞳孔位置,并根据用户瞳孔位置确定用户视线区域,视线区域不占满移动端的整个显示屏;多层次渲染模块对视线区域内待播放图像的底层数据进行点分裂得到高层网格数据,处理视线区域以外待播放图像的底层数据的得到底层网格数据;显示模块将多层次渲染模块处理后的待播放图像数据分屏变换后显示给用户,使用户看到虚拟现实的图像。本发明克服现有移动端虚拟现实设备刷新频率不足画面丢失、重影以及移动端虚拟设备内存不够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9477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472232.7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DC变换器,包含电感、整流模块、第一桥臂拓扑和并联的第二桥臂拓扑、第三桥臂拓扑及电容,第一桥臂拓扑包含串联的第一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第二桥臂拓扑包含串联的第二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第三桥臂拓扑包含串联的第三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电感一端接第一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串联耦合点上,另一端接第二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串联耦合点上;第一桥臂拓扑和电感构成Buck变换器,第二桥臂拓扑和电感构成Boost变换器,第二桥臂拓扑、第三桥臂拓扑以及整流模块构成移相全桥变换器。该拓扑对电感及第二桥臂拓扑进行了复用,并且实现了多个输入输出端口,同时,对每个开关管都实现了软开关。
-
公开(公告)号:CN1443514A
公开(公告)日:2003-09-24
申请号:CN03118985.7
申请日:2003-04-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听诊方法及其装置。其中,本方法是:由电子听诊器(14)将患者病况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经用户端计算机(7)处理后,由因特网(9)输送至远程端计算机(11)处理,还原成声音,接收方医生在听到病人传递过来声音,作出诊断,患者或发送方医生根据收到的诊断作出选择。本装置结构包括由医用听诊头(1)、听诊胶管(2)、声电转换器(3)和双芯电线(4)及插头(5)构成的电子听诊器(14),用户端计算机(7)、远程端计算机(11)以及远程端听音耳机(13)。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可通过因特网实施远程听诊、对患者进行医疗监护以及处方诊治。
-
公开(公告)号:CN11399201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394860.4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增益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传统的电力电子变换器不能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提出的功率多向流动、宽增益、高功率密度等要求。本发明提出的宽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采用多桥臂复用技术,将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Boost单元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半桥桥臂复用,将交错Buck‑Boost变换器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原边全桥复用,在具有宽增益端口、低电流纹波端口、恒压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同时,能够减少开关管数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功率密度、减小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感电流闭环调制与脉冲注入调制方法,能够实现所有开关管全功率范围的软开关。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新型家庭发电系统等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69825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997549.6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电增强型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铁电增强型的太阳能电池包括导电基底(1)和依次沉积于该导电基底(1)上的空穴阻挡层(2)、介孔纳米晶层(3)、介孔间隔层(4)及介孔背电极层(5),其中介孔纳米晶层(3)、介孔间隔层(4)和介孔背电极层(5)中的至少一层其介孔中还填充有光活性材料;并且,空穴阻挡层(2)、介孔纳米晶层(3)和介孔间隔层(4)中的至少一层包括铁电材料或铁电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结晶性良好的铁电纳米材料例如纳米颗粒代替普通薄膜,既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又不会对载流子的传输造成影响,经特定人工极化工艺处理后的无机铁电材料还能有效促进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6892014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0094754.1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越障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旋转阶梯的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所述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包括车体,前驱动组、后驱动组、前铰接轴结构及后铰接轴结构。所述前铰接轴结构及所述后铰接轴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体相背的前端及后端;所述前驱动组及所述后驱动组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铰接轴结构及所述后铰接轴结构。所述后铰接轴结构包括车体后支撑座、水平铰接轴、铰接架、竖直铰接轴及后驱动组支撑座,所述车体后支撑座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后驱动组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后驱动组;所述水平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后支撑座及所述铰接架铰接,所述竖直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铰接架及所述后驱动组支撑座铰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364580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817111.0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62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爬楼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保持越障机器人匀速直线前进,测量其同一驱动组中两行星轮组与前方台阶的距离及行星轮组的转速,并计算偏转角;2)计算各行星轮组的理论转速,并使行星轮组以计算得出的转速进行运动;3)检测当前的L1和L2,并计算当前的偏转角θ;4)判断当前偏转角θ是否超过预设值:若是,则转入步骤2),若否,则控制机器人继续等速直线前进;5)判断两行星轮组是否到达阶梯:若否,则继续等速直线前进,若是,则两行星轮组一起翻转,翻越台阶;6)判断两行星轮组是否到达目的地:若否,则重复步骤1)~5),若是,则结束运动。本发明具有控制操作简单,转向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6436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17236.3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60L1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58 , B60L15/20 , B60L15/2036 , B60L2220/42 , B60L222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转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预设转弯半径R计算前、中、后梁角理论值;2)计算前、中、后梁角,测得机器人行星轮组当前转速和修正量,计算前、中、后梁角差值;3)确定行星轮组各电机理论转速;4)对各行星轮速度进行调节,测出电机当前转速;5)判断当前转速与理论转速的差值是否满足条件:若是,则继续,若否,则返回步骤4);6)判断连续三次当前Δθ1,Δθ2,Δθ3是否满足条件:若是,则继续,若否,则返回步骤3);7)判断机器人是否完成预设轨迹曲线:若是,则完成转向控制,若否,则转入步骤6)。本发明可实现机身允许范围内任意给定转弯半径的转向运动,具有转向灵活、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55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97658.8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隔直电容的混合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该具有隔直电容的混合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包括具有隔直电容的混合桥臂部分、副边全桥部分和高频变压器。所述变换器拓扑通过引入隔直电容的直流偏置电压来拓宽增益范围,同时具备多模式切换能力。通过配置工作桥臂组合可以得到5个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模式的增益特性确定可运行的输入电压范围,对于重叠的输入电压工作范围,采用保证所有开关管零电压开通为前提的最小电阻损耗作为模式选择的原则得到了模式边界的划分。本发明提供的变换器拓扑能够实现更宽的增益调节范围和软开关范围,适用于光伏系统、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充电器等电压宽范围变化场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