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和流量控制下电推进氙气剩余量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0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574875.8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间电推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和流量控制下电推进氙气剩余量评估方法。包括:每一次电推进点火均执行:基于当前次电推进点火下,每一次采集的阳极流量和每一次采集的时间间隔,确定当前次电推进点火下阳极的氙气消耗量;基于当前次电推进点火下,每一次采集时的电子减压系统输出的压力值、流量控制器的温度值和流量控制器的标定关系,以及每一次采集的时间间隔,确定当前次电推进点火下阴极的氙气消耗量;基于地面加注的氙气初始质量、当前次电推进点火下阳极的氙气消耗量、阴极的氙气消耗量,以及历史每次电推进点火时阳极的氙气消耗量、阴极的氙气消耗量,确定当下电推进系统的氙气剩余量,以此提高氙气剩余量的计算精度。

    一种基于推力矢量参数精细化电推进系统推力器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43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44083.6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间电推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推力矢量参数精细化电推进系统推力器分配方法。包括:针对每一个电推力器,均基于当前电推力器的推力矢量参数和电推力器矢量与整星坐标系的转换模型,确定当前电推力器的推力矢量指向整星质心时,推力矢量与整星坐标系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基于当前电推力器的比冲、当前电推力器的推力矢量指向整星质心时,推力矢量与整星坐标系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确定使用当前电推力器进行南北位置保持时的工质消耗量;基于每一个电推力器的工质消耗量,将待分配的所有电推力器进行工质消耗量排序,以确定出目标电推力器并进行分配,以此减少电推进系统工质的携带,从而提高整星的载荷承载能力。

    一种双组元推进系统贮箱加注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65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708621.0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元推进系统贮箱加注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双组元推进系统在加注日的加注推进剂质量、目标入轨贮箱压力和入轨后氦气溶解率,确定加注日的氦气气垫加注压力;根据氦气气垫加注压力,确定加注日氦气加注质量;获取双组元推进系统在补气日的贮箱遥测数据;根据加注日氦气加注质量、贮箱遥测数据、加注推进剂质量和补气日氦气溶解率,确定加注日的加注氦气温度;根据加注日的加注氦气温度、目标入轨贮箱压力和入轨后氦气溶解率,确定补气日的贮箱气垫调整压力。本方案能够在有效控制精度范围内,实现贮箱目标加注压力的量化控制。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航天器在轨推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007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300579.9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航天器在轨推力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结合地面试验数据,获取减压器和单向阀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上一时刻的贮箱压力和温度,获取当前的氧路和燃路流量;通过流量数据,得到当前的贮箱压力;通过当前的气瓶和贮箱压力,结合构造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当前的减压器输出压力和单向阀输出流量,进而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气瓶压力;当计算时间大于点火时间,结束以上步骤,计算得到发动机的预测推力。进一步可以利用在轨数据修正神经网络模型,从而获取修正后的预测推力。本发明实现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达到高精度在轨推力预测的目的,避免了常规数学模型构造的难题。

    一种长寿命气路的节流元件调试验证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2165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165275.3

    申请日:2019-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气路的节流元件调试验证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容器系统、压力测量组件和管阀组件。试验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的优点。试验方法规定了试验的具体步骤,包括结合数值仿真预先选取合适的节流元件;然后通过试验得到调试压力下,基于该节流元件的补气增压数据;将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判该节流元件在工作压力下的性能;确定节流元件后,完成增压过程的验证。该方法不仅简单,且可操作性强,大大减少了试验成本和时间,可以有效的完成长寿命增压气路的节流元件调试及增压过程验证。

    一种可重复飞行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883982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331539.3

    申请日:2018-04-13

    Abstract: 一种可重复飞行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包括主舱体、轮腿复合移动机构、推进系统、测控和载荷;主舱体作为机器人的主承力结构,为轮腿复合移动机构、推进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电源、测控和载荷提供安装接口;轮腿复合移动机构作为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安装在主舱体上;推进系统布局采用主推力器中心安装和辅推力器边缘对称安装的方式安装在主舱体上。该机器人能够以轮腿联动、轮式或足式等方式实现非结构化地形表面移动,又能够喷气低空飞行,解决单纯轮式、足式机器人在移动能力上的局限性,实现星球表面复杂地形的全地形通过。

    一种不基于气体旁路的系统混合比主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133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827976.X

    申请日:2017-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基于气体旁路的系统混合比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轨控发动机点火前的预定时刻,计算氧化剂贮箱与燃烧剂贮箱的目标压力差ΔP;当ΔP>0时,通过控制贮箱入口处自锁阀的开关,将两种贮箱间的压力差调整到△P,然后轨控发动机点火;保持贮箱入口处的全部自锁阀均关闭,当任一种贮箱的实时压力达到压力下限时,将贮箱入口处自锁阀全开;当氧化剂贮箱的实时压力上升至第一设定阈值时,关闭LV1和LV2,当燃烧剂贮箱的实时压力上升至第二设定阈值时,关闭LV3和LV4。本发明实现了对无气体旁路的双组元推进系统进行系统混合比的主动控制的目的。

    一种封闭式的低填充率并联贮箱加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5495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65273.4

    申请日:2019-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闭式的低填充率并联贮箱加注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进行推进剂加注时,针对低填充率推进系统并联贮箱的特点,调整并联贮箱Tox1和Tox2至不同背压,获取贮箱Tox2加注量的称重零点;打开贮箱Tox2的下游液口自锁阀LV2,对贮箱Tox2进行加注至预定加注量;关闭自锁阀LV2,获取贮箱Tox1加注量的称重零点;打开贮箱Tox1的下游液口自锁阀LV1,对贮箱Tox1进行加注至预定加注量;最后打开贮箱Tox1、Tox2的上游气口加排阀,给并联贮箱充入预定压力的挤压氦气。本发明实现了不需要通过气口放气,而达到低填充率并联贮箱加注的目的。

    卫星电推进系统热增压氙气加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510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287097.9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卫星电推进系统热增压氙气加注方法,属于卫星电推进系统的高纯氙气加注试验技术领域,适用于所有采用高纯氙气作为工质的电推进系统的加注试验。本发明根据卫星电推进系统高纯氙气加注的技术要求,合理设计了热增压氙气加注方法。该方法具有洁净度高、能够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可靠性高、模块置换方便、测量数据全面完整等优点,能够有效满足高纯氙气的加注任务要求。本发明采用气动阀自动控制,与系统压力、温度协调匹配性强,实现气动阀开关控制与加注过程协调进行,能够实现氙气吸入过程和加注过程的自动控制,也可以防止试验过程中星上气瓶中的氙气回流至试验系统,能够保障氙气加注试验安全、可靠进行。

    一种卫星在轨自主加注用液体传输接口

    公开(公告)号:CN1040581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40001.3

    申请日:201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在轨自主加注用液体传输接口,属于卫星在轨加注技术领域。该传输接口包括位于服务卫星上的主动端和位于目标卫星上的被动端。当在轨加注接口主动端轴向进给到一定位置时,钢珠部分落入被动端接口锁紧凹槽内,电磁阀通电工作,主动端锁紧装置衔铁将钢珠压入被动端接口锁紧凹槽内,实现在轨加注接口主动端和被动端的锁位。加注完成后,电磁阀再次通电,阀芯反向移动,钢球在弹簧造成的轴向力作用下从凹槽内脱出,实现在轨加注接口主动端和被动端的快速分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