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1247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089974.1
申请日:2014-03-1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蓟马的室内饲养方法,将两端开口的透明塑料管作为饲养管,在饲养管底部内放入适量花粉;卵粒孵化后,即可将初孵幼虫用细小的软毛毛笔转移到另一个饲养管进行饲养,在相对大的塑料容器中放入一层吸水纸,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饲养。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价格较低,能够在保证蓟马种群数量(成活率)的基础上,非常清楚地观察到蓟马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为蓟马生物学习性的研究等提供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696384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219388.5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在新植蔗或宿根蔗的垄边套种玉米;甘蔗选用当地主推良种,冬植蔗11月初至翌年1月底下种,春植蔗2月初至3月底下种,然后播种玉米;甘蔗行间距为90~100cm,每公顷种150000芽左右,保证密度达到82500~90000条有效茎/ha;玉米选择早熟、矮杆、株型紧凑的品种;打塘于蔗垄边播种,塘距35~40cm,每塘2株,保证种植密度达27000~33000株/ha。甘蔗玉米多样性种植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达60~70%。
-
公开(公告)号:CN11126447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010279282.9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IPC: A01K67/033
Abstract: 草地贪夜蛾的室内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涉及昆虫饲养。本发明包括幼虫饲养管和成虫饲养器,幼虫饲养管包括指形管、滤纸片和纱网,滤纸片为圆形,水平放置在指形管内部,纱网用皮筋扎紧在指形管管口;成虫饲养器包括上水杯、下水杯和脱脂棉球,下水杯为正置的透明塑料杯,上水杯为倒置的透明塑料杯,下水杯与上水杯的开口相向连接;脱脂棉球放置在下水杯内,下水杯的上底部剪切一条优弧状的开孔,优弧角度大于270°且小于330°,优弧片背面黏贴有透明胶带;指形管管口插入开孔处连接。本发明根据实验室研究草地贪夜蛾的过程中掌握的生物学习性及特点,形成一套室内草地贪夜蛾的饲养方法,简化操作步骤,节约时间,有效提高草地贪夜蛾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2153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0150969.1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 A01M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花蝽类天敌昆虫采集、饲养及释放一体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昆虫的采集、饲养、释放技术领域,其包括采集单元,包括一空心的采集桶;饲养及释放单元,包括悬挂部、中心柱、第一底盘和多层隔离平台;储虫单元,包括储虫桶,储虫桶的第一端为开口,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底盘。本发明避免了传统采集方法中拍盘法和扫网法效率慢及虫口损失率高的缺点,可在提高效率的条件下也能够保证小花蝽损伤率降低;同时该装置通过特有的结构与设计解决了传统饲养装置的存在的问题,为小花蝽的合理运用及害虫防控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2205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43074.5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昆虫人工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地贪夜蛾的室内种群繁殖方法,包括幼虫饲养、蛹和成虫饲养两个阶段,在幼虫饲养阶段,将卵放在小麦嫩苗盘的小麦嫩叶上,进行孵化,孵化至3‑4龄虫时更换一次小麦嫩苗盘,草地贪夜蛾在小麦根部孵化成蛹,然后再转移到成虫饲养装置中进行饲养,本发明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物学习性及特点,在原有的饲养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形成了一套适宜维持草地贪夜蛾种群适生性及敏感种群数量的饲养方法,并且大大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37091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59829.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玫烟色棒束孢WSWL21837菌株孢子粉生产方法,方法包括:对玫烟色棒束孢WSWL21837菌株进行活化、制备一级液体菌种、制备二级液体菌种、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对孢子粉进行干燥与收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液-固双相发酵培养技术,以1/4萨氏培养液为液体发酵培养基质,以麦麸为固相发酵培养产孢基质,以食用菌单口菌种袋为发酵产孢容器,该方法操作简作,菌株液相和固相培养生长快,产孢量大,孢子含量高,孢子萌发率高,全部发酵培养周期在20天左右,可在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的规模生产中应用,从而为害虫生防玫烟色棒束孢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084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410335748.7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MFYY090714及其应用,其中,该黄绿绿僵菌MFYY090714于2014年4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020。该菌株是从白背飞虱体上分离得到的新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其孢子悬浮液对白背飞虱成虫致病力较好,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广泛用于白背飞虱的防治实践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83889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294306.7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4 , A01K67/033
Abstract: 用银纹夜蛾幼虫繁殖蜡蚧轮枝菌恢复其活力的方法,属生物技术。饲养银纹夜蛾;培养蜡蚧轮枝菌;制备蜡蚧轮枝菌的分生孢子液;将制备的分生孢子液制成悬浮液;将悬浮液均匀喷于银纹夜蛾幼虫体至体表面湿润,再把幼虫放入无菌人工气候室内饲养至虫体长满菌丝;收集上步的虫体,脱水干燥,贮存于-78℃~-95℃的冰箱。经过本发明技术繁殖的蜡蚧轮枝菌,繁殖续代过程中能够长时间保持菌株孢子活力及其感染能力,也可利用该方法对感染力及活力严重下降的菌株进行活力及感染能力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988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288614.4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昆虫对高秆作物嗅觉定向行为的嗅觉仪,包括有机玻璃制成的植物生长箱,底垫,昆虫活动室,网状护罩,底座以及连通管;植物生长箱两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通气孔和连接孔,相邻于设有通气孔或连接孔的侧面上设有可开关的活动门;植物生长箱底部无缝对接方式设于底垫上;昆虫活动室包括有机玻璃围成的侧壁;昆虫活动室的底部开口无缝对接方式设于底座上,顶部开口通过护罩盖住,中部设有做为载虫平台的隔板,与隔板位于同一平面的侧壁上均匀分布若干连接孔;植物生长箱的连接孔与昆虫活动室侧壁上的一连接孔通过连通管连接。本发明安装、操作方便,便于地观察昆虫在活动室的活动行为、对供试验植物的选择趋向运动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084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35748.7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MFYY090714及其应用,其中,该黄绿绿僵菌MFYY090714于2014年4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020。该菌株是从白背飞虱体上分离得到的新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其孢子悬浮液对白背飞虱成虫致病力较好,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广泛用于白背飞虱的防治实践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