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1035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580061944.2
申请日:2015-11-09
IPC: F16H61/64 , F16H59/14 , F16H59/40 , F16H59/42 , F16H59/46 , F16H59/74 , F16H61/02 , F16H61/14 , F16H61/12
Abstract: 自动变速器(3)具有:液力变矩器(4),通过所填充的油使发动机(2)的旋转流体传动至自动变速机构(5);油压控制装置(6),具有次级调节阀(25)和线性电磁阀(SLT),该次级调节阀(25)将次级压(PSEC)调压为在液力变矩器(4)中循环的循环油压,该线性电磁阀(SLT)向所述次级调节阀(25)供给信号压;以及控制部(1)。在涡轮转速(Nt)与发动机转速(Ne)的转速差在规定转速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以使循环油压(PSEC)变为第一循环油压的方式控制线性电磁阀(SLT),在涡轮转速(Nt)与发动机转速(Ne)的转速差大于规定转速(ΔN)的情况下,该控制部(1)以使循环油压(PSEC)变为高于第一循环油压的第二循环油压的方式控制线性电磁阀(SLT)。
-
公开(公告)号:CN105579745B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480052216.0
申请日:2014-09-25
IPC: F16H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12 , F16H61/00 , F16H2061/1224 , F16H2061/1264
Abstract: 在油压控制装置(50)中,即使向电磁继动阀(80)输出信号压(P1)的信号压输出阀(S1)发生故障,也能够从电磁继动阀(80)向离合器控制阀(60)供给来自第一线性电磁阀(SL1)的油压(Psl1)作为切换信号压,并且在从第一线性电磁阀(SL1)输出油压(Psl1)的期间,从电磁继动阀(80)向顺序阀(70)供给来自第一线性电磁阀(SL1)的油压(Psl1)作为保持压。
-
公开(公告)号:CN105579745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80052216.0
申请日:2014-09-25
IPC: F16H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12 , F16H61/00 , F16H2061/1224 , F16H2061/1264
Abstract: 在油压控制装置(50)中,即使向电磁继动阀(80)输出信号压(P1)的信号压输出阀(S1)发生故障,也能够从电磁继动阀(80)向离合器控制阀(60)供给来自第一线性电磁阀(SL1)的油压(Psl1)作为切换信号压,并且在从第一线性电磁阀(SL1)输出油压(Psl1)的期间,从电磁继动阀(80)向顺序阀(70)供给来自第一线性电磁阀(SL1)的油压(Psl1)作为保持压。
-
公开(公告)号:CN10271224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080049226.0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提供将旋转电机与动力传递装置以能同时提高转子的轴支承精度及转矩传递能力的方式连结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收纳具有转子(22)的旋转电机(MG)和动力传递装置(TC)的壳体(2),形成于动力传递装置(TC)的前罩部件(23)的第二突出部(6)经支承轴承(71)支承为相对形成在壳体(2)的支承壁(4)的第一突出部(5)能旋转,具备相对前罩部件(32)在径向对支承转子(22)的转子支承部件(23)定位的定位嵌合部(12),在定位嵌合部(12)的径向外侧具备将转子支承部件(23)与前罩部件(32)以能传递转矩的方式连结的转矩传递连结部(13),定位嵌合部(12)与转矩传递连结部(13)相对旋转支承部(11)在轴向重叠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596613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080046782.2
申请日:2010-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05 , B60K6/26 , B60K6/48 , F16H45/02 , F16H2045/002 , F16H2045/021 , F16H2045/0226 , F16H2045/0284 ,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能够恰当地向卡合装置的工作油压室供给油,并且能够将旋转电机的转子部件支承为能够恰当的旋转,进而能够缩短轴长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I)、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旋转电机(MG)、液力偶合器、卡合装置(C1)以及对它们进行收纳的壳体(3)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壳体(3)具有在相对于卡合装置(C1)靠内燃机侧沿径向延伸的支承壁(5)、和从该支承壁(5)朝向卡合装置(C1)侧突出的筒状突出部(11)。卡合装置(C1)具备卡合部件(33)、按压部件(34)以及工作油压室(H1)。旋转电机(MG)的转子(Ro)被支承轴承(71)支承于筒状突出部(11),并且在筒状突出部(11)形成有向工作油压室(H1)供给油的工作供给油路(L1)。
-
公开(公告)号:CN103347725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80007193.2
申请日:2012-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6/38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7 , B60K2006/4825 , B60L11/14 , B60L2240/36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3 , B60L2240/445 , B60L2240/486 , B60L2270/145 , B60W10/023 , F16D21/06 , F16D25/0638 , F16D25/10 , F16D48/02 , F16D48/0206 , F16D2048/0218 , F16D2048/0266 , F16D2500/10412 , F16D2500/70406 , F16H45/00 , F16H45/02 , F16H61/143 , F16H2045/002 , F16H2045/021 , F16H2045/0226 , F16H2045/0284 , Y02T10/6221 , Y02T10/6252 , Y02T10/642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10S903/902 , Y10T477/26
Abstract: 即便在第一接合装置的操作与第二接合装置的操作彼此重合的情况下,本发明仍然防止了第一接合单元中的油压与第二接合单元中的油压相互干扰。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装置,设置有第一接合单元和流体联接器,其中第一接合单元选择性驱动旋转电气机器并将旋转电气机器连接到内燃发动机。第一接合单元设置有第一摩擦构件、第一活塞、以及第一油室,第一油室容置第一摩擦构件并且形成为导致第一活塞中的用来施加作用的背压,并且流体联接器在主体容置室中设置有第二油室,第二油室用于控制第二接合单元的接合状态,以将联接器输入侧构件与联接器输出侧构件彼此直接连接,并且流体联接器设置有第一油压控制阀和第二油压控制阀,其中第一油压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油室中的油压,第二油压控制阀用于独立于第一油压控制阀控制第二油室中的油压。
-
公开(公告)号:CN102712244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80049226.0
申请日:2010-12-17
Abstract: 提供将旋转电机与动力传递装置以能同时提高转子的轴支承精度及转矩传递能力的方式连结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收纳具有转子(22)的旋转电机(MG)和动力传递装置(TC)的壳体(2),形成于动力传递装置(TC)的前罩部件(23)的第二突出部(6)经支承轴承(71)支承为相对形成在壳体(2)的支承壁(4)的第一突出部(5)能旋转,具备相对前罩部件(32)在径向对支承转子(22)的转子支承部件(23)定位的定位嵌合部(12),在定位嵌合部(12)的径向外侧具备将转子支承部件(23)与前罩部件(32)以能传递转矩的方式连结的转矩传递连结部(13),定位嵌合部(12)与转矩传递连结部(13)相对旋转支承部(11)在轴向重叠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51910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80015503.X
申请日:2020-01-28
IPC: H02K1/28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造方法,能减少相互作用于转子铁芯与筒状部的径向负载因轴向位置引起的偏差。旋转电机用转子(1)具备转子铁芯(2)和支承转子铁芯的铁芯支承部件(3),在铁芯支承部件具备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11)以及相对于非旋转部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从径向(R)的内侧支承筒状部的支承部(12),使用形成为使嵌合面部(A2)的包含在径向观察下与连接区域(A1)重叠的重叠区域(A3)的特定区域(A4)的直径(D1)、小于嵌合面部(A2)的特定区域(A4)以外的区域亦即一般区域(A5)的直径(D2)的铁芯支承部件(3),在使转子铁芯膨胀的状态下,将铁芯支承部件相对于转子铁芯向径向的内侧插入,然后使转子铁芯(2)相对于筒状部(11)相对地收缩,使筒状部(11)的外周面(F1)与转子铁芯的内周面(F2)嵌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04319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151472.6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72 , B60K17/00 , B60R19/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单元(10),其具备发动机(20)以及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被配置于发动机与驱动轮(39T)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变速器(36)。在变速器的下方设置有油底壳(35D)。在油底壳的下方设置有从下方侧对油底壳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保护部件(40)。保护部件(40)的一端被固定在动力系统单元中的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变速器(36)的前方侧的部分上,另一端被固定在位于同一方向上的变速器(36)的后方侧的部分上。能够灵活运用保护部件(40)所具备的刚性从而提高动力系统单元的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