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以及车辆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73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516219.2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以及车辆。蓄电装置(100)具备:蓄电模块;具有上表面(22a)并收容蓄电模块的收容壳体(20);设置成能够与车辆侧电连接器(70)连接的电连接器(50);以及设置成能够与车辆侧制冷剂连接器(60)连接的制冷剂连接器(40),电连接器(50)以及制冷剂连接器(40)设置成从上表面(22a)朝向上方突出,并且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在电连接器(50)和制冷剂连接器排列的排列方向上,在电连接器(50)与制冷剂连接器(40)之间设置有流动抑制部,所述流动抑制部用于在制冷剂从制冷剂连接器(40)漏出的情况下抑制制冷剂从制冷剂连接器(40)侧朝向电连接器(50)侧流动。

    载荷吸收构件及车辆载荷吸收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1332049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011563456.0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一种载荷吸收构件及车辆载荷吸收构造,在本碰撞吸能盒中,从第一主体部的第一主体上部的车辆前侧端延伸出第一延出部,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主体下部的车辆前侧端延伸出第二延出部。若向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主体部的车辆前侧端传递碰撞载荷,则在第一延出部上作用车辆下侧的旋转力矩,在第二延出部上作用车辆上侧的旋转力矩。由此,能够抑制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左侧粘接部及第一右侧粘接部与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左侧粘接部及第二右侧粘接部的剥离。

    车辆用电池壳体结构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4195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1911045555.7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壳体结构,其具备:顶板及底板;侧板,设于底板的周围;分隔板,呈格子状地设于底板的上表面,与侧板一起形成用于收纳电池包的多个区域;及紧固部件,具有能够插入侧板及分隔板的狭缝部和固定顶板的固定部,在侧板及分隔板中的至少一方插入于狭缝部的状态下接合于侧板与分隔板之间的交叉位置及分隔板彼此之间的交叉位置处的底板的上表面。

    车身构造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8456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910976832.X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具备:压铸制的后地板侧梁;以及金属制的后地板侧梁后部,由相同壁厚的板状部件或筒状部件形成,将所述后地板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与所述后地板侧梁后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结合的结合部构成为包括:内侧结合部,设于所述后地板侧梁侧并构成所述结合部的内侧,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至少具有包括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设置的上表面和位于与所述上表面交叉的方向上的两个面在内的三个面的结合面;以及外侧结合部,设于所述后地板侧梁后部侧并构成所述结合部的外侧,从该内侧结合部的外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内侧结合部的所述三个面的结合面而进行结合。

    车身构造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08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311977.0

    申请日:2020-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构造,在车身中,铝制的后纵梁与铁制的轮罩经由夹置于两者之间的铁制的纵梁R/F进行接合。在此,后纵梁与纵梁R/F通过第一接合部进行接合,轮罩与纵梁R/F通过第二接合部进行接合。此外,第二接合部形成于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不与第一接合部和后纵梁重叠的位置。

    车辆用电池搭载地板结构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89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0468833.3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对于电池组的搭载量的自由度较高的车辆用电池搭载地板结构。本发明的车辆用电池搭载地板结构(10)具备:底板部件(14),其通过使多个具有平板部(22)和分隔部(26)的单元部件(20)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且使相互对置的接合部(24)彼此接合而被构成,其中,所述平板部(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朝向车身前方侧的端部以及朝向车身后方侧的端部上形成有接合部(24),所述分隔部(26)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直立设置在平板部(22)的上表面上;侧板部件(16),其被设置于底板部件(14)的上表面上、且别设置于分隔部(2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并且通过其与分隔部(26)而形成对电池组进行收纳的区域(E)。

    车辆构件的接合构造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95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11468860.2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构件的接合构造,车辆构件的接合构造具有:轻金属制的板状的第一构件;铁制的板状的第二构件;铁制的铆钉,所述铁制的铆钉具备贯通所述第一构件的轴部和留在所述第一构件的表面侧的头部,通过将所述轴部与所述第二构件焊接而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结合;以及防水部,所述防水部以防止水侵入的方式覆盖所述铆钉与所述第一构件相接的区域。

    车辆
    30.
    发明公开
    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144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641159.7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车辆具备蓄电装置(400)、气体供给部(300)、车辆侧制冷剂连接器(251)、车辆侧电连接器(201)以及气体供给配管(310)。蓄电装置(400)包括电连接器(401)、制冷剂连接器(413)以及通气路径(60)。将车辆侧制冷剂连接器(251)与制冷剂连接器(41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C1)具有第一闭合空间(S1),将车辆侧电连接器(201)与电连接器(40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C2)具有第二闭合空间(S2),气体供给配管(310)设置成能够向第一闭合空间(S1)及第二闭合空间(S2)中的至少一方的闭合空间供给气体,通气路径(60)设置成能够经由至少一方的闭合空间与气体供给配管(310)连通,在通气路径(60)设有流动检测部(5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