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温报警转接头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55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30995.4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一种新型高温报警转接头,包括CC1检测电路、CC2检测电路,CC1检测电路或CC2检测电路上串联温度监控单元,温度监控单元的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监控单元串联在CC1检测电路或CC2检测电路上,不需要A+/A‑提供电源,不存在充电过程中因电压不稳定导致的问题;车辆识别自身的检测点2或检测点3处的电压变化,从而对充电电流进行调节,无需对CAN协议进行更改;本发明仅仅对转接头进行改进,在转接头上设置温度监控单元、电阻、温度开关,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改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

    一种拉绳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148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97157.X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一种拉绳结构包括多个拉绳,每个拉绳上均设置有弹性件,拉绳一端集束形成集束绳、另一端与不同运动机构相连,通过对集束绳施加拉力以带动多个运动机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弹性件通过发生弹性形变来抵消不同运动机构的行程差,从而实现通过对一根绳施加拉力带动不同运动机构运动,该拉绳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36739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239245.2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端子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和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上的液冷端子,液冷端子包括中部基体和外壳,中部基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电连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电连接端;外壳安装在中部基体上,并与中部基体之间围成可以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腔,外壳上还设有连通容液空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该连接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端子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0746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26756.1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包括壳体和装配在壳体中并通过其两侧设置的定位弹爪与壳体内台阶面的挡止配合实现防退定位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上还设有两个定位台阶;装配在所述壳体尾部的至少一个尾部压板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的防退定位的前端穿过壳体上的通孔并压在接触件定位台阶上的定位台。本发明接触件本身具有定位弹爪,与外壳体的配合可实现接触件的一次定位;尾部压板从侧面进行装配,通过其锁紧凸台定位,采用其定位台与接触件上定位台阶的配合实现接触件的二次定位,防止一次定位失效时接触件后退使连接器受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可靠,可选性强等优点。

    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0688773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209204.X

    申请日:2017-03-31

    Inventor: 顾文武 张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设在连接器壳体内的自冷式导电接触件,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接触件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使接触件本体上的热量随冷却液导出的液流通道,液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在其内部设置液流通道,并可直接通入绝缘的冷却液,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接触件内部后在接触件内部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将接触件上的热量吸收,然后从出液口流出并在外部冷却,实现循环换热,实现对接触件的导热和散热,根据接触件发热量的大小可适当调整冷却液的液流速度,从而在不降低接触件所通电流的前提下实现对接触件的良好冷却。

    一种内部液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06992373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0209184.6

    申请日:2017-03-31

    Inventor: 顾文武 李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液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内部液冷式导电接触件,内部液冷式导电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接触件本体的内部设置液流通道,液流通道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液流通道内可通入冷却液,冷却液从进液口液流通道后在其内部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将接触件传递给绝缘层的热量吸收,然后从出液口流出并在外部冷却,实现循环换热,完成对接触件的导热和散热,根据接触件发热量的大小可适当调整冷却液的液流速度,从而在不降低接触件所通电流的前提下实现对接触件的良好冷却。

    弯式连接器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84906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610955005.9

    申请日:2016-10-27

    Inventor: 顾文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式连接器。本发明的弯式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后端设有开口,开口上安装有与其形状适配的尾盖,开口包括插接端壳体部分和接线端壳体部分,尾盖包括用于封盖开口的插接端壳体部分的上部以及用于封盖开口的接线端壳体部分的下部,由于开口的接线端壳体部分的设置,使得开口的尺寸变大,便于装配绝缘体以及压接在一起的导线与接触件,解决了弯式连接器接线时装配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在开口与尾盖的对接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以使该弯式连接器的密封性能满足需要。

    接触件温升控制方法、接触件液冷器及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0710559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194062.4

    申请日:2017-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272 H01R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中的接触件温升控制方法、接触件液冷器及连接器,在接触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液冷器,通过向液冷器中通入流动的冷却介质,并依靠冷却介质与接触件间的换热来控制接触件的温升;连接器工作时接触件会发热,接触件上的热量通过液冷器的传导被冷却介质吸收,实现对接触件温度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在降低接触件温度的同时,不会影响连接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效率。

    连接器、连接器接触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壳体

    公开(公告)号:CN106953190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25056.3

    申请日:2017-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6 H01R13/02 H01R13/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中的连接器、连接器接触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组件和接触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上设有接触件插槽,连接器壳体上在接触件拔出方向上设有用于与接触件挡止配合的锁止臂,锁止臂具有用于进入接触件插槽中并与接触件挡止配合的锁止位和朝向接触件插槽槽壁外侧运动并与接触件解除挡止配合的解锁位;连接器壳体通过锁止臂实现对接触件的锁止;连接器壳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的锁止臂施压以使锁止臂达到锁止位的施压件。使用时连接器壳体通过锁止臂实现对接触件的锁止,接触件插槽上不需设计复杂的卡槽,接触件插槽可以设置成通槽,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难度。

    连接器及其绝缘体部件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50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29039.0

    申请日:2016-10-31

    Inventor: 顾文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2 H01R13/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绝缘体部件。本发明的连接器装配时,将接触件由后至前经绝缘体部件的安装孔装入绝缘体部件中,到安装孔的前端位置时,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台向前顶压安装孔中的弹块,使弹块向前移动变形,这样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块就能够转动进入安装孔内部的前、后挡沿之间,接触件上的定位凸台在前、后挡沿的挡止下轴向定位,弹块在定位凸块进入前、后挡沿之间后先后回弹并与接触件周向止转定位,这样接触件就完全定位固定在绝缘体部件中。由此可知,该连接器在使用时,就可以在压线后再将接触件装配到绝缘体部件中,使压线过程简单方便,同时接触件也不需要做的太长,可以适当减小连接器的长度尺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