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4514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560232.5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型油藏开采方法,包括:将封隔器下至油藏的油层顶界上的预设距离处;以预设的注入压力向油藏地层注入注入液进行造缝操作,直至所造的裂缝满足预设造缝参数;造缝结束后进行预设时长的关井;结束关井后,以预设压降进行生产。解决了依靠压裂单一主裂缝难以取得预期增产效果的问题,实现油藏均质改造、提高油藏改造体积、增加油藏接触面积、增大储层动用体积的需求,提高了油井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159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15504.0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G23/053 , B82Y40/00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包括以下步骤:(1)将硫酸氧钛溶液与尿素溶液分别通入三通混合器,在0~60℃下进行混合,得到澄清混合液;(2)将所述澄清混合液通入所述反应器的微盘管内进行反应,所述微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段和冷却段,得到反应产物的悬浮液;(3)将反应产物的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白色的二氧化钛粉末。本发明利用尿素高温下快速分解以发生爆炸性成核,有效降低了产物二氧化钛的粒径;利用微盘管传热效率高的特点快速连续的进行水热反应,直接得到了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粒径在2~5nm。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4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342274.0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东军 , 王玉军 , 何玉莲 , 王伟众 , 贾云刚 , 姜伟 , 赵仲阳 , 金书含 , 辛颖 , 何昌洪 , 朱丽娜 , 赵铁凯 , 邓旭亮 , 李影辉 , 赵光辉 , 董平 , 牛明 , 邵荣兰 , 洪梅
IPC: C01F7/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铝尖晶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包含镁和铝的金属盐溶液,所述金属盐溶液的浓度为0.1~0.8mol/L,并且其中,镁和铝的浓度之比为1:1~1:5,制备沉淀剂混合溶液;(2)所述金属盐溶液和所述沉淀剂混合溶液分别由气体通过管路带入混合室中,在混合室中的高压空气使反应物快速地混合均匀,然后被两股气流带出混合室,在混合室外,两股气流携带混合均匀的混合溶液对撞并同时发生共沉淀反应,得到前驱体;(3)在所述前驱体上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得到前驱体粒子;(4)将所述前驱体粒子在搅拌的条件下老化、洗涤、干燥;(5)将干燥后的前驱体粒子焙烧,得到镁铝尖晶石。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675234.9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7 , E21B43/14 , E21B3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粒径组合支撑剂充填分段压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水平井进行填砂分段压裂时,在压裂后期尾追多粒径组合支撑剂的携砂液,利用支撑剂充填封隔的方式进行分段;其中,所述多粒径组合支撑剂在搅拌均匀后紧密堆积,达到最大的堆积率,实现封堵的效果。本发明利用多种粒径支撑剂紧密堆积的方式解决了两段压裂之间距离短,储层压力低情况下传统充填方式封堵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多粒径支撑剂组合的方式实现充填分段,成功率可达到100%。
-
公开(公告)号:CN107303489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610245310.9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东军 , 何玉莲 , 李建忠 , 王斯晗 , 褚洪岭 , 何昌洪 , 王桂芝 , 徐显明 , 王伟众 , 袁宗胜 , 姜进宪 , 邓旭亮 , 贾云刚 , 姜伟 , 赵仲阳 , 赵光辉 , 董平 , 李方伟 , 张永军 , 于部伟 , 张忠涛 , 刘春贵 , 李瑞峰 , 国海峰 , 李瑞 , 杨晓东 , 朱丽娜 , 崔锡红 , 曾群英 , 牛明 , 邵荣兰 , 洪梅 , 汪涵
Abstract: 一种双键饱和及加氢脱氧催化剂,包括如下组分:2.0ω%~10.0ω%的氧化镍,5.0ω%~30.0ω%的氧化钼,0.5ω%~5.0ω%的五氧化二磷,5.0ω%~15.0ω%的镁铝尖晶石,1.0ω%~3.0ω%的氧化镨,1.5ω%~5.0ω%氧化锶,33.0ω%~85.0ω%的氧化铝。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镁铝尖晶石、氧化镨、氧化锶、氧化铝共混制备成载体,然后共浸渍镍、钼活性金属磷溶液,最后经陈化、干燥、焙烧处理制成催化剂。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双键饱和及加氢脱氧双功能,且制作成本低廉、工序简单、容易操作。适用于将各种品质油脂原料加氢制备成高品质生物柴油馏分。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65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0994110.9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表二元驱油中表面活性剂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不同的聚表二元驱溶液,所述不同的聚表二元驱溶液之间除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其它均相同;对配制的不同的聚表二元驱溶液分别进行综合性能测试,所述综合性能测试的测试项目包括界面张力、润湿性、乳化性能、洗油能力、热稳定性以及吸附稳定性;根据测得的结果,选择综合性能测试中满足测试项目要求最多的表面活性剂用于聚表二元驱油中。本发明提供过得技术方案从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功能考虑,对其进行筛选,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聚表二元驱油中表面活性剂的筛选方法,为筛选适宜油田的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76247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01924.0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稠油油藏压裂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及测井资料,模拟得到压裂裂缝参数并计算得到所需的降粘液配制量;根据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压裂井改造层段的地层破裂压力,计算不压开储层时的降粘液最高注入排量Qmax;用热水配制降粘液,在基质注入阶段以0.9倍Qmax的注入排量下向储层注入降粘液,基质注入阶段结束后提高注入排量压开储层,向储层继续注入剩余降粘液,使降粘液的波及范围大于水力裂缝的波及范围;降粘液注入结束后,闷井2-5天,然后用温水配置压裂液,按照端部脱砂改造模式对稠油井进行压裂改造,压裂改造结束后关井2h快速返排。
-
公开(公告)号:CN105536499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410590015.8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脱汞剂,按照重量百分含量包括如下组分:纳米金属粉末15~60%,硅油15~65%,油酸1~5%,矿物油15~50%。本发明的脱汞剂使用方便、回收和再生简单,在对天然气脱汞时设备要求低、脱汞效果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该脱汞剂还有利于保护天然气管道和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44225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03926.3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 , G01N3/10 , G01N2203/0003 , G01N2203/0017 , G01N2203/0044 , G01N2203/0062 , G01N2203/0256 , G01N2203/06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剂嵌入造成人工裂缝壁面压实伤害的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设定气测渗透率测试条件下,测定岩芯柱的初始气测渗透率;利用所述岩芯柱和支撑剂制作岩石与支撑剂相互作用岩样;对所述岩石与支撑剂相互作用岩样进行三轴实验;在所述设定气测渗透率测试条件下,测试进行三轴实验后的所述岩石与支撑剂相互作用岩样中的所述岩芯柱的压实伤害后气测渗透率;根据所述初始气测渗透率和所述压实伤害后气测渗透率,计算所述岩芯柱的渗透率损失率,以评价支撑剂嵌入造成所述岩芯柱的人工裂缝壁面压实伤害程度。本发明能够真实评价支撑剂嵌入造成人工裂缝壁面压实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631590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36504.5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裴皓天 , 马克存 , 褚洪岭 , 王斯晗 , 杜龙弟 , 丛景 , 贺德福 , 王桂芝 , 徐显明 , 杨玉和 , 梅木春 , 周传勇 , 郭英姿 , 王磊 , 尤丽梅 , 洪梅 , 王薇 , 赵吉娜 , 陈谦 , 高成功 , 邵伟 , 董建明 , 刘通 , 孙恩浩 , 闫义兵 , 雪晶 , 姜伟 , 朱丽娜 , 尹燕磊 , 郭立明
IPC: C02F9/04 , C02F10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废碱液的再生方法,其工艺过程依次为:脱硫、苛化、脱硫剂再生和苛化剂再生。该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乙烯废碱液的脱硫再生,再生碱液可循环利用,实现了乙烯废碱液资源化处理的目的,避免了湿式氧化工艺尾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二次污染问题;采用湿式氧化技术对脱硫剂进行再生,实现了脱硫剂的循环利用,且脱硫剂再生过程无二次污染产生,同时与现有脱硫再生技术相比较,提高了脱硫效果,缩短了脱硫再生反应时间、脱硫剂再生反应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