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710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93529.9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棒以及气冷式微堆,所述控制器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嵌套在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内套筒能够沿轴向运动,从而伸出外套筒或者缩入外套筒内部。本发明控制棒有效降低了控制棒的高度,使得控制棒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减少了控制棒在运输过程的占地体积,能够提高运输便捷性与隐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333078.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反应堆用多节式控制鼓,包括套设在传动轴上的多节环形石墨组件,每一节环形石墨组件内设有控制鼓主体,控制鼓主体包括内包壳和外包壳,外包壳支撑在环形石墨组件上,内包壳与传动轴连接,由传动轴带动实现转动,B4C板随内包壳共同转动,实现对堆芯反应性的调节。本发明的环形石墨组件填充了控制鼓内部,充分利用了其空间,保证了反应堆的慢化效果;多节式设计减小了每节包壳的长度,从而减轻了每节控制鼓的重量,降低了包壳的扭矩;通过多点支撑承受传动轴、控制鼓包壳及吸收体芯块的重量,避免了在长寿期中其产生过大的挠度从而造成结构失效;控制鼓内包壳与外包壳间填充有石墨粉,减小摩擦损耗,提高了控制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9762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95698.3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堆用燃料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堆芯,燃料组件包括核燃料单元、包覆于核燃料单元外的外壳单元,外壳单元包括外壳、冷却剂管道,外壳与冷却剂管道连接形成闭合的外壳单元,外壳位于燃料组件的最外层,冷却剂管道贯穿燃料组件,冷却剂管道用于通过冷却剂。本发明将燃料与堆芯结构做成一体化的燃料形式,即将核燃料单元弥散到一整块蜂窝状堆芯结构内,蜂窝内部同时填充高效慢化剂材料,内部基体及外壳单元采用陶瓷材料,该蜂窝状结构的燃料组件既作为燃料也作为堆芯结构件使用。该空间堆用燃料组件大幅提升了燃料装载量,降低了堆芯体积,在兼顾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燃料体积装载量,降低气体冷却式空间核反应堆发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471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20103.6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IPC: G21C7/04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MgO全稳定ZrO2基含Gd可燃毒物材料,包括以下化学组成:氧化镁3~6wt%,氧化钆0.5~20wt%,氧化钙0~10wt%,氧化硅0~5wt%,氧化铝0~5wt%,其余为氧化锆。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可燃毒物材料芯块以及MgO全稳定ZrO2基含Gd可燃毒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可燃毒物材料及可燃毒物芯块稳定性好,成本低,经济性好,并且可抗低温老化,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9785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109364.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横向插入式控制棒的导向支撑结构以及包括该导向支撑结构的控制棒、卧式高温气冷堆,以及控制棒的抽插方法。所述导向支撑结构包括导向外壳、内壳,所述内壳套设在控制棒的插入端,所述导向外壳通过弹性组件套设在内壳外部,用于支撑内壳,导向外壳的外壁始终保持与控制棒孔道相接触,所述导向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为斜坡状。所述导向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始终与控制棒孔道接触,对控制棒末端进行支撑,降低其挠度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87103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093529.9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棒以及气冷式微堆,所述控制器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嵌套在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内套筒能够沿轴向运动,从而伸出外套筒或者缩入外套筒内部。本发明控制棒有效降低了控制棒的高度,使得控制棒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减少了控制棒在运输过程的占地体积,能够提高运输便捷性与隐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6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710485755.9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乏燃料包壳高温机械性能试验的装置,包括乏燃料包壳试样,乏燃料包壳试样外侧设有热电偶固定环,在乏燃料包壳试样的一端套有金属帽,一个内部设有通孔的锥形螺钉从所述金属帽内侧向外穿出,并通过螺母与金属帽固定,所述螺钉与金属帽中间放置一个金属密封圈,所述螺钉的通孔用于插入引压管,在所述螺母的端部连接延长管,引压管穿过所述延长管的内孔,并与延长管另一端外的引压管接头固定连接。本发明具备测量包壳温度、保持乏包壳氧化膜的完整性、高温下保持很好的密闭性、连接位置承压能力大于同温度下包壳的承压能力、方便将试样插入或抽离高温加热装置等特点,满足了乏燃料包壳进行高温机械性能试验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393681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26524.4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匀化的包覆颗粒弥散燃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均匀化的包覆颗粒弥散燃料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均匀化的包覆颗粒弥散燃料在常规包覆颗粒弥散燃料的基础上实现了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径向均匀分布,降低了包覆颗粒弥散燃料在堆内运行时的温度梯度,有效地保护了包覆颗粒弥散燃料的完整性,降低了放射性产物释放风险,同时还解决了气冷微堆的中子物理、热工水力理论计算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42465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710497152.0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17/022 , G21C17/06 , G21C17/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乏池失冷工况乏包壳高温高压试验的棒束装置,包括插入多层定位格架内的棒束结构,在棒束结构的中心位置设置预制乏燃料包壳,棒束结构中一部分为加热棒,加热棒围绕中心棒设置,在棒束结构中设置多层热电偶,在棒束结构的中心位置上部空缺部位设置带法兰的套筒,所述预制乏燃料包壳通过所述套筒插入棒束结构中。本发明实现了测量乏池失冷工况下乏燃料包壳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乏包壳在不同温度下的内压爆破强度的功能,同时能够保证预制乏包壳在进行试验操作时不损坏外层的氧化膜。
-
公开(公告)号:CN11211702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871963.4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核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置在核反应堆内的方形组件中的碳14靶件棒,设置在核反应堆的方形组件中,用于生产碳14材料,方形组件用于设置可燃毒物棒。该碳14靶件棒包括密封的圆柱形的靶件棒(2),靶件棒(2)内装有氮化铝粉末。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放置在核反应堆内的方形组件中的碳14靶件棒能够生产出足够产量的高品质碳14,靶件棒(2)的发热功率极低,不会导致堆芯的冷却剂的最高温度超过限值,对堆芯的安全性没有影响,运行参数几乎没有变化,且国内或国际上所有使用方形组件作为燃料的机型均可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