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水堆首堆启动物理试验优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7673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294911.1

    申请日:2020-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首堆启动物理试验优化方法及装置,通过物理试验,获取压水堆核电厂首堆启动各控制棒组单独测量的积分价值;通过理论计算,获取各控制棒组正常插入次序的积分价值;获取各控制棒组单独测量的积分价值;获取从热态满功率到热态零功率由于反馈效应引入的正反应性;根据上述理论计算的结果,得到物理试验下各控制棒组正常插入次序的积分价值;再结合停堆棒组SA和D12棒束,验证N‑1棒积分价值的安全准则。本发明在启动物理试验不进行控制棒组正常插入次序的积分价值和卡单棒束积分价值测量的情况下实现N‑1棒组积分价值安全准则的验证,减少了试验带来的运行风险、提高了时效、避免了大量硼废水的产生。

    一种无外加中子源的反应堆装料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8095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886447.6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外加中子源的反应堆装料启动方法:向反应堆堆芯注入适量的硼酸溶液,使其液位不高于堆芯活性段的下限;在堆芯最外层平均装入一圈燃料组件,堆芯外均匀分布若干个堆外源量程探测器;向反应堆堆芯进一步注入硼酸溶液,淹没反应堆堆芯,使堆外源量程探测器进入盲区;向堆芯装入剩余的燃料组件,完成装料;提高反应堆有效增值因数、降低次临界度,直至堆外源量程探测器可以获得有效计数,摆脱盲区;依靠堆外源量程探测器的计数确定堆芯状态,使堆芯达到反应堆临界。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堆的启动依赖一次中子源,价格昂贵且源强衰减的问题,实现不需要使用一次中子源、二次中子源即可对反应堆进行装料和启动的目的。

    一种无外加中子源的反应堆装料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8095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86447.6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外加中子源的反应堆装料启动方法:向反应堆堆芯注入适量的硼酸溶液,使其液位不高于堆芯活性段的下限;在堆芯最外层平均装入一圈燃料组件,堆芯外均匀分布若干个堆外源量程探测器;向反应堆堆芯进一步注入硼酸溶液,淹没反应堆堆芯,使堆外源量程探测器进入盲区;向堆芯装入剩余的燃料组件,完成装料;提高反应堆有效增值因数、降低次临界度,直至堆外源量程探测器可以获得有效计数,摆脱盲区;依靠堆外源量程探测器的计数确定堆芯状态,使堆芯达到反应堆临界。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堆的启动依赖一次中子源,价格昂贵且源强衰减的问题,实现不需要使用一次中子源、二次中子源即可对反应堆进行装料和启动的目的。

    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95249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238451.3

    申请日:2015-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调节棒、功率补偿棒和停堆棒的数量设置,并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各个控制棒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实现了在采用61束控制棒,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开孔数量的情况下,为177堆芯提供了足够的停堆裕量,停堆裕量满足年换料及18个月换料的安全需求。

    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95249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38451.3

    申请日:2015-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G21C3/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调节棒、功率补偿棒和停堆棒的数量设置,并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各个控制棒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实现了在采用61束控制棒,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开孔数量的情况下,为177堆芯提供了足够的停堆裕量,停堆裕量满足年换料及18个月换料的安全需求。

    一种包络核电厂多种运行方式的堆芯中子学参数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703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09045.9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中子学参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包络核电厂多种运行方式的堆芯中子学参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各种运行工况在代表性循环中的第一中子学参数数值集;基于第一中子学参数数值集获取能够包络第一中子学参数数值集中所有数值的中子学参数包络值;基于中子学参数包络值获取其与第一中子学参数数值集中正常功率运行工况对应数值的相对偏差值集;基于相对偏差值集中的最大包络值获取敏感系数;并基于敏感系数其他循环中正常运行工况的第一中子学参数获得涵盖各运行工况下的第一中子学参数包络值。该方法通过采用敏感系数对不同运行方式的安全验证所需参数计算进行简化,可以大大减少后续中子学参数的计算和安全分析的工作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