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6816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517947.1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堆芯核设计系统及应用,包括燃耗计算模块、堆芯状态参数计算模块、反应性参数及亏损计算模块、动力学参数计算模块、氙演变计算模块、钐反应性模块、氙瞬态构造模块、状态瞬态计算模块、卡棒计算模块、控制棒顺序插入计算模块、控制棒移动计算模块、控制棒微积分价值计算模块、咬量计算模块、数据提取及后处理模块、刻度曲线计算模块和三维压二维模块。本发明的设计系统集成了反应堆堆芯核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各计算模块,使得堆芯核设计过程更加集成化、自动化,且减少设计过程中的人员干预,在增加设计效率的同时,减少各种人因错误,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807822.6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共振模拟子群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共振核素进行分类;建立共振能群,并将共振能群统一为合并能群;构建中子输运方程;独立获取每个合并能群代表核素的等效宏观截面和源项信息;获取合并能群代表核素的子群通量;获取合并能群的子群逃脱截面;获取等效微观本底截面;获取等效吸收截面和等效生成截面;进行反应堆组件多共振核素共振模拟。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反应堆组件多共振核素共振模拟子群优化系统。本发明用于反应堆组件多共振核素共振模拟子群优化方法及系统,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对问题中的共振核素按类划分,对同一类的共振核素,只对其代表核素进行子群通量求解,减少了特征线方法计算时间,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333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1069793.7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验证方法,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包括燃料组件、铍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所述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铍组件为六边形铍组件,控制棒组件由圆柱形控制棒和外六角内圆形导向管组成,水栅元为六边形水栅元,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20盒燃料组件、47盒铍组件、12个控制棒组件和186个水栅元,20盒燃料组件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47盒铍组件围绕燃料组件布置在燃料组件的内侧和外侧,12个控制棒组件间隔布置于铍组件和燃料组件之间。本发明能够满足检验核设计程序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控制棒组件计算可靠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331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1068135.6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及调整方法,所述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核设计可靠性检验堆芯包括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所述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所述控制棒组件由圆柱形控制棒和外六角内圆形导向管组成,所述水栅元为六边形水栅元,所述堆芯共布置265个位置,分别为19个燃料组件、12个控制棒组件和2个34个水栅元,19个燃料组件集中布置在以L12为中心位置的堆芯的中央区域,12个控制棒组件围绕燃料组件布置,每个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水栅元各占1个位置。本发明能够足检验核设计程序对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计算可靠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03660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41311.9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9/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型压水堆堆芯长循环换料装载方法,全堆芯共采用221组燃料组件,堆芯活性段高度为14英尺,热功率不低于4588MWt,每次加入80~116组新燃料组件。新燃料组件的富集度配比可根据循环长度的具体要求灵活调整,可实现不低于55EFPD的调整范围,通过增减新燃料组件可额外实现±30EFPD左右的机动循环。新燃料组件所带载钆燃料棒的数量及钆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展平堆芯功率分布的需要加以确定。新燃料组件的轴向分区可根据堆芯轴向功率分布变化特性加以设置。该方法能够满足核电厂向18~24个月长循环燃料管理过渡的需求,可增加发电量,降低电厂比投资,并抑制堆芯轴向功率的振荡、提高堆芯轴向安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410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210183209.7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第一套控制棒、第二套控制棒和铍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呈环形紧凑布置;若干根第一套控制棒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水平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内侧与水平方向呈45°对角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在上述组成部件之间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形成完整的圆形堆芯。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当第一套控制棒卡在临界棒位无法实现停堆动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套控制棒实现快速停堆,并维持长期冷停堆,保障堆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4100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183209.7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第一套控制棒、第二套控制棒和铍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呈环形紧凑布置;若干根第一套控制棒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水平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内侧与水平方向呈45°对角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在上述组成部件之间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形成完整的圆形堆芯。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当第一套控制棒卡在临界棒位无法实现停堆动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套控制棒实现快速停堆,并维持长期冷停堆,保障堆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384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910216533.2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反应堆堆芯,具体是一种具有快中子转换区的核反应堆堆芯。堆芯由快中子转换区、基础堆芯区和反射层区组成。快中子转换区位于核反应堆的中心,基础堆芯区位于快中子转换区的外围;反射层区位于基础堆芯区的外围。快中子转换区由中心栅元、第二圈栅元和第三圈栅元构成;基础堆芯区由第四圈栅元构成;反射层由第五圈栅元和第六圈栅元构成。堆芯呈六角形,快中子转换区的栅元中布置短燃料组件,基础堆芯区的栅元中布置长燃料组件。在相同的堆芯压差下,短燃料组件水流流速高,有利于热量的导出,既允许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又有较高的快中子注量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6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0829317.6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核反应堆考验回路功率和中子通量密度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对堆芯和考验回路进行网格划分;对堆芯和考验回路进行耦合计算,包括少群截面计算及中子扩散或输运计算两个主要方面,得到考验回路中子入射流收敛时的堆芯和考验回路的相对中子通量密度;根据相对中子通量密度,计算得到考验回路的功率和绝对中子通量密度。本发明为考验回路中考验元件/组件的燃耗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6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7822.6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共振模拟子群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共振核素进行分类;建立共振能群,并将共振能群统一为合并能群;构建中子输运方程;独立获取每个合并能群代表核素的等效宏观截面和源项信息;获取合并能群代表核素的子群通量;获取合并能群的子群逃脱截面;获取等效微观本底截面;获取等效吸收截面和等效生成截面;进行反应堆组件多共振核素共振模拟。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反应堆组件多共振核素共振模拟子群优化系统。本发明用于反应堆组件多共振核素共振模拟子群优化方法及系统,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对问题中的共振核素按类划分,对同一类的共振核素,只对其代表核素进行子群通量求解,减少了特征线方法计算时间,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