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3791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29551.0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地震灾区坡体土壤和植被的恢复方法,川西地震灾区坡体滑坡后土壤层按照堆积物划分结构类型分为:泥沙堆积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上部,与创面坡体下部相连,土壤以泥土、泥沙为主,含有一定石砾,石砾含量小于50%,土壤结构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砾石泥沙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中部或中上部,堆积物以石砾、岩石为主,有一定的泥沙、泥土,其含量低于50%,造林立地条件差;砾石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下部或中下部,堆积物全部为崩塌、坍塌的大岩石和石砾,无泥沙、泥土,无法栽植植物;按照区域分别处理,针对退化土壤养分贫瘠性、肥力低下,植物长势差的特点,在川西地震灾区通过坡体改造,减少水土流失,满足植被生长对水肥条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29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29540.2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方法,包括步骤一:立地类型划分;步骤二:种植苗木选择与处理;步骤三:植被的重建技术的应用。以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以及过渡带植被状况进行划分,为岷江上游困难立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按照造林立地划分原则进行植被恢复,植被快速恢复与重建,提高林地保水能力,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岷江上游困难立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3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069513.7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生成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第一DEM模型数据,预设平滑参数;然后对第一DEM模型数据进行包括正平滑运算和逆平滑运算的平滑运算,正平滑运算为以小行列数对应的第一DEM模型数据为起点,按照行列数递增的方向,根据平滑参数进行的运算,逆平滑运算为以大行列数对应的第一DEM模型数据为起点,按照行列数递减的方向,根据平滑参数进行的运算;最后,根据平滑后的第二DEM模型数据,生成平滑三维地形模型。上述平滑运算能够有效地对第一DEM模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由此生成的三维地形模型不但与林相图具有高的匹配度,避免失真,而且有效保证三维地形模型的平滑性,增强展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35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069296.1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T17/05 , G06F3/048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DEM模型数据,并根据DEM模型数据生成第一三维地形模型;从DEM模型数据中计算获得地形相对高度;获取当前视域对应的观察高度;根据观察高度和地形相对高度,计算高度比;根据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采样跨度;最后依据采样跨度采样当前视域内空间多边形,采样后显示第二三维地形模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视域内空间多边形数目增多,增大采样跨度以中和空间多边形数目的增多,平衡运算负荷;视域缩小,则减小采样跨度,在不增加运算量的情况下,显示更多三维地形细节,增强视觉效果;上述调整有效平衡计算机速度和视觉效果的冲突,增强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771124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33187.4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7/00 , A01G24/30 , A01G24/28 , A01G24/22 , A01G24/15 , A01G24/12 , C08G18/66 , C08G18/32 , C08G18/48 , C08J9/08 , C08G1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 C08G18/3855 , C08G18/48 , C08G18/6666 , C08G2101/0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先将植物种子或幼苗种植在聚氨酯-植物生长基质复合体中,待种子或者幼苗生长到高20厘米以上后再将该复合体连同栽种的植物直接放入困难立地土壤的种植孔中。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在困难立地造林中,避免了裸根苗造林,可有效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根据困难立地的土壤环境条件,在聚氨酯-植物生长基质复合体中调节植物生长基质的比例,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作用。如对酸化土壤可增加生物炭的比例,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条件;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粘粒缺乏的土壤可提高土壤粘粒的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353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69513.7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生成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第一DEM模型数据,预设平滑参数;然后对第一DEM模型数据进行包括正平滑运算和逆平滑运算的平滑运算,正平滑运算为以小行列数对应的第一DEM模型数据为起点,按照行列数递增的方向,根据平滑参数进行的运算,逆平滑运算为以大行列数对应的第一DEM模型数据为起点,按照行列数递减的方向,根据平滑参数进行的运算;最后,根据平滑后的第二DEM模型数据,生成平滑三维地形模型。上述平滑运算能够有效地对第一DEM模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由此生成的三维地形模型不但与林相图具有高的匹配度,避免失真,而且有效保证三维地形模型的平滑性,增强展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352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69296.1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T17/05 , G06F3/048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5 , G06F3/048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DEM模型数据,并根据DEM模型数据生成第一三维地形模型;从DEM模型数据中计算获得地形相对高度;获取当前视域对应的观察高度;根据观察高度和地形相对高度,计算高度比;根据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采样跨度;最后依据采样跨度采样当前视域内空间多边形,采样后显示第二三维地形模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视域内空间多边形数目增多,增大采样跨度以中和空间多边形数目的增多,平衡运算负荷;视域缩小,则减小采样跨度,在不增加运算量的情况下,显示更多三维地形细节,增强视觉效果;上述调整有效平衡计算机速度和视觉效果的冲突,增强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1685009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10166822.1
申请日:2008-09-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G01B21/28
Abstract: 本方法涉及落叶林的重要生态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的快速有效测定,克服使用落叶收集法很费时间和人力的缺点,在保证调查精度的同时,能够大大缩短测定的所需要的时间。在一个Landsat TM像元大小(30m×30m)的样地,仅仅5m×5m的取样精度是不够的,只有至少取100m 2 (即4个相邻的5m×5m小样)才能在>90%的概率水平上保证LAI的误差<10%。在这相邻的4个5m×5m样地上,对每个25m 2 的样地人为地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1m 2 取样或随机布设不少于4个1m 2 的取样。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保证在95%以上的概率水平上保证LAI的观测误差<10%。
-
公开(公告)号:CN111280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57470.1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纯林改造为粗枝云杉与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针叶复层混交林的方法,通过在川西地区40年林龄以上的粗枝云杉人工纯林内创建林窗、人工栽植5年生岷江冷杉幼苗、抚育幼苗、林分管理等方式,优化了林分结构和更新格局,降低了林分耗水量,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水平。本发明提高了粗枝云杉人工纯林的混交度和稳定性,提升了林地水源涵养效应,在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纯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3336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367529.5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固氮树种旱冬瓜修复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于10~12月采种,于12月~翌年2月播种,当幼苗高4~5cm时,移植到轻基质无纺布网袋中盛于塑料托盆中,培育成轻基质无纺布网袋苗;移植后通过切根和空气修根诱发侧根生长以及诱发二级、三级须根生长;视天气情况适时每日补水2‑3次,轻基质湿度控制在45‑55%;当幼苗高度≥20cm时用于造林;(2)整地和挖穴;(3)植树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下时,应及时在相应位置进行补植;(4)抚育和管理: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与扶苗、填缝结合进行,对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及时清除。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实现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修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