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627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065401.4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预测克雷伯氏菌属对头孢西丁敏感性的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Exp(‑k)幂值计算方法;所述Exp(‑k)幂值计算方法按下述计算步骤计算:S1:按下述公式I计算k值:公式I:;S2:求取以自然常数e为底数、以‑k为指数的Exp(‑k)幂值;其中,C1‑C5分别为ramA、sul1、KPC‑1、DHA‑1、bleomycin resistance determinant基因分别在待预测的克雷伯氏菌属菌株中的拷贝数。采用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进行克雷伯氏菌属对头孢西丁敏感性的预测的准确率约94.7%。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57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5354.3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预测克雷伯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的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Exp(‑k)幂值计算方法;所述Exp(‑k)幂值计算方法按下述计算步骤计算:S1:按下述公式I计算k值:公式I:;S2:求取以自然常数e为底数、以‑k为指数的Exp(‑k)幂值;其中,C1‑C5分别为TEM‑1、OmpA、AAC(6')‑Ib‑cr6、KPC‑1、QnrS1基因分别在待预测的克雷伯氏菌属菌株中的拷贝数。采用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进行克雷伯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的预测的准确率约89.5%。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5262.5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预测克雷伯氏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Exp(‑k)幂值计算方法;所述Exp(‑k)幂值计算方法按下述计算步骤计算:S1:按下述公式I计算k值:公式I:;S2:求取以自然常数e为底数、以‑k为指数的Exp(‑k)幂值;其中,C1‑C5分别为bleomycin resistance determinant、ramA、mphA、KPC‑1、catI基因分别在待预测的克雷伯氏菌属菌株中的拷贝数。采用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进行克雷伯氏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预测的准确率约99.4%。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5212.7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预测克雷伯氏菌属对头孢他啶敏感性的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计算单元;计算单元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Exp(‑k)幂值计算方法;所述Exp(‑k)幂值计算方法按下述计算步骤计算:S1:按下述公式I计算k值:公式I:;S2:求取以自然常数e为底数、以‑k为指数的Exp(‑k)幂值;其中,C1‑C5分别为KPC‑1、sul1、CTX‑M‑55、CTX‑M‑15、TEM‑1基因分别在待预测的克雷伯氏菌属菌株中的拷贝数。采用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进行克雷伯氏菌属对头孢他啶敏感性的预测的准确率约90.6%。
-
公开(公告)号:CN1153691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306891.4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PC: C12Q1/6825 , C12N15/11 , G01N27/327 ,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Smad4基因检测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提高的Smad4基因检测生物传感器,包含Smad4基因检测DNA探针;所述Smad4基因检测DNA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为:5’‑SH‑(CH2)6‑CATACCAGTCTAGACTTAT‑3’。本发明将电化学、磁性材料以及纳米分子相结合,检测Smad蛋白通路中Smad4序列,其检测特异性、灵敏度、生物相容性和检测限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4898808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23538.7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预测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敏感性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的特征是:按下述公式I计算h(x)值:公式I:;其中,C1‑C5分别为TEM‑1基因、KPC‑1基因、CTX‑M‑65、rmtB基因、AAC(6’)‑Ib‑cr6基因分别在待预测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的拷贝数。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敏感性的预测的准确率约93%。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29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058453.6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可多步时序反应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反应腔、缓冲分流单元、以及可连通反应腔和缓冲分流单元的管路;所述反应腔沿流体流动方向从上游、中游至下游依次设置若干个;上游反应腔的出口可通过管路与中游反应腔的入口相连通;中游反应腔可通过管路与下游反应腔相连通;缓冲分流单元可暂时储存或缓冲流体并分流流体;缓冲分流单元的出口可经管路与中游反应腔相连通;中游反应腔上、缓冲分流单元内均设有定量分流机构。采用本发明的芯片、方法进行反应检测,能保持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能满足各类生物实验,尤其适用于大规模临床诊断,高效灵敏、操作便捷、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7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395841.3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DNA聚合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野生型DNA聚合酶I进行定点突变,通过逐步筛选,最终获得扩增效率较高的突变型DNA聚合酶。本发明的重组DNA聚合酶的方法是将含突变型DNA聚合酶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得到重组DNA聚合酶。通过该技术获得的重组DNA聚合酶相较于现有聚合酶在适用温度、扩增效率、DNA结合能力以及对干扰物的耐受能力均体现明显优势,并可应用于恒温扩增方法中检测核酸,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70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394888.8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突变重组逆转录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突变位点为:将野生型逆转录酶M‑MLV的第67位氨基酸从S突变为T,第303位氨基酸从F突变为R,第312位氨基酸从L突变为S,第432位氨基酸从L突变为G,第479位氨基酸从N突变为F,第524位氨基酸从D突变为Q。该酶是通过人工合成表达载体,利用优选的宿主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经改造后的一种重组突变型逆转录酶的活性温度为37‑65℃,逆转录效率是野生型逆转录酶的41.9倍,对常见干扰物的耐受能力明显提高。其性能明显优于野生型M‑MLV,并在与市场化M‑MLV的性能比较中显示出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5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23087.3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C12Q1/70 , C12Q1/6869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道RNA病原体(甲流、乙流、合胞病毒、新冠)NGS引物组及试剂盒,所述引物组由594条引物序列组成。本发明针对甲流、乙流、合胞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特定设计了594个引物,覆盖整个病毒基因组,提高了病毒的检测并大大提高了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检测的可能,无需PCR扩增即可快速实现病毒基因组全覆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