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70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89764.2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常州中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手势操控的屏幕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介质,通过深度相机采集人手的关键点信息,并把采集到的人手图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背景图层实时显示,这样就可以通过屏幕中实时刷新的按钮和食指指尖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手指的位置是否和按钮重合,进而通过判断食指和其他手指的相对距离来确认是否发生了点击操作。这种方法能够对人机交互界面多个按钮中每一个按钮实现精准点摁的操作,同时能够精准操控速度等级、避障等级等通过滑块操作的参数。在点击确定执行方面,通过判断食指指尖与其他指尖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使用者是否发出了点击确认的指令,这种方法也避免了常规手势操控中很难把握点击确认操作时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00665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0603558.4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高位截骨的克氏针定位装置,该克氏针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架和瞄准装置;所述定位主架包括定位器、主架主体和连接口;所述定位器和所述连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架主体的两侧;所述瞄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定位主架相连接;所述瞄准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套筒固定隧道和第二套筒固定隧道;所述第一套筒固定隧道与第一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一套筒与主定位克氏针相匹配;所述第二套筒固定隧道与第二套筒相匹配,所述第二套筒与副定位克氏针相匹配;所述第一套筒隧道的中心轴指向所述定位器;所述第一套筒固定隧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隧道在竖直方向平行设置。上述克氏针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定位准、成本低,易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7117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199349.7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IPC: A61B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膝关节胫骨置换术后评估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术后膝关节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术后膝关节图像输入至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模型,获得所述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术后膝关节图像中的胫骨和胫骨假体的轮廓区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胫骨和胫骨假体的轮廓区域获得关键轴线,并根据所述关键轴线获得胫骨假体的角度参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胫骨假体的角度参数获得术后评估结果。本发明能够自动测量术后膝关节假体的角度参数,进而准确评估手术的结果,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69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53708.6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IPC: A61B34/10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基于髋关节置换的髋臼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信息;基于所述患者信息,生成包含患者髋关节信息的三维模型;根据预设的注册规则,选取所述三维模型中的关键点;基于所述关键点进行髋臼注册。以此方式,提高了髋臼侧臼杯安装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69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53742.3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IPC: A61B17/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指示截骨平面的激光装置,包括连接装置、电池仓、一字线激光器、磁铁、插片,所述连接装置上安装有一字线激光器,所述连接装置上安装有电磁仓,所述连接装置上安装有磁铁,所述连接装置上设置有插片,所述插片能够牢固插入截骨板的截骨槽。本发明通过采用了一种激光装置,能够在安放截骨板后,通过一字激光准确标示截骨部位,从而在截骨前预先、准确判断截骨平面及截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8300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08061.9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试纸检测系统,所述试纸检测系统包括:主体,卡槽、照明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控制装置以及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主体采用不透光的盒体结构;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卡槽、图像采集装置和照明装置;所述卡槽用于固定医用试纸;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卡槽上方,用于获取所述医用试纸上的试纸垫的图像信息;所述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卡槽底部,用于为所述医用检测试纸提供光源;所述信号传输装置用于将所述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信息,并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医用试纸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高、普适性强、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456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11999.6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IPC: G06F3/01 , A61G5/04 , A61G5/10 , A61B5/389 , A61B5/397 , A61B5/00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8/10 , G06F18/27 , G06N3/042 , G06N3/045 , G06N3/089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sEMG与IMU融合的轮椅控制方法、轮椅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同步采集的人体小臂的阵列式肌电信号与手部的惯性信号;对所述惯性信号、所述阵列式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阵列式肌电信号及惯性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的阵列式肌电信号特征与惯性信号特征融合作为手势识别模型的输入,获得手势识别结果;通过所述手势识别结果控制轮椅运动。本发明融合表面肌电信号与IMU信号进行智能轮椅的控制手势识别,结合了IMU信号稳定的特点与表面肌电信号的运动提前性特点,使得手势识别结果更准确,能够适应现有轮椅使用人群存在残障等级多样性、残障类型复杂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702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89764.2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常州中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手势操控的屏幕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介质,通过深度相机采集人手的关键点信息,并把采集到的人手图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背景图层实时显示,这样就可以通过屏幕中实时刷新的按钮和食指指尖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手指的位置是否和按钮重合,进而通过判断食指和其他手指的相对距离来确认是否发生了点击操作。这种方法能够对人机交互界面多个按钮中每一个按钮实现精准点摁的操作,同时能够精准操控速度等级、避障等级等通过滑块操作的参数。在点击确定执行方面,通过判断食指指尖与其他指尖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使用者是否发出了点击确认的指令,这种方法也避免了常规手势操控中很难把握点击确认操作时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1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96960.2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常州中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康复踏板,属于康复器械领域,包括脚踏板、箱体以及第一转轴,箱体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箱体相对第一转轴绕冠状轴方向转动,无动力康复踏板还包括两连接结构,每一连接结构包括底座、第二转轴、连接座以及第三转轴,底座滑动安装于箱体,第二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垂直,连接座固定于第二转轴,第三转轴转动安装于连接座,第三转轴垂直于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脚踏板固定于两连接结构的第三转轴,脚踏板通过第二转轴实现绕垂直轴的转动,脚踏板通过第三转轴实现绕矢状轴转动,通过上述设计,脚踏板具有多个自由度,运动范围大,对踝关节康复训练提供更好地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141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66998.5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常州中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及其自主越障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越过较高障碍物,该轮椅采用常规级大小的轮毂电机,通过前脚踏板可旋转可升降的结构来支撑前轮越过障碍,座椅可通过旋转在前轮越障完成后支撑后轮抬起,完成后轮的越障。本发明能够保证采用较小尺寸的轮毂电机的同时能越过较高障碍,避免了因重心过高导致发生翻车的问题,同时该电动轮椅结构不仅能用于越障,其前脚踏板的可旋转可升降功能能够适应不同身高及腿长的人群使用。座椅的全方位旋转能够让使用者在任意方向上下轮椅,而无需移动轮椅本身,也可以方便地与周围人员或者环境交流和互动以及进行日常活动,无需移动整个轮椅,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和自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