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复合止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053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765657.0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复合止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可相互移动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二者之间形成结合腔,两个构件上安装有使结合腔相对密封的外部止水装置,所述外部止水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的柔性止水带,该柔性止水带的伸展长度与两个构件相对移动的长度相对应,所述结合腔的腔体内还安装有内部止水装置,该止水系统的外部止水装置其主要止水作用,内部止水装置起备用、复合止水的作用,当外部止水装置发生渗漏或损坏时,内部止水装置发挥作用,进一步实现止水功能,不会对施工或使用产生影响,达到复合止水的效果,实现双重止水的目的和作用。

    一体化沉管管节及其安装方法、沉管管节的安装合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7610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071280.5

    申请日:2017-11-03

    Inventor: 林巍 林鸣 刘晓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沉管管节及其安装方法、沉管管节的安装合龙方法,其中一体化沉管管节包括标准沉管管节,标准沉管管节的两端均设有封闭环状的可伸缩止水接头。运用该一体化沉管管节,由于最终合龙的沉管管节仍然是标准沉管管节,使用与普通管节一样的地基,不存在刚度差异,能够有效降低海底隧道运营期间管节不均匀沉降的风险,同时最终合龙的沉管管节的安装与其余沉管管节的安装使用相同的安装设备,不需要额外配置浮吊等设备,相对现有方法减少了一个特制的最终接头的安装,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了工程风险,由于海上特种施工设备船舶租金特别昂贵,使用该一体化沉管管节大幅降低成本,节约各项资源。

    一种滑动体系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5391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764819.9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体系,包括滑动构件和静止构件,滑动构件悬挂在静止构件上,滑动构件和静止构件在至少两个方向上的面相互匹配,静止构件用于悬挂滑动构件的面上设有滑轨,滑轨上适配有滑块,滑块连接滑动构件,静止构件和滑动构件其他匹配的面之间具有空隙,滑动构件上设有若干个支座,所有支座位于空隙内,所有支座与静止构件为间隙配合。运用本发明的一种滑动体系,由于滑动构件上设置了若干个支座,所有支座适配静止构件,支座减小了滑动构件相对静止构件的间距,限制了滑动构件晃动的空间,使得滑动构件晃动的幅度大幅减小,保证滑动构件在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卡死,该滑动体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12102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201835.8

    申请日:2015-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该曲线段管节接头包括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的硬度不同。该曲线段管节接头采用硬度不同的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并在两侧形成硬度差值,通过硬度差值来抵消水压力力矩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解决曲线管节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

    一种接头支撑系统及接头间隙支撑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8752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766539.1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头支撑系统,包括若干个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的长度可调,最终接头由接头一和接头二构成,接头一用于连接接头二的结合面上设有一圈封闭环状止水带,止水带紧密贴合于接头二的结合面,止水带的环内侧间隔设置所有支撑部件,每个支撑部件沿其调节方向的一端接触接头一的结合面,另一端接触接头二的结合面。运用本发明的一种接头支撑系统,在两个结合面之间均匀设置若干个长度可调的支撑部件,顶撑两个结合面之间的间隙,使得最终接头在沉放时管外海水与管内空气的压差对接头一和接头二的压力作用于所有支撑部件,避免止水带被进一步压缩造成止水带结构破坏失去水密功能,该接头支撑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一种桥梁预制基础及其埋床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2956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910089600.9

    申请日:2009-07-2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桥梁预制基础及其埋床法,该预制基础由桥梁下部墩身、倒凹形承台和墩身与承台围成的空腔组成。倒凹形承台预留导向孔、排气补注孔和支撑垫板。该埋床法为:下部墩身与承台在工厂一体预制,基槽开挖后,铺设防冲垫层,沉桩,桩穿过防冲垫层,插入海(或江、河)床中。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下5~30m范围灌注填芯混凝土,水下切割支撑桩和承载桩至设计标高。预制基础通过导向桩定位,放置在有支撑构件的支撑桩上。水下切割导向桩,通过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使预制基础与桩牢固连接。桥梁预制基础下部墩身顶面要高出水面并高于浪溅区。本发明将预制基础的承台全部埋入海(或江、河)床,能降低桥梁阻水率、缩短施工工期、减小环境影响,且工程造价低。

    一种条壁式地下连续墙复合锚碇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72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86538.0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条壁式地下连续墙复合锚碇基础及其施工方法,通过井筒式地连墙、内衬、主体和条壁式地连墙传递荷载至周围土体,条壁式地连墙底部进入持力层,充分发挥了条壁式地连墙的有利承载贡献,能够利用条壁式地连墙较大侧面积提供侧阻力优势,水平缆力的安全系数就会很高,不需要开挖较深以施工较大的主体增加自重来提高水平承载力,减小整个锚碇体积和自重;还充分利用了井筒式地连墙的拱效应自稳作用,在井筒式地连墙的拱效应自稳作用下,井筒式地连墙的埋深仅需满足主体基坑施工安全稳定要求,井筒式地连墙的埋深不需嵌入岩层及较大埋深,这极大减少开挖深度和降低施工风险,节省工程造价,有效解决了基坑支护安全和锚碇基础施工难题。

    水囊式调压装置及调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710764818.4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囊式调压装置及调压方法,水囊式调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最终接头凹槽内的顶推小梁,所述顶推小梁为封闭环状结构,所述顶推小梁与最终接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止水系统,且所述顶推小梁与最终接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第二止水系统,使第一止水系统与第二止水系统之间形成环状水囊,第二止水系统为单向止水系统,使海水只能从外侧进入到该环状水囊内,最终接头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外界海水进入到环状水囊后,始终保持第一止水系统两侧的水压相同,从而对第一止水系统形成保护,避免其受压过大发生损坏从而影响最终接头的安装,保证施工顺利、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