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24925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06222.7
申请日:2013-03-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茂铁多肽纳米线-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首次基于二茂铁-二苯丙氨酸自组装纳米线并结合葡萄糖氧化酶制备葡萄糖传感器。该葡萄糖传感器制备简单,在37℃,pH=7.4的人体生理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有望实现商品化。同时,该酶传感器制备方法可望拓展到其它电化学酶传感器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02633804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16674.9
申请日:2012-04-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7D48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制备生物荧光探针和生物医药等有机化学中重要中间体7-氮杂二环[2.2.1]庚烷的方法。以反式-4-氨基环己醇为原料,与三氟乙酸酯在乙腈中反应,使胺基完全被酰化保护而羟基不受影响,收率100%;第二步将氨基保护产物与磺酰氯作用,得到了羟基的保护产物,收率为100%左右;最后弱碱的存在下,在醇的水溶液中同时进行脱保护和环化反应,得到高纯度的7-氮杂二环[2.2.1]庚烷,收率为90%。在本发明中采用的胺基的保护基为比较容易脱去的三氟乙酰基,同时在第一步采用三氟乙酸酯而不是酸酐保护胺基,可以选择性地保护胺基而羟基不受影响。在三步合成的过程中,前两步几乎得到了定量的高纯度产物,总产率在90%左右,同时第一步和第三步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8763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2217.0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Q1/6825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系统检测DNA损伤的电化学方法。正常DNA可激活CRISPR‑Cas12a复合物的活性,导致电极表面固定的DNA探针被切割。被切割的DNA探针在发卡DNA H1和H2存在下不能发生HCR反应,从而产生较小的亚甲基蓝的电化学信号;损伤DNA不能完全激活CRISPR‑Cas12a复合物的活性,此时,未切割的DNA探针在发卡DNA H1和H2存在下诱发HCR并产生较长的双链DNA,大量亚甲基蓝分子与双链DNA结合,从而产生较强的电化学信号。DNA的损伤程度对应于其光损伤水平,亚甲基蓝的电化学信号与DNA光损伤水平在0.021‑0.42kJ m‑2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088kJ m‑2。
-
公开(公告)号:CN11974694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92507.2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Fe普鲁士蓝类似物@氮掺杂碳量子点(CoFe PBA@N‑CD)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制得N‑CD;(2)在K3[Fe(CN)6]水溶液中添加所制备的N‑CD,将其与CoSO4·7H2O水溶液以相同速率缓慢滴加混合,经搅拌、静置、抽滤、干燥,获得CoFe PBA@N‑CD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CoFe PBA@N‑CD复合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应用。本发明经两步制备出CoFePBA@N‑CD复合光催化剂,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制得的CoFe PBA@N‑CD复合光催化剂拥有优良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率达到了90.9%。
-
公开(公告)号:CN118436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47770.1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A61K47/26 , A61K47/02 , A61K31/704 , A61K41/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核酸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多功能核酸纳米复合物包括金纳米花和锚定包覆在金纳米花表面的RCA产物。所述RCA产物通过RCA技术扩增得到,包含与环状DNA模板互补的重复序列单元;重复序列单元包括polyAn序列片段、适配体序列片段、间隔域序列片段;多功能核酸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金纳米花;合成RCA产物;混合金纳米花与RCA产物,得到多功能核酸纳米复合物。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多功能核酸纳米复合物能够在适配体的引导下靶向肿瘤细胞,在NIR/pH双重刺激条件下做出响应,实现时空可控、精确释放药物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13487.3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Q1/6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紫外光损伤的粘性末端介导链取代反应的方法,该方法属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大多数光控粘性末端介导的链取代反应(TSDR)需要在DNA结构上修饰光敏基团或加入额外的光响应试剂,导致分子设计复杂化并带来较高的成本。嘧啶碱基对紫外光辐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嘌呤碱基则是光惰性的,此外,光损伤的嘧啶碱基失去了与互补的嘌呤碱基杂交配对的能力。基于此,本方法采用互补DNA链阻断粘性末端以形成双链DNA,随后通过紫外光损伤使双链DNA发生解旋而暴露粘性末端,最后由目标DNA链触发TSDR。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不涉及额外的光响应试剂,也不需要对DNA进行特殊的修饰,具有简单、经济和时空选择性的特点,在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48656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89880.9
申请日:2017-09-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24 , B22F1/0088 , B22F1/02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银纳米粒子抗菌活性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硝酸银水溶液和柠檬酸钠水溶液,混合后,避光震荡,然后加入硼氢化钠冰水混合物,持续震荡,制得黄色的含有银纳米粒子的溶液;2)将富含胞嘧啶碱基的寡核苷酸,用超纯水溶解,得到富含胞嘧啶的单链寡核苷酸溶液;3)将步骤1)中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与步骤2)中的富含胞嘧啶的单链寡核苷酸溶液混合,持续震荡,直至溶液的黄色逐渐退去,得到稳定的包覆有富含胞嘧啶的单链寡核苷酸的银纳米粒子分散液。本发明通过对银纳米粒子进行包覆和刻蚀,使得银纳米粒子尺寸减小,稳定性和分散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其抗菌效果,本方法非常简单,原料环保,易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40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71597.1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6 , G01N27/32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miRNA的二茂铁和亚甲基蓝双重标记的磁球纳米复合物,所述的磁球纳米复合物包含以下组分:磁球纳米金复合物、发夹DNA探针、二茂铁修饰的纳米金和亚甲基蓝修饰的纳米金、与发夹DNA探针环状部分互补的miRNA。所述用于检测miRNA的二茂铁和亚甲基蓝双重标记的磁球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制备磁球纳米金复合物,然后将两种发夹DNA探针在磁球纳米金复合物表面固定,最后是miRNA的杂交以及二茂铁修饰的纳米金和亚甲基蓝修饰的纳米金的固定。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miRNA的二茂铁和亚甲基蓝双重标记的磁球纳米复合物具有制备简单、电化学响应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54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313487.3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Q1/6816
Abstract: 感、药物传递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紫外光损伤的粘性 力。末端介导链取代反应的方法,该方法属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大多数光控粘性末端介导的链取代反应(TSDR)需要在DNA结构上修饰光敏基团或加入额外的光响应试剂,导致分子设计复杂化并带来较高的成本。嘧啶碱基对紫外光辐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嘌呤碱基则是光惰性的,此外,光损伤的嘧啶碱基失去了与互补的嘌呤碱基杂交配对的能力。基于此,本方法采用互补DNA链阻断粘性末端以形成双链DNA,随后通过紫外光损伤使双链DNA发生解旋而暴露粘性末端,最后由目标(56)对比文件David Yu Zhang.Control of DNA StrandDisplacement Kinetics Using ToeholdExchange.JACS.2009,第131卷第17303–17314页.Kimberly L. Berk.Rapid VisualAuthentication Based on DNA StrandDisplacement.ACS Appl. Mater.Interfaces.2021,第13卷第19476−19486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