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设备的保温装置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13504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1116184.3

    申请日:2017-09-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温压力容器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和同类行业的高温设备,提供一种高温设备的保温装置,其包括保温装置骨架和保温填充材料;所述保温装置骨架包括保温内环(1)、保温外环(4),还包括具有缓冲作用的支撑件(2),支撑件(2)的一端连接所述保温内环(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到所述保温外环(4)。该保温装置简单,制造安装易行,可吸收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热胀冷缩,不易拉裂外环;制造成本低廉,安装可靠,能有效固定保温材料,确保保温效果;保温支撑件不与设备外环焊接,不会损伤设备外壁。

    带渣室的全热回收型合成气冷却器

    公开(公告)号:CN203174055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142703.9

    申请日:2013-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渣室的全热回收型合成气冷却器,包括合成气冷却器和“U”形渣室,“U”形渣室的一端与合成气冷却器连通,所述渣室的底部设出渣口。还包括气化反应室,气化反应室的底部出口与“U”形渣室的另一端连接相通。在渣室转向合成气冷却器的通道内设捕渣器。本实用新型带渣室的全热回收型合成气冷却器,在高温合成气进入合成气冷却器前,有效的将液态熔渣和灰滴从合成气中分离,从而解决合成气冷却器常见的结渣、堵塞、粘污等难题;由于合成气中的灰浓度大大减少,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减轻,合成气冷却器中的气体流速可以相应增大,换热增强,设备更加紧凑,降低生产成本。

    发夹式换热器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09316U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20231507.7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夹式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位于换热器内的U形换热管管束以及两节相互平行布置的横向筒体,两横向筒体的同一端分别与一块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节管箱分别与两块管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两横向筒体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节相对于横向筒体垂直布置的纵向筒体的两端固定连接,U形换热管管束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管板固定连接,其弯管部分位于纵向筒体内,其直管部分分别位于两横向筒体内,两横向筒体内均布有若干块折流板,纵向筒体内还设有防振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发夹式换热器不仅能够避免管板热应力过大,实现换热管管束的自由伸缩,还能降低发夹式换热器壳体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U形管管壳式换热器过热段折流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321123U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621399058.9

    申请日:2016-1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U形管管壳式换热器过热段折流板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管板和与管板连接的定距管,根据蒸汽入口的位置,在所述过热段设置有包壳、过热段底部钢板和顶板,在包壳内设置有单弓形折流板,在至少其中两块相邻的单弓形折流板之间设置有平行流折流板,平行流折流板的外周边轮廓与包壳的横截面近似,其边沿与过热段底部钢板、顶板和包壳之间均保持基本相等的间距,所述平行流折流板上的管孔包括圆孔和异形孔,所述异形孔为在等同于管孔的圆孔部外周边再呈中心对称布置有与圆孔部相通的射流孔部而构成的孔。此种结构能够提高换热系数,降低结垢风险,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一种带柔性密封的双叶片绝热风门

    公开(公告)号:CN209494943U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21941698.7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柔性密封的双叶片绝热风门,包括风门框架和装配在风门框架内的风门叶片,风门叶片通过转轴及执行机构带动其转动,风门叶片包括叶片框架和两块分别设于叶片框架两侧的叶片,在叶片框架内于两块叶片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在风门框架与风门叶片之间设置波浪形柔性密封垫片,在风门框架与转轴之间采用带石墨盘根的密封盒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带柔性密封的双叶片绝热风门通过将风门叶片设置为双叶片结构,并在内外两块叶片之间的风门框架内部填充绝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换热器风门的热量损失;同时,通过在风门框架与风门叶片之间设置波浪形柔性密封垫片,从而能够保证风门叶片与风门框架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避免工质发生泄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高压给水加热器过热段整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350316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1342414.8

    申请日:2017-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给水加热器过热段整流结构,过热段由左整流包壳、右整流包壳、整流顶板和过热段底板相互连接而成,过热段顶部及其左右两侧与壳体之间设有外包壳,外包壳顶部设有贯穿于壳体的蒸汽入口套管,外包壳底部固定在过热段底板上,外包壳与过热段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后端设有密封板,左、右整流包壳和整流顶板靠近管板的一端均设有数个径向整流孔;蒸汽入口套管和径向整流孔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一块整流孔板,整流孔板上设有数个轴向整流孔。本实用新型的过热段整流结构能使过热蒸汽的最大流速大幅下降,整流流速表现得非常均匀,可以有效缓解过热蒸汽对换热管的冲刷减薄,防止换热管爆管破裂以及发生流体诱发振动失效。

    一种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52641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426234.2

    申请日:2015-06-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包括气化炉的气化室,涉及气化炉合成气冷却,还包括辐射式废锅和对流式废锅,所述辐射式废锅入口连接气化室出口,所述辐射式废锅包括辐射受热面、飞灰分离装置和渣池,所述渣池设有排渣口,所述飞灰分离装置的出口通过合成气出口导管连通至对流式废锅。本专利不但可以回收高温合成气高温显热,而且进入对流废锅换热的是经过脱灰的合成气,可有效避免对流废锅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积灰及合成气通道堵塞的发生,同时可提高对流受热面内的设计气流速度,提高换热强度,减少换热面积,并避免受热面磨损。

    一种脱除气化炉合成气飞灰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737924U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20429163.1

    申请日:2015-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除气化炉合成气飞灰的装置,包括气化炉的气化室,还包括与气化室密闭连通的辐射式废锅,所述辐射式废锅上设有合成气出口和排渣口,内壁设有激冷室保护屏,内部设有辐射式激冷管和旋风分离器,以及与所述排渣口连通的渣池,所述辐射式激冷管上部连接气化室出口,下部伸至所述渣池上方,若干所述旋风分离器沿所述辐射式激冷管下部外周均布,各旋风分离器出口通过环绕辐射式激冷管的合成气引出管连通至所述合成气出口,各旋风分离器底部的落灰管伸至所述渣池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去除合成气飞灰。

    大型循环流化床热解气化联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574013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152176.9

    申请日:2015-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J3/72 F23C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循环流化床热解气化联合装置,热解气化联合装置以锅炉炉膛作为对称线或对称中心,成左右分布的H形;所述侧煤仓分别与热解气化炉和锅炉回料器的回料腿相连,锅炉回料器通过其回料腿与锅炉炉膛相连;侧煤仓设置于远离锅炉炉膛处,旋风分离器设置于靠近锅炉炉膛处,热解气化炉设置于侧煤仓和锅炉炉膛之间,一级煤气分离器、二级煤气分离器、返料装置、一级返料装置和二级返料装置设置于热解气化炉和锅炉炉膛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H型布置+两侧布置热解气化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侧煤仓布置以兼顾循环流化床锅炉回料器的回料腿给料和热解气化炉给料,使得锅炉、侧煤仓、热解气化炉之间的连接装置更简单可靠。

    废锅流程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

    公开(公告)号:CN203174051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131949.6

    申请日:2013-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Y02P2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锅流程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包括气化炉、废热锅炉和导管,气化炉的下端和废热锅炉的下端通过导管串接成“U”形;所述气化室为膜式直管水冷壁或螺旋盘管水冷壁,气化室的底部设有水冷壁入口集箱,顶部设有水冷壁出口集箱,所述激冷器设于下降管的出口处,导管的一端设于激冷器的下方,另一端设于过热器的下方,蒸发受热面设于过热器上方。本实用新型节约了检修成本,可保证较长的有效运行时间,导管能够有效地避免导管处的积灰;压力外壳和气化室之间有保护气体,可保护压力外壳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废热锅炉与高温合成气换热产生中压饱和或过热蒸汽,可回收煤热值10%-13%的热量,有效提高系统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